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刘媛媛生产和生活方面。在给我们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它所触及的伦理和法律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近日,全国政协每两周召开一次咨询座谈会,专门就人工智能发展中的技术伦理和法律问题进行讨论和探讨。本次座谈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健康发展“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但发展机遇与风险并存,(人工智能)也可能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重大风险和潜在威胁。”陈志敏主任在座谈会上表示,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和风险防范。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张大方在座谈会上指出,要警惕社会公平问题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的。在他看来,人工智能主要是基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往往数据的缺乏、数据的质量、算法的辨别和人为的改变都会导致一些偏见。人工智能应用中的个人隐私保护问题在本次研讨会上备受关注。“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个人数据,其中很多是个人隐私,隐私信息一旦泄露,可能对消费者、企业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副主席黄爱龙提议。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众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谭建峰认为,在海量大数据中,关注不可再生数据尤为重要,比如人脸、指纹、DNA等生物识别数据,以及个人医疗档案数据。等待。“这些数据是独一无二的,无法更改。一旦在不安全的网络上收集,极有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谭建峰说道。不仅如此,座谈会还讨论了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就业问题、人工智能红利形成的“数字鸿沟”、“贫富鸿沟”等社会财富分配问题。科技预防+伦理+法律规制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陈晓光在主旨演讲中指出,要充分认识人工智能的战略意义情报技术伦理与法制建设。“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必须回答人工智能应该由谁来掌控、人工智能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人工智能发展的禁区在哪里等问题。需要建立理性的伦理规则和规范。”人工智能发展的法律规范。风险防范设置‘控制阀’。”陈晓光说。陈晓光认为,总体而言,人工智能治理需要在充分发挥技术手段的基础上注重伦理与制度的结合,逐步形成“技术预防+伦理规范+法律监管”的综合监管体系。.座谈会上,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就新形势下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法律工作提出了多项相关建议。李萌建议,全面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能力。其要点之一是加强人工智能安全可信、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技术研发,搭建跨领域的人工智能测试平台,强化伦理治理和风险防范的技术支撑。伦理治理工作稳步推进李萌在座谈会上介绍,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工作稳步推进。》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伦理法律问题,《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对人工智能伦理法律问题作出专项部署,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落实发展人工智能计划,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李萌说。他介绍了重点推进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相关工作。例如,建立统筹推进机制,成立由15个部门组成的人工智能规划推进办公室,统筹推进人工智能治理等工作的落实;起草发布治理原则,提出和谐友好、公平正义、包容共享、尊重隐私、安全可控、责任共担、开放协作、敏捷治理八项原则;开展并实施社会实验,开展长期跨学科的人工智能综合影响社会实验等。不仅如此,还积极拓展交流合作空间,组织推荐专家参与制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情报道德标准。在加强伦理和法律问题研究方面,李萌介绍,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新一代人工智能”中,组织了人工智能伦理和立法问题研究。来源:科技日报视觉中国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