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12亿日活,第一行微信代码曝光!

时间:2023-03-12 19:30:28 科技观察

腾讯官方微博日前放出了10年前微信后台第一天提交的代码。这段在今天看来有些粗糙的代码,最终催生了一个庞大的微信。产品经理张小龙,也是用了十年的时间打磨了一个国家级的应用。图片来自Pexels10年前的11月23日,你当时在做什么?你可以在QQ上吃饭、睡觉、聊天,但绝对不能刷朋友圈。因为那时候的微信是在程序员写的代码中诞生的。2010年11月23日凌晨,广州,一群年轻人在小黑屋里敲打着一行行代码。这是微信后台第一天提交的代码。从那时起,人们交流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如今,微信用户已超过12亿,是名副其实的国民级应用。微信的功能越来越丰富,朋友圈、公众号、小游戏、小程序、微信红包、视频号……微信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生态,开始了这一切都是行当在今天看来有点简陋的代码。不得不说,程序员,又一次改变了世界。01张小龙的邮件和微信的诞生想起那封邮件,我有时会觉得有点后怕。如果那天晚上我没有发这个邮件,而是去打台球,可能就没有微信这个产品,或者是公司另一个团队做的另一个微信。在去年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首次公开了微信诞生的真相。某天深夜,张小龙给小马写了一封邮件,启动了微信项目。此前,还流传着一个比较“传奇”的故事:张小龙因技术困难去北京龙泉寺短暂停留,情绪低落。当然,这个故事只是人们的猜测和媒体处理。如果说世上有扫地僧,那么扫地僧就是张小龙本人。在创办微信之前,张小龙负责腾讯的QQ邮箱项目,并把QQ邮箱做成了中国第一,在邮箱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包括漂流瓶、阅读空间等,也是在QQ的阅读空间里邮箱里,张小龙看到一款叫kik的产品,启发了他。Kik当时刚刚上线,一款基于手机通讯录的社交软件,15天内吸引了超过100万用户。它可以实现免费短信聊天,但不能发送照片或文件。它是一款非常简单的即时通讯软件。张小龙连夜给马化腾写了邮件,建议做一个类似kik的产品,马化腾当即同意。不久之后,第一版微信诞生了。龙泉寺的故事虽然有些荒唐,但张小龙并不否认,伟大产品的诞生确实需要灵感,也不是想出来的。他说:我发现很多想法都是凭空而来的,或者换句话说,它们是上帝编好的程序,在正确的时间进入你的脑海。02不断迭代更新,从一行代码到12亿用户,但刚刚上线的微信并没有带来太大的反响。因为此时的微信更像是短信的替代品,对用户的吸引力不是很大。转换发生在功能更新之后。2011年5月,微信更新语音聊天功能,用户获得井喷式增长。张小龙继续带领团队,开发了“摇一摇”和“漂流瓶”功能。不断的迭代令人惊喜,用户使用软件的兴趣大大提升。2011年8月,微信新增“附近见人”功能,与陌生人交友,再次迎来爆发式增长。日活用户数一举增加到10万以上,用户规模达到1500万。截至2011年底,微信用户规模已突破5000万。2012年4月,微信第一次有了“朋友圈”,人们开始习惯在这里记录自己的生活。朋友圈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交友的方式。2012年7月,微信推出“视频通话”功能,让人们可以在语音和文字之外,开启远程“面对面”的聊天方式。2012年,微信公众平台也上线,“订阅”收藏账号开始流行,自媒体开始真正崛起,对媒体行业和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2013年8月,微信新增表情商店和游戏中心,扫描功能全新升级。它可以扫描街景、条形码、二维码、单词翻译和封面。2014年3月,微信开通微信支付功能,并发布了微信支付支持的“微信智慧生活”全行业解决方案。2015年1月,新版微信新增“附件栏微信红包”和“自定义表情换手机不丢失”。“可以搜索朋友圈和附近餐厅的内容”三大功能。2017年1月,微信小程序低调上线,再次引领微信生态的重大变革。2017年12月,微信更新6.6.1版本突然开启了小游戏,微信启动页还高亮了推荐小游戏“跳”,一时火爆。2018年微信“朋友圈视频”上线,你可以用“朋友圈”记录眼前的世界。2020年,在?的趋势下,微信新增了“视频号”的功能,目前发展势头迅猛。03微信背后,腾讯内部最成功的“产品经理”张小龙。张小龙有“地成佛”之称。这个称号来自于他在微信“跳转”小游戏中的“无敌”。张小龙在微信小游戏跳一局中的最高分是6000分,本场比赛得分超过3000分的只有20人。这或许可以看出张小龙对一件事的专注和不断的尝试。与一些程序员出身的管理者不同,张小龙在专注技术的同时,更注重用户体验。微信之所以能一步步发展到今天,也与张小龙从用户体验的角度不断打磨一款舒适的产品有关。“很多产品不把自己当产品,也不把用户当用户,这两点微信做到了。”张小龙曾经在公开课上说过。如果说腾讯上半场靠的是QQ,那么下半场让腾讯焕发青春的无疑是微信。如今,微信稳坐中国乃至全球社交软件的头把交椅,其丰富实用的功能已经深刻影响了超过10亿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一切,都源于10年前那一行简单的代码,源于敲代码的程序员们。来源:转载自公众号新致远(ID:AI_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