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五层解释智能手机创新的天花板

时间:2023-03-13 18:24:05 科技观察

苹果失去创新已不再是新的观点。前段时间,新发布的iOS14还被戏称为“挖空安卓”。其实这对苹果来说有点尴尬。近年来,智能手机领域的跨越式创新几乎绝迹,更多的是微创新,或者只是技术的常规迭代。可能有人会说折叠屏技术是一个伟大的创新,比如三星Fold系列、华为mateX系列、柔派系列。这些手机虽然有一定的市场,但就普及度和实用价值而言,目前折叠屏技术的表现非常一般。或者今年突然火起来的高刷新屏,最高144Hz,其实只是技术迭代,算不上创新。5G算不算?恐怕不算。5G是智能手机在硬件层面的常规迭代。它过去一年的表现,或者说它给用户带来的惊喜程度,远不及从3G到4G的飞跃。毕竟,不少专家认为,5G的出现,其实更多的是服务于B端产业链的重大升级。它实际上是通信技术的升级,而不是智能手机的升级。智能手机真的触及创新的天花板了吗?我们可以从相机、续航、外观、芯片、系统五个方面进行简单的讨论。相机:远离单反。两年前,华为P系列开始主打手机的拍照系统,从而带动了一股潮流。每个人都绞尽脑汁让相机变得更强大、更独特。去年,华为首先为P30Pro配备了5倍光学变焦和50倍数码变焦,随后小米cc9Pro首次配备了1亿像素。今年三星S20Ultra提供了100倍数码变焦,华为p40pro+直接提供了10倍光学变焦。从产品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相机制作方法。比如小米想增加像素数,而华为想增加距离。于是,厂商时不时就镜头的正确方向展开口水战和公关战,火药味始终没有散去。无论是10倍光学变焦还是1亿像素,从后续产品的评测来看,很多数码博主和专业摄影师对此都存在不小的争议。一个可以拷问灵魂的问题是:这些秀场技术的极致功能究竟有多大用处?答案是它们只对少数人有用,或者换句话说,它们在大多数场景下都用不到。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只有S20Ultra、P40Pro+等顶配机型才有这些功能,而且价格不菲,尝鲜的也不多。好消息是,目前一两千多款手机摄像头的平均画质基本可以覆盖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大部分场景需求。偶尔让我们短暂兴奋的相机改进,基本都是针对极端场景的针对性开发。如果从某些标准来看,比如防抖性能、调色水平、夜拍能力等,近些年手机相机的综合能力提升了很多。他们甚至可以拍到月食和日食,拍摄上限也提高了。但问题仍然存在:什么时候小巧轻薄的手机才能击败数码单反相机或无反光镜相机?它可能需要多次跨越式创新。电池寿命:只是充电更快。近两年,安卓手机在续航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主要体现在电池容量和充电速度上。至于电池容量,即使是千元机,容量一般也能达到3000毫安左右,中高端机型普遍在4000毫安左右。一般一天充一次是没有压力的。如今,大多数人在选择手机时,对电池容量的大小已经没有那么敏感了,因为充电技术的快速迭代在一定程度上让容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今年也是快充??、高速迭代的一年。从几大厂商的旗舰手机来看,有线快充或者有线超级快充已经是标配,一般在40W-65W左右,比如小米10pro系列的50W闪充,vivoX50的44W闪充专业+系列。充电,甚至是OPPOReno4Pro系列的65W超级闪充。在无线方面,充电技术也发展迅速。比如小米10Pro系列已经支持30W无线闪充,华为P40Pro系列则支持27W无线超级快充。即使是电池容量在4000毫安时及以上的手机,快充技术的进步也能将充电时间缩短至30分钟以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目前的快充技术已经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用户对续航和电池容量的顾虑。即使是半天消耗80%电量的重度用户,也能在短时间内补上。.虽然多年来手机电池材料一直没有进展,噪音比较大的石墨烯电池也还没有被厂商商用,但充电技术的迭代已经让大部分用户不再抱怨续航。短期内,电池续航的优化仍然在于快充技术和能耗,仍然很难看到与电池相关的重大创新。外观:后盖死色和触屏手机的出现,应该是手机史上最大的创新之一。触摸屏的出现,不仅为手机在外观上创造了更多可能,也改变了人们与手机的交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手机软件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间。近两年,大家对于手机外观的关注点都是全面屏,看谁的屏占比更高。有厂商做了双面屏方案,比如努比亚X,也有厂商做了升降摄像头,比如OPPOFindX。现在,情况又变了。在旗舰机发布会上,很难看到某家厂商在屏占比上大做文章。从今年发布的各价位段车型来看,外观方面博弈最激烈的莫过于配色和用料。华为P40系列的冰霜银、nova7系列的“7号色”、OPPOFindX2Pro系列的竹绿色、一加8Pro的蓝色。在材质方面,除了塑料和玻璃后盖,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尝试陶瓷、素皮等材质的后盖。外观方面最不拘一格的是更多的游戏手机,比如黑鲨3和红魔5G。在设计上,流线型的设计风格贴合游戏,为用户营造酷炫快速的视觉印象。外观方面,屏占比越来越低(摄像头的位置在变),配色越来越少。这应该是未来的两大发展趋势。尽管有副屏的做法,但智能手机的外观基本已经定型,就连折叠手机在外观上也没有太大变化。芯片与系统:一步步升级得益于摩尔定律,手机芯片的性能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在稳步提升。现在,由于5G升级的需要,各大芯片厂商对5G能力的集成,在芯片的整体性能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去年,高通、海思、联发科都推出了自己的5G芯片,要么是为了自家手机,要么是为了抢占厂商用户。目前5G芯片的出现只是让手机具备5G能力,主要体现在上传和下载速度上。提升芯片性能的逻辑,比如降低能耗或者提升算力,还是和4G时代类似,取决于各个公司的AI能力和芯片设计能力。而且5G芯片还没有诞生,在5G体验上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比如稳定性、双卡双待等,随着5G基站的不断普及,这种情况将会逐渐改善。系统应该是手机最有创新潜力的地方。近两年,无论是安卓还是IOS,在交互、隐私、流畅度等方面都有了更多的创新。在安卓系统层面,各家厂商都做了自己的定制版本,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比如华为EMUI、小米MIUI、魅族Flyme、一氢OS等。系统体验,见仁见智。IOS系统的流畅度和UI设计一直是典范,但EMUI、MIUI等也在以不同的方式迎头赶上,甚至超越。但目前来看,IOS创新的缺失或许已经说明了一些问题,那就是在系统层面的创新确实存在很大的瓶颈。写在最后的5G元年,厂商的新机发布时间极其紧迫,抢占市场无可厚非,但如果你仔细权衡其中的大部分,你可能会发现它们只是现有产品的不同组合解决方案,而且很少有真正令人兴奋的创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难怪他们,供应链和实验室都没有的东西,怎么会出现在终端上。即便如此,不可否认的是,微创新在效率和体验上为手机做出了贡献。5G更快,但可能会慢一点,看清未来的时间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