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与人类相比,机器人看护老人负担更重?

时间:2023-03-14 18:43:47 科技观察

日前,一段浙江省金华市某家庭的监控视频在网上疯传。视频总时长3分15秒,3分多钟的内容可谓触目惊心。一名79岁的老人在家中遭到保姆的残忍虐待。从视频中可以看出,老人一直想往外爬,保姆却一次次将老人往后拖,甚至还打了老人好几次。期间,老人不停地喊着孩子的名字,而这3分15秒还不算全部。根据他孙子的监控,这个过程持续了一个半小时。此类事件并非孤例。据网上粗略统计,仅2018年一年间,新闻中出现的保姆虐童、虐老人事件就有十几起。2017年更是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保姆纵火案”,还有多少这样的不良事件在行业内没有被曝光或发现?养老市场机器人将成为刚需。如何养老已经成为现代都市生活中的一大难题。由于生活成本高,大多数家庭不得不成为双职工家庭,老年人面临的“空巢”现象日益增多。尽管中国自古就有晚辈赡养老人的传统,但调查显示,出于感情和义务要求年轻人承担起养老的责任,长此以往是不利的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和双方的身心健康。因此,在国外聘请专业的养老护理人员成为最普遍的方式。然而,世界现在面临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加速的社会老龄化和不熟悉护理技能的孩子将使“社会养老”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家还请了老人看护。其实,作为用人单位的我们也知道,让保姆把老人当成长辈是不现实的。如果你懈怠一点,做事不那么积极,用人单位也不会说什么,只希望老人家白天没人的时候有个看护,免得敲门挨饿.可万万没想到,被请回家的保姆们还跟老人打架,怎么会做出这么没良心的事情。保姆和家政行业现在面临着几个巨大的问题。一是就业门槛低。自2015年取消家政服务资格证书后,家政工不再需要持证上岗。一张身份证可以正常通讯,会做饭打扫卫生基本可以上岗,有时连健康证都不需要;其次,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市场上所谓的金牌护理和高级护理的划分标准是由中介机构或服务机构自行制定的,而不同的一些机构对金牌和高级标准的划分标准完全不同。有的公司需要10年的服务经验加上良好的客户反馈才能成为金牌,而有的只需要5年;最后,缺乏良好的市场监管机制然而,护理保姆等家政服务没有统一明确的官方部门。民政、人社、工商、妇联等部门都不同程度参与市场管理,但分工不明确,导致各方纠纷频发。而且纠纷协调困难。比如,用人单位与服务人员发生矛盾,只能找中介机构,而中介机构往往是泥泞不堪,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尽管目前市场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已经极低,但仍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在高科技人才方面。从数据来看,虽然2017年家政服务业养老是职业技能鉴定人数最多的职业,但全年人数占鉴定人总数的75%以上,但总人数人员仍然只有30万左右。目前,全国只有约15万家养老机构,与市场容量相比也十分不足。在城镇化和智能化的推动下,过去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制造业通过自动化实现产业升级,如今自动化成为“拯救”人口老龄化的希望之一。护理机器人能否替代人工护理?在日常生活中,老人需要聘请保姆。一般涉及以下几种情况。第一,老年人需要陪伴来排遣孤独,这是初级水平;第二,老人需要有人帮忙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这是中级水平;三是老人的吃喝大小便都需要护理人员来完成,属于先进水平。首先,对于第一种情况,以现有的机器人能力来看,完全不成问题。在人机交互方面,随着语音识别、语音合成、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实现人与机器的高质量对话,问题是老人愿不愿意把自己的情绪寄托在一个“死物”身上,这才是关键。第二种情况比第一种复杂,但也不是太难。现在有很多无人餐厅,机器人可以独立完成洗菜、切菜、做饭的全过程。而且洗衣清洁不是问题。在2018年CES世界消费电子展上,风神的一款家庭服务机器人可以完成扫地、擦桌子等功能。它可以通过机器学习识别出数千种不同的物体,并能准确定位每个物体的位置,取出后也能准确放回原处。即使您不记得将物品放在哪里,它也可以帮助您找到它。第三种情况对于现阶段的机器人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照顾一个完全没有自主权的老人,人类能做的事情机器人做不到,但机器人的介入可以大大缓解人手不足等问题,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24小时监控需要照看的对象,端茶倒水也可以由机器人完成。面对一些特殊情况,机器人也能及时做出反应。例如,风神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可以通过手势识别功能准确识别家中是否有人跌倒或是否需要紧急救助,从而帮助寻求其他帮助。帮助或拨打紧急电话。从目前的应用场景和能力来看,护理机器人基本上可以完成大部分人类护理人员在室内环境下可以做的事情。他们面临的问题是在室外环境中护理。就像在照顾没有自主权的老人时,需要带老人出去晒晒太阳,或者补充家里食物等的不足,还是有不足的。再加上护理机器人成本的制约,短时间内护理机器人进入家庭单位还是不现实的。而在养老院等机构中,人机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护理机器人的效能。“租赁”是现阶段护理机器人最好的商业模式。在2017年举行的“未来已来”人工智能大会上,香港一名护士代表港粤两地养老院向大会发问:“有成熟的老人吗?”人间护理机器人,10万台,20万台,我现在就可以签约。”但是会场上没有厂商敢回应,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护理机器人已经成为市场需求,养老院等机构已经充分认可护理机器人的功能和功能,完全愿意接受这样的产品。其次,国产护理机器人在技术上与欧美、日本相比差距很大,远没有达到全球护理机器人市场中,欧美、日本基本占到95%以上,尤其是美国和日本,很多品牌的护理机器人已经实现商业化或正在准备商业化。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占到全国人口的32.79%。因此,护理机器人对于med是日本第一个规模化的市场,也是各类护理机器人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在日本,目前护理机器人主要有两大应用场景,一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机器人,二是以养老院等机构为单位的护理机器人。两者在功能上并无太大区别,但受制于价格等因素,目前个人家庭市场对护理机器人的需求远不及养老院等机构。比如日本丰田公司研发的机器人“HSR”,目前主要应用于养老院、学校、医院等场景。或在未来2-3年内,丰田“HSR”将开始为家庭用户提供租赁服务。从日本市场的商业模式来看,现阶段护理机器人主要以租赁形式存在,单台机器人的成本在几十到几百万不等,对于家庭和养老机构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价格.,而养老院的需求不是1.2台,租赁成为最合理的经营模式。丰田的“HSR”机器人现在以每月约900美元的价格出租给学校和疗养院,包括机器人主体和软件系统。美国风神公司在日本推出的护理机器人租赁价格约为1万元/台。这款机器人已于去年12月正式进入日本市场,预计将于今年9月正式开始提供服务。当然,即便是在目前最为成熟的日本,机器人护理作为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还很短,商业化路径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解决。首先,之前多次提到的价格问题,这是阻碍护理机器人进入家庭市场的最大障碍之一。由于护理机器人的功能并不是那么齐全,租用机器人一个月可能要近万元,费用会更高一些。很多家庭还是愿意选择服务能力更好的人文关怀;个人数据的隐私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护理机器人必须联网,那么如何保护个人用户的数据隐私,尤其是护理机器人的使用对象是老年人和残疾人。这些数据是否会被一些企业和个人用来牟利,也是行业需要持续解决的问题。总结日本一项全国性调查发现,机器人护理的使用可以让超过三分之一的疗养院居民变得更加主动和自主。不少老人也反映,与人类的照料相比,机器人让他们减轻了负担。老人不再担心因为自己的原因耽误工作人员的时间或精力,也不再需要从工作人员那里听到更多或更多的信息。投诉会少一些,不会再有文章开头提到的暴力虐待事件。随着全球老龄化市场的到来,护理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可以说非常广阔,未来的使用将不仅仅局限于家庭和养老院。或许未来会在酒店、餐厅、机场等场景中出现大量的护理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