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大家好,这里是小米百货

时间:2023-03-14 01:21:49 科技观察

本周二,小米一口气发布了多款新品。有传闻已久的低价小米红米2A,有准备为女性赚钱的小米Note女神版,还有55英寸的小米电视。这些都是旧产品的新版本。通过不同的定位、不同的层次,进一步拓展市场,就不多说了。有意思的是,小米还发布了体重秤和非智能小米插条。如果称秤也与智能融为一体,与小米手机有着互联互通的关系,那么非智能的小米插板完全兼容手机就无从谈起了。难怪有网友开玩笑说小米百货开张了,今天的愚人节微博笑话是小米拉面上市就多送一个鸡蛋,颠覆兰州拉面。小米究竟想做什么?让我们来看看。一、小米的主要盈利模式小米的崛起时间很短。从手机ROM开始,到后来高端低价位的小米手机大行其道。小米在卖手机的同时,也在做各种手机配件,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进行炒作和宣传。独具特色的互联网抢购营销取得巨大成功,小米手机连续数年快速增长。近两年,小米大力投资上下游产业链,扩大版图。硬件公司、云服务、虚拟运营商、移动支付……组成一个系统。但是,小米的核心还是手机。虽然扩张很广,但为金融贡献主要利润的还是手机。小米可以把系统的故事讲给投资人听,但是要给投资人看财务数据,就必须要有销售收入和财务数据。利润。回顾一下,在小米进入之前,手机行业已经非常成熟,产业链分工明确,设计公司、供应商、代工厂各司其职。小米以成熟的设计和一套经过用户体验反复修改的UI入局。制造外包,产品定义、设计、销售和营销全部由我们自己完成。由此,小米得以以远低于公开市场价格的价格提供优质产品,并通过低价引发抢购,小米一举成功。郎咸平提到6+1理论,第一是产品设计,第二是原材料采购,第三是仓储运输,第四是订单处理,第五是批发经营,第六是零售;“1”指:产品制造。其中,产品制造的利润最高。小米的模式自己把控高利润部分,将利润的一部分让渡给消费者,再通过宣传让消费者知道自己的优势,引发抢购,最终颠覆行业。该模型可用于其他产品。2、小米的扩张小米的理念已经应用到小米的各种产品中,但有的产品成功了,有的产品失败了。一个成功的例子是小米移动电源。人人都需要,总价低,小米品牌认证,电池低价采购,小米移动电源销量很好,总销量超千万。一个失败的例子是第一个小米路由器。虽然从创新的角度来看,小米路由器的技术含量远高于小米移动电源,但699元的路由器远超家用路由器的平均价格水平,附加的功能也不是人人都能用。它起作用了,所以它失败了。类似的例子还有小米平板和小米电视。小米平板更贴近手机,市场表现优于小米电视。从小米扩张的结果来看,定位接近大众消费水平的东西更容易成功,体积小、总价低的东西更容易成功。3、小米接线板小米接线板其实有点类似于小米电源。接线板谁都需要,只是产品有好有坏。低价产品的安全性难以信任,品牌产品价格昂贵。小米凭借其品牌进入这个市场,并提供比主流产品相对低的价格。产品设计人性化,采用定制化元器件实现差异化。有了小米这一套促销营销,很有希望成为爆款。只要我们打开公司主页,就能看出小米的营销与传统线路板厂商的营销差距有多大。手机行业基本学会了这套(始作俑者其实是苹果),其他行业还差得远呢。小米进入是理所当然的。小米接线板之所以没有选择智控,相信是借鉴了小米路由器的教训。智能控制固然好,但会增加很多成本,带来的体验提升有限。用户用手机APP来控制排插的时间不多,为此付出100元的成本也不值得。小米这次搞非智能产品是明智的。其产品的核心是卖东西赚钱,而不是制造噱头招商引资,至少小米旗下的公司是这样。4、小米百货如果不看小米的整个体系,我们只看小米的盈利业务。我们将发现小米的作用。传统模式下,厂商设计生产产品,销售给批发商,批发商通过层层代理商销售给零售商。厂家或层层代理商做广告,搞公关,卖产品,把产品分销给消费者。小米模式下,设计由小米公司提供,厂家生产,直接销售给小米。小米承担着批发商、零售商和广告公司的多重角色,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并赚取利润。我们所说的百货公司,其实只是一个零售商,而小米同时也是一个设计工作室、批发商、广告公司、公关公司……如果这种商业模式得到普及,我们的整个世界都会不一样。小米的综合商业模式会让传统产业链上的很多企业失业,同时也迫使链上的竞争对手纷纷向小米学习,建立这样的体系。在智能手机上,小米逼迫华为自建电商,组织花粉俱乐部,自主品牌荣誉。在其他行业,小米的进入也将引发变革。不仅是产品制造商,产业链上的阿里、京东等电商企业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少的中间环节和更激烈的竞争意味着更好的产品质量和更低的价格。小米手机的出现让我们可以买到更便宜的手机,小米机型的普及会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