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Chrome下载器”吗?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微软的浏览器。无论是古老的InternetExplorer(IE),还是后来的Edge,对他们来说,谷歌浏览器似乎都是挥之不去的阴影。简洁、轻量、快速的浏览体验,让Chrome的浏览体验超越了IE和Firefox。扩展和应用商店在当时也是相当前卫的概念,大大增强了Chrome的可玩性。Chromium的开源,加上谷歌搜索的影响力,让很多网页开发者深受其害,优先适配Chrome。这也催生了“基于Chromium”的浏览器开发的捷径。曾经以高性能、定制化、多功能着称的Opera,早已放弃了Presto。面对市场变化,微软也不得不放弃自家的EdgeHTML排版引擎,Edge改头换面,成为了Chromium的新“马甲”。改用Chromium,虽然拥有Windows预装浏览器的先天优势,但Edge依然被Chrome碾压。在StatCounter公布的2022年浏览器市场份额数据中,虽然MicrosoftEdge已经超越苹果Safari占据第二的位置,但Chrome的霸主地位依然不可动摇。必应(Bing)打不过谷歌,Edge也打不过Chrome。微软一直想做第一,但一直没有机会。现在,微软的机会终于来了。微软在2019年投资OpenAI时,可能没有想到它会成为赢家。OpenAI的ChatGPT从去年年底开始就火了。微软不仅加大投入,还与OpenAI合作,让Bing和Edge给用户带来与以往截然不同的体验。“单从外观上的变化,不难看出微软对此次合作寄予厚望。”TheVerge资深编辑TomWarren也在推特上感叹,这款新版Edge浏览器的外观看起来非常漂亮。整合新的BingEdge,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属于侧边栏的“发现”(Discover)不仅被BingChat图标取代,而且其位置也提升到工具栏,成为常用功能并且不会跟随侧边栏。侧边栏的隐藏完全消失了。这个图标让我想起了早年微软为Office推出的回形针小助手Clippy,不过Edge上的这个看起来比那个只会提供无用建议的小东西实用多了。由于微软还没有大规模开放用户体验新功能,我们只能等待体验demo。无论是从PDF文件中提取精华,协助编辑文章/电子邮件,还是帮助您在购物网站上比较价格……Edge已经从一个简单的网络浏览器转变为网络浏览的强大助手。这一点从新版Edge的交互体验上也能看出来。旧版Edge的外观与其他“Chromium外壳”浏览器几乎无异——无非就是标签栏、地址/搜索框、工具栏、收藏夹、主窗口、侧边栏……老版MicrosoftEdge界面,主窗口和标签栏有明显的颜色差异。新版Edge虽然没有对具体功能的位置做大的调整,但并没有尽可能地缩小边框来减少浏览器元素对浏览网页内容的影响,甚至反其道而行之。相反,主窗口的边缘周围有一个额外的边框。但新版Edge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容器”,用于“容纳”整个网页内容。主窗口变成一个圆角矩形区域,网页内容“躺在”其中。在新的Edge界面中,标签栏与其他元素融为一体,主窗口的边框变成了圆角矩形。点击侧边栏上的选项或者“发现”按钮,不仅动画效果更流畅,而且网页内容和侧边栏内容分开放置。在两个相似的圆角矩形内部,更像是两个“水平”区域,看起来更舒服。这种带有阴影的圆角设计,加上新的动态效果,不知道是不是小范围“借鉴”了之前流行的Arc浏览器。但不得不说,新版Edge无论是外观还是功能,确实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全新的“Explore”功能,结合人工智能提供的辅助浏览能力,甚至可以让只能在外观和交互上做文章的Arc和Beam相形见绌。不知道微软在投资OpenAI的时候有没有想过用ChatGPT的技术把Edge改造成这样。目前有很多基于Chromium开发的浏览器。就像Brave注重Web3体验,Vivaldi注重多功能,Arc强调新的交互方式一样,人工智能也会让Edge脱颖而出。另一方面,谷歌浏览器却变得越来越臃肿、笨重,多年来甚至背负着“内存杀手”的恶名。长期缺乏新意,再加上谷歌早已放弃的“不作恶”(Don'tbeevil)信条,Chrome也存在隐私问题。杀死IE的Chrome现在已经成为新的IE。YouTubeKOL“LinusTechTips”说:“Bing和ChatGPT的结合让我重新思考一切。“但这会是微软Edge翻盘的好机会吗?不一定。首先,Edge本身就存在类似Chrome的内存占用过高的问题,而且微软产品的隐私条款也没有比它‘好’多少谷歌,而且,Edge动不动就向用户推荐它的“微软电脑管家”,影响了用户体验。此外,谷歌还推出了自己的类似ChatGPT的人工智能产品Bard,可能会和它的产品结合在未来。总之,留给微软翻身的时间相当有限,想要拿下Chrome真的没那么容易。4万多推特用户参与的投票也反映了人们的看法:ChatGPT的火爆让科技巨头开始关注人工智能业务的发展,从演示效果来看,Edge确实改变了网页浏览体验,更多类似的浏览器或浏览器ex未来可能会出现紧张局势。除了传统的SEO、屏幕适配、交互体验,未来的网站开发要不断优化,势必会考虑到使用人工智能的体验。例如,至少网页的内容应该被浏览器中的人工智能识别。未来可能会对图片、音频和视频进行适配,甚至为网站的无障碍设计提供很好的帮助。作为桌面互联网的重要入口,在微软、Mozilla、谷歌、Opera等几家主流厂商的争夺战结束后,谷歌险些获胜,但在此之后,桌面浏览器领域却长期乏人问津。新主意。即便是近几年,厂商也只能在外观和隐私保护上做文章,包括Brave、Vivaldi,甚至Opera。不难看出,基于Chromium开发的产品。无论是浏览器还是搜索引擎,谷歌都占据着全部优势,即使有了ChatGPT,新版Bing恐怕仍无法撼动谷歌在搜索引擎市场的霸主地位。至于Edge和OpenAI的结合,Chrome的地位会不会岌岌可危?恐怕不一定,正如我之前所说,Edge仍然存在类似Chrome的问题。也许这些问题已经解决了。让浏览器“瘦身”,至少在网页浏览的基本体验上,已经能够大幅度超越Chrome。但要“拿下”Chrome,除了提升浏览器体验外,适应用户使用习惯,市场环境本身也是一个大问题。与早年浏览器盛行的环境不同,很多人的“上网冲浪”体验高度依赖谷歌服务,不仅是搜索,YouTube和Gmail仍然是同类服务中最好的。虽然同样使用了Chromium和Blink引擎,但对于谷歌产品来说,Edge毕竟不是“自己的”。谷歌会有意无意地限制产品在其他浏览器中的体验,或者在产品中弹出提醒,引导用户下载Chrome,这些影响产品体验的操作或多或少会影响人们更换Chrome的意愿。至于这部分,恐怕只能等谷歌“良心发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