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工信部发文《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引导新型物联网终端逐步退出2G或3G网络,全面向NB-IoT迁移和4G(LTECat1);并计划到年底,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2亿,实现县级以上城市主城区全覆盖、重点区域深度覆盖。《通知》明确提出引导新物联网终端不再使用2G/3G网络,推动现有2G/3G物联网业务向NB-IoT/4G(Cat1)/5G网络迁移。通知主要内容如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中央直属及相关企业:移动物联网(基于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是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5G、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的决策部署,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大力支持建设作为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现就推动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主要目标准确把握全球移动物联网技术演进趋势标准和产业结构,推动2G/3G物联网业务迁移转移,建立NB-IoT(窄带物联网)、4G(包括LTE-Cat1,即4G速率类别1网络)和5G协同开发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系统。在深化4G网络覆盖、加快5G网络建设的基础上,NB-IoT满足大部分低速率场景需求,LTE-Cat1(以下简称Cat1)满足中速物联网和物联网需求语音,并使用5G技术来满足更高速和低延迟的网络需求。到2020年底,NB-IoT网络实现县级以上城市主城区普遍覆盖,重点区域深度覆盖;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12亿;推动NB-IoT模组价格与2G模组趋同,引导新的物联网终端向NB-IoT和Cat1迁移;打造一批NB-IoT应用标杆项目和NB-IoT百万级连接规模应用场景。二、重点任务(一)加快移动物联网网络建设。加快5G网络建设,继续深化4G网络覆盖,支持Cat1发展;进一步加大窄带物联网网络部署力度,按需新建窄带物联网基站,实现县级及以上城区全覆盖。网、地下管网、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应用场景实现深度覆盖;注重网络运维、监控和优化,提高网络服务水平。(二)加强移动物联网标准和技术研究。1.制定移动物联网与垂直行业融合标准。推动NB-IoT标准纳入ITUIMT-20205G标准;推动智能家居、智慧农业、工业制造、电能表计、火灾烟雾检测、物流跟踪、金融支付等重点领域移动物联网终端和平台等技术标准制定和实施,提高标准化水平的行业应用。2.开展移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面向不同垂直行业的应用环境和业务需求,重点加强网络切片、边缘计算、高精度定位、智能传感、安全芯片、小型化低功耗智能仪器、跨平台等新兴关键技术研究。域协作,开展相关实验。(三)提高移动物联网应用的广度和深度。1.推动移动物联网应用发展。围绕工业数字化、智慧治理、智慧生活三大方向,推动移动物联网创新发展。在工业数字化方面,深化移动物联网在工业制造、仓储物流、智慧农业、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推进设备联网数据采集,提高生产效率。在智慧治理方面,以能源计量、火灾烟感探测、公共设施管理、环保监测等领域为切入点,助力持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增强城市韧性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生活智能方面,推动移动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儿童养老、宠物追踪等产品中的应用。2、打造移动物联网标杆工程。建设移动物联网资源库,开展创新应用实践案例的收集和存储,提供传播推广、投融资需求对接等服务;从资源库中遴选一批最佳案例打造移动物联网标杆项目,通过标杆项目带动百万级连接应用场景创新发展;进一步拓展移动物联网技术应用场景,拓展基于移动物联网技术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四)构建高质量的产业发展体系。1.完善移动物联网产业链。鼓励各地设立专项扶持创新基金,支持NB-IoT和Cat1专用芯片、模组、设备等产品研发,提升芯片研发和制造能力,满足规模化需求。出货量;打造完整的NB-IoT产业链,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产品和应用系统;进一步降低NB-IoT模组成本,2020年将降到与2G模组同等水平;加大Cat1芯片和模组研发力度,推动模组成本降低,推动规模化应用。2.加快云管边端协同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建设移动物联网连接管理平台,加强网络能力开放,支持物联网传感设备快速接入,支持海量并发应用场景;引导行业应用企业构建智能设备集成、智能设备和数据管理、智能运维的智能垂直行业应用平台,逐步形成移动物联网平台体系,进一步降低移动物联网设备的开发成本和连接复杂度,满足复杂场景的应用需求。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建设开放实验室,为中小企业提供测试、验证、开发支持等服务。3.规范移动物联网产业发展秩序。支持开展移动物联网网络质量评估测试,推动网络服务质量满足用户需求,推动移动物联网网络服务提质增效。充分发挥社会服务监督作用,及时妥善处理用户反映的服务问题,推动企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鼓励企业制定长远发展目标,加强业务创新和差异化发展,规范市场行为,形成竞争发展的良好氛围。4.支持移动通信转售企业开展移动物联网业务。充分发挥移动通信转售企业快速灵活的反应机制和跨行业优势资源能力,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垂直行业应用领域开展移动物联网业务创新,促进融合与融合发展实体经济。(五)建立健全移动物联网安全保障体系。1.加强移动物联网安全防护和数据保护。建立移动物联网网络安全管理机制,明确运营企业、产品和服务提供商等不同主体的安全责任和义务。加强移动物联网网络设施安全检测,强化网络安全漏洞收集、报告和修复工作指南。依托试点示范、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项目等,支持网络安全核心技术研究。开展重点移动物联网产品安全评估,加快形成与移动物联网场景特点和安全需求相匹配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加强移动物联网用户信息、个人隐私和重要数据保护。2.夯实移动物联网基础安全。建立移动物联网安全标准框架,制定物联网卡、终端、网关等关键环节分级分类安全管理系列标准。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加大对移动物联网终端可信认证技术、区块链溯源等安全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应用。加快移动物联网安全监管技术手段建设,提升安全态势感知、卡终端管理、风险预警等实时监控能力。三、保障措施(一)制定发展路线图。顺应移动通信技术变化规律、行业发展趋势和资源高效利用的要求,利用NB-IoT和Cat1协调2G/3G物联网连接,提高频谱利用效率。在保证现有物联网终端网络服务水平的同时,引导新增物联网终端不再使用2G/3G网络,推动现有2G/3G物联网业务向NB-IoT/4G(Cat1)/5G网络迁移。(二)开展发展水平评估。建立移动物联网发展指标模型(附件),完善数据统计和信息采集机制,统一数据统计口径,跟踪监测移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基本情况,编制发展情况移动物联网报告。客观衡量和评价移动物联网产业发展水平,充分激发各方发展移动物联网的积极性。(三)加强基础设施规划。鼓励各地在工业(产业)园区、智慧城市、美丽乡村和城市路桥、市政管网、综合管廊、交通物流、绿地景观等建设中考虑智慧应用需求,提前做好移动物联网相关工作。设施建设或预留场地。(四)营造有序的市场环境。移动物联网企业应将物联网业务纳入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管控体系,完善物联网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监测、发现和处置机制,严格规范使用物联网业务。根据物联网卡的功能限制,短信、语音等功能按照“最少必要”的原则,为用户开通物联网功能;加强移动物联网产品入网监管,引导企业依法依规推出各类移动物联网终端产品。处罚营造公平、良好的市场环境。(五)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发挥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和移动物联网产业联盟的示范引导和资源集聚作用,加强优秀移动物联网案例和标杆项目的宣传推广,鼓励各地推动结合智慧城市、“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工作,加强信息通信产业和垂直行业融合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