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2021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10大趋势发布:超宽带将成为爆发点,互联互通是终点...

时间:2023-03-11 23:50:26 科技观察

近年来,得益于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5G,国内的智能家居先后过关。已进入自动化、单品智能化、物联网+家居场景三个阶段,进入全屋智能化探索期。借助AIoT、大数据、机器学习技术,智能终端的AI能力逐步提升,学习用户行为,构建用户画像,智能家居设备主动智能化、无感化服务的趋势正在新兴。在国内市场,通信、互联网、家电、家居、地产等行业巨头纷纷发布智能家居战略,布局产品生态。赛道非常热。根据奥维云网房地产大数据监测,2020年1-7月全国精装修新开项目中,智能家居配套率达82.2%,同比上升7个百分点。.可见,疫情之下,智能家居行业不退反进,“宅经济”的兴起,让消费者对智能终端的需求更加精细化和严密化。“把蛋糕做大”自然是业内的共识,但面对口味越来越“刁钻”的客户,企业该如何应对?近日,IDCFutureScape发布了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十大预测。对预测进行了进一步解读,或将有助于行业探索方向。1、智能家居增长潜力向碎片化设备倾斜。对于有购房或装修打算的家庭,自然要在前期安装阶段搭建智能家居框架,在装修过程中预购灯光、音乐、开关插座等系统的管线和设备。路由。不过,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音箱+智能单品+APP”的快餐式智能家居系统才是首选。因此,为快速打通家居场景,实现室内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传统家居产品必须加快智能化转型进程。目前,格力、美的、海尔、飞利浦、欧普等传统家电厂商已经分别接入了阿里、小米、百度、华为的平台。灯具、冰箱、电视、洗衣机、电动窗帘等终端基本实现了智能化控制。据IDCFutureScape预测,到2021年,智能照明的增速将超过90%,智能家电的增速将超过30%。2、智能家居生态平台将逐步统一底层系统。多设备互联是实现全屋智能化的基础。然而,目前的智能家居市场还处于竞争激烈的阶段。阿里、百度、小米、华为都搭建了自己的平台。而生态,难以实现跨平台的设备协同,品牌之间的碎片化状态也在无形中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限制了设备之间的无效联动,严重阻碍了全屋智能化的落地。因此,统一平台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议和标准势在必行,以实现多设备协同,让消费者的应用体验能够跨多设备无缝迁移和连接。据IDCFutureScape预测,到2022年,85%的设备将接入互联网平台,15%的设备将配备物联网操作系统。如此庞大的智能设备体量也对通信稳定性和数据传输功耗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以蓝牙、ZigBee、LoRa、NB-IoT为代表的低功耗通信逐渐成为家庭领域的主流。.2020年12月,24位院士共同主办,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阿里、百度、海尔、华为、京东、小米、中国电信、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佛山电气照明、格力电器电气、公牛集团、雷士照明、美的集团、欧派家居、OPPO、欧普照明、中海地产等共同成立开放智能联盟(OLAAlliance)。该联盟旨在发挥国内物联网产业的优势,构建符合中国产业特点的统一物联网连接标准和产业生态系统,在智能家居领域率先发力。相信智能家居生态平台的大一统指日可待。3、视觉与感知交互将成为新兴增长点。目前,智能音箱是国内智能家居交互终端的龙头代表。阿里旗下的天猫精灵、小米旗下的小爱同学、百度旗下的小度几乎已经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在生态覆盖和用户体验上各有千秋。如今,智能家居设备将进一步向多模态交互方向发展。据IDCFutureScape预测,到2021年,24%的智能家居设备将配备视觉或感官交互功能。视觉和感知交互技术的提升将进一步催化智能家居设备中移动产品的发展。在Redmi小爱触屏音箱Pro8的视觉方面,小度、天猫精灵、小爱同学等智能音箱推出了配备互动智慧屏的新品,丰富了消费者的交互方式,并通过摄像头的安装拓展了应用场景扩展到在线教育、视频通话、孩子独自在家观察等新场景。在传感方面,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类型的电子皮肤相继问世,可以检测人体的血压、血糖等指标。一些智能马桶厂商还在产品中安装了生物传感器,可以通过尿液进行检测。消费者提供健康管理建议。4、家庭交互中心逐渐向大屏化发展。2020年12月,华为发布智慧屏和“ALLINONE”智能家居战略。其中,华为智慧屏将作为控制中心、智能交互中心,多屏体验中心、影音娱乐中心一举成为行业焦点,进一步丰富了消费者的交互意识。终端。华为智慧屏如今,人类已经进入多屏时代,手机、电脑、智能手表、pad、电视都成为了人机交互终端。随着智慧场景越来越多,屏幕承载的数据信息也将不断扩大。未来,家庭设备将逐步与办公、车载设备互联互通,从而推动智能家居交互中心向大屏方向发展。据IDCFutureScape预测,2021年65英寸及以上智能电视占比33%,语音助手占比68%;8英寸及以上屏幕的智能音箱将占带屏音箱市场的40%。5、连接方式逐渐强调方便和空间。2020年10月,小米发布了UWB“一指连接”技术。投屏——将手机对准智能设备,手势控制,自动将当前画面发送至小米电视、触屏音响、小米笔记本等智能设备。在消费者惊叹小米“一指通”技术神奇效果的同时,业内人士更关注UWB技术。UWB是一种成熟的近场无线载波通信技术。苹果早在2019年就在iPhone11系列产品中植入了这项技术,可支持车钥匙、非接触门禁、实时定位、点对点数据传输等功能。如果说UWB技术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始于苹果”,那么现在则是“疯狂于小米”。图片来源:小米手机小米不仅将UWB技术带入了智能家居领域,更以其神奇的效果和大胆的创意牢牢抓住了消费者。小米在智能手机和家电产品中加入了超宽带芯片和阵列天线。借助小米自研的天线排列和算法,手机和智能家电具备空间感知能力,形成互联互通。在准确度和精度方面,可以实现厘米级定位。角度测量精度可达±3°。这种高精度室内定位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的落地,将在室内定向连接和控制方面创造新的应用场景。据IDCFutureScape预测,到2021年,3%的智能家居设备将配备UWB。6、家庭交互中心的发展对计算能力的提升会有更高的要求。智能家居交互中心将逐步向大屏发展。随着接入设备的增多和应用场景的扩大,其承载的信息量和数据规模也将得到大幅度提升,因此计算能力也必须“跟上,不落伍”。7、数据隐私和安全将成为各大生态平台建设的重要议题。诚然,在信息时代,消费者经历了太多的大数据杀戮、隐私泄露事件,对指纹、人脸等生物信息的保护有了意识。也渐渐冷漠,变得无奈。家庭场景不同于办公、安防、医疗等领域。它极其私密,但也是终端最多、最容易受到攻击的场景。因此,对数据处理本地化的需求逐渐增加。目前,百度AI人脸离线识别SDK已经经历了多轮升级迭代,可实现离线RGB活体检测、离线近红外活体检测、离线对比识别、离线人脸库管理等功能;虹软的视觉引擎还支持离线人脸识别和人证验证;讯飞开放平台可提供离线命令词识别服务,基于嵌入式离线识别引擎,零流量实时响应,实现快速稳定的本地化语音服务。据IDCFutureScape预测,随着消费者对智能家居安全防护意识的增强,线下语音和人脸识别的本土化将得到快速发展。8、IT厂商与传统家电厂商的合作不断加深。据IDCFutureScape预测,双方不仅将实现后端平台的云云连接,还将逐步开展平台化渠道共建和场景化营销。双方将从前端销售阶段开始合作,深化渊源。家电厂商在智能家居领域的服务体验和品牌影响力是大多数IT厂商望尘莫及的。格力的空调、海尔的冰箱、海信的电视、飞利浦的灯泡在消费者心中有着不可动摇的信任基础。.一方面,在智能化时代,传统家电厂商已经开始转型。美的、海尔、格力等老牌龙头纷纷搭建自己的平台,产品线丰富,几乎覆盖了新风、照明、采暖、厨电等系统。另一方面,交互终端是IT厂商发力的重点,也是家电企业的“软肋”。因此,两者的合作可以将家电与用户交互紧密连接起来,从而实现场景化的智能化。不同于目前用户DIY的智能家居,如果能将完整的交互终端+智能家电系统直接交付给用户,用户体验将得到极大提升。9、智能家居将进一步向四六线城市渗透目前,一二线城市的智能家居领域虽然具有市场集中、消费者教育完成、售后维护方便、配套完善等诸多优势。供应链,渗透率几近饱和。是存量市场的挖掘,下沉市场的广阔空间可能成为市场格局逆转的重要一环。据IDCFutureScape预测,预计到2021年,智能家居设备在四六线城市的渗透率将达到7%。10、环控节能场景化装备将在行业市场快速发展。电影《钢铁侠》中的AI管家贾维斯几乎满足了人类对智能家居的所有幻想——有源、无感、精准。“他”像跟随多年的仆人一样了解你的喜好,只需一个命令就能完成一套指令。而AI是没有情感的,所以靠的是环境感知,然后根据用户习惯进行调整,为它营造一个舒适的居家环境。因此,环控设备在智能家居场景中非常重要,节能减排是国家的长期目标。从此提倡绿色生活方式。据IDCFutureScape预测,预计2021年智能照明前装市场增速将达到34%,智能温控产品增速为26%,自动化控制设备将占31%。结论根据VerifiedMarketResearch发布的报告,2019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为808.3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2078.8亿美元,2020年至202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3.52%2027年,可见智能家居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就国内市场而言,从房地产、家装公司到互联网、家电的巨头纷纷加入这个行业,为消费者构建完整的前装+后装智能家居闭环。如今,智能家居行业已逐渐形成“统一标准、互联互通”的愿景共识,家居场景的互联互通进一步为各企业创造了新的机遇。随着UWB技术的普及,智能屏的迭代,相信“贾维斯”式的主动智能、无感联动或许已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