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华为的最后一公里

时间:2023-03-13 16:57:18 科技观察

2014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为2882亿元人民币(465亿美元),净利润为279亿元人民币(45亿美元),确定了其主攻大数据管道的战略已付。在给华为32个赞的同时,也要看到华为认可的主渠道正在快速重构,所有的基础网络都将由IT架构来统治。被颠覆的市场需要更强大的硬件、灵活智能的软件,而不同的华为现有的研发和运营模式也将受到极大的挑战,华为的宝座也将迎来更多的挑战者。2015年华为分析师大会的关键词是“生态”,新战略是“服务”。其发布“ROADS”标准更新传统CT业务体验,并宣布将于今年7月推出公有云服务,预示着敏锐的华为已经谋划成为新世界的领导者。综合来看,华为胜算很大。2017年实现营收700亿美元的新高问题不大,但在成为具有颠覆性创新能力和勇气的领导者的道路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答。一个现实的问题是,为什么华为的消费者业务能够在短短几年内崛起,而企业业务尽管投入巨大,却离目标还很遥远?首先,为什么企业的业务如此重要?华为轮值CEO徐直军直言:运营商业务是现在,企业网业务是未来。我们的运营商业务未来几年会保持一个稳定的规模,不会有太大的波动,所以B-B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企业业务。不过,企业业务的目标是在2019年达到100亿美元,然后再讨论未来。一旦达到100亿美元,将成为B-B业务的增长引擎。是的,要继续保持业绩的高速增长,进军企业业务是华为最好的选择。从全球范围来看,电信市场规模基本在1000亿美元左右。除去暂时无法进入的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华为能勇于拼搏的空间其实并不多。再加上运营商盈利能力的减弱,华为的利润率就会降低,所以利润率更高的企业业务将决定华为的未来。企业业务是华为进军ICT世界的试金石。在IT架构的规则下,运营商网络和企业网络基础设施趋于一致。华为在企业市场的胜利,也意味着它在瞬息万变的运营商市场上坚不可摧。显然,目前华为在企业网市场的爆缺,源于无法定制标准,无法大规模推广。与千亿美元规模的电信市场相比,企业市场是万亿美元规模。任何一家公司都需要与其他公司合作,只占据一定的细分市场。只有形成以自己为中心的强大生态圈,才有可能圈住用户,吞噬别人的地盘。在终端业务上,华为的快速崛起,根本上得益于谷歌定制的标准。华为只需要遵守,优化得比别人好。思科在企业市场的垄断优势还来自其强大的底层编程和芯片技术成为这个市场的事实标准,所以任何环节都必须兼容思科。对此,华为有着清醒的认识。战略与营销总裁胡厚昆说:“要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要想走远,就得和大家一起走。”过去,华为不需要这种能力。在通信市场,一个公司的产品可以插到底,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可以和自己兼容。此外,企业网络架构要求网络响应大量的业务需求,不像电信设备那样有很多密集和重复的应用。因此,企业网络架构需要更加智能化,在基础网络和应用服务之间建立智能控制层。这需要数百万基础代码的积累,但华为在研发模型上还比较欠缺。这种能力在互联网改造后映射到运营商网络。核心网的计费和用户管理需要配合,远远超出了华为之前擅长的无线和承载网。可以说,在IT领域,华为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好的。必须承认,华为在IT能力上的突飞猛进,在存储、云计算、服务器、以太网交换机等细分领域实力雄厚,但其后续的创新能力将受到几个关键因素的制约:第一,电信设备市场竞争者数量的减少带来了竞争压力的降低,导致创新动力不足;二是数量激增的互联网公司对人才的争夺,给华为在IT人才储备和激励方面带来了困难。三是华为未能进入IT创新大本营美国市场,无法吸纳创新的及时营养,也没有与之相媲美的新技术培训基地。归根结底,成为该领域领导者的道路是最艰巨的基础研究加上最勇敢大胆的变革,再加上一点运气。华为拥有7.6万人的研发团队,过去十年研发投入超过1900亿元。华为能否带领团队克服上述困难,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