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一张床单带来的物联网革命

时间:2023-03-11 21:19:50 科技观察

去年,微博上曝出北京5家五星级酒店出现健康问题,相信很多人还记忆犹新。一年过去了,酒店的床单和浴巾还没有洗吗?“一客一换”是否落实?这些问题仍然是个谜。当一家公司可以在每条毛巾和每张床单上“植入”专用芯片或二维码时,酒店客人可以扫码了解布草的详细材质、购买时间、洗涤次数、时间等。信息发布后,迅速引发网友转发。为纪念这些年翻来覆去的脏床单,网友们强烈建议在全国推广该系统。巧合的是,在半数酒吧的使用寿命都不到五年的美国,有一天,一位酒吧老板惊讶地发现,他们无法继续经营的原因,除了经营不善的因素外,管理上,最重要的是大约四分之一的酒吧,都被调酒师“偷走了”。原来,调酒师会在老板不在的时候偷偷喝酒,或者给熟人朋友免费过量的酒水。针对老板的这些烦恼,老板改造了酒吧的酒架,安装了一套RFID(无源射频识别芯片)设备。这样,一瓶酒什么时候被动喝了多少,都会被这个设备记录下来,并与顾客的每一笔交易相匹配。酒吧老板不仅可以随时用手机查询交易情况,也不必像以前那样盯着现场。像这样的案例在未来几年会频繁出现在新闻中,从单个案例演变成媒体口中的“小潮流”,进而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随着5G时代的到来,我们离内格罗蓬特所说的“数字生存”社会越来越近。今天植入床单的芯片,明天将深入人类社会。什么是物联网?不要和普通人谈论外来词。今年年初,5G样机刚发给媒体时,只要北京地区覆盖5G信号,就能看到媒体争先恐后地进行测试。相关报道铺天盖地。虽然只能做测速,看看上下行速度,但确实让5G流行了一阵子。重温这张4G的老图,很多吃瓜群众都会误以为,“哦,5G最大的特点就是网速更快了”。于是在5G成为全民关注的热门话题后,不少通信行业相关人士发表文章,试图“纠正”人们此前的误解。的确,网速可能是人们感知到的最明显的特征,但网速只是5G的常规进步,不再像以前那样被视为革命性进步。对于即将进入的下一个通信时代,还有两个更具革命性的进步——万物互联和极低时延。据欧盟预测,2020年后,全球将有250亿台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中国当时的预测是,到2025年,仅在中国就有100亿台设备连接到互联网。这个时候国际电信联盟说你还是太胆小了,你的预测太保守了。国际电联预测,到2020年估计将有7万亿台无线设备连接到互联网,每个人身边将有近1000台设备连接到互联网。4G之前,互联网的主体是人,5G之后,互联网的主体将变成物。因此,下一代网络被称为IoT(InternetofThings),或译为万物互联。想想你家里有多少设备连接到路由器?从空调电视到小插座、门铃、台灯应有尽有。未来10年的目标是将这些设备连接到互联网。5G的另一大特点是“极低时延”,即端到端时延降至毫秒级。当我们再次发微信或刷抖音时,这样的等待时间会少很多。万物互联时代的基石回顾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人类始终沿着技术发展的一个本质规律演进:用更少的能源处理、传输和存储更多的信息。“用户体验率(网速)”、“连接密度”和“时延”是5G最基本的三大性能指标,为万物互联平台提供了全新的信息传输保障。PC时代,整机出货量最高的年份出现在2011年,3.65亿台;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年出货量达到10亿。据IDC统计,仅2018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就达到14.049亿部。与PC相比,手机数量至少增加了一个数量级;在即将到来的物联网市场中,连接的设备也将以数量级增长。4G时代末期,相信很多人都已经感受到,在CBD、西单、国家会议中心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微博、微信是多么的艰难。那么5G是如何解决拥堵的呢??首先,5G技术让我们的信号能够承载更多的信息。普通人不必担心光速与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关系。我们只需要知道,因为频率越高,可以同时加载的信息就越多。第二,新基站缩短了大家的距离。按照目前的部署,正常情况下,每1-3公里需要一个4G基站。未来,5G基站将在200到300米甚至100米范围内。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减少了建筑物对信号的干扰问题。同时,如果1公里范围内的人口为1万,那么100米的半径就会下降到100,个人可用的带宽会增加很多。由于基站的覆盖范围缩小到100米,发射功率也会降低两个数量级,电磁波的辐射也会大大减少。在目前运营商的5G站点,通过对比5G(64TRxMassiveMIMO)和4G(4T4RRRU)发现,两者的能耗分别为810W和685W,基本处于同一数量级,但小区容量两者提供的是10Gbps和300Mbps,前者是后者的30多倍。按照每个5G基站的理论能耗是4G的1%,也就是说,以原来1%的功率,信息传输效率扩大了近100倍。它再次验证了以更少的能量处理、传输和存储更多信息的发展规律。不要再问下一个杀手级应用在哪里。4G来了,所有从业者都在问,下一个杀手级应用在哪里?5G时代也是如此。但是就像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抖音和虎牙一样,这个世界的运作一直遵循着“你有你的打算,世界有他的打算”的原则。所以也许,从一开始我们就问错了方向。7月初,《浪潮之巅》、《见识》等畅销书的作者、前谷歌、腾讯高管吴军博士分析了5G时代的商业前景。据2016年统计,全球互联网公司产值超过4500亿美元,其中谷歌占三分之一,腾讯、阿里、Facebook和亚马逊也占很大比重,再加上eBay、百度,如今今日头条百亿市值的公司约占总市值的80%。除去这些互联网巨头,互联网行业只有1000多亿的产值,但全世界大大小小的互联网公司数以百万计。对于整个互联网市场,吴军的评价是“确实很热闹,但市场也不算太大”。与20万亿的房地产市场相比,互联网还落后两个数量级。但是,互联网之所以能够热闹,是因为它可以与每一个行业融合,为老行业嫁接出新的分支。例如,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洗牌,通信行业年产值达4万亿美元。对此,吴军表示:“过去四五年,中国真正的IT企业因为这件事做得更好,更成功。比如我们说的华为、小米、vivo、OPPO。”事实上,他们都很无聊。为什么?因为他们占据了一个大市场,而不是一个小市场。在互联网出现颠覆性创新之前,我们不禁要问,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整个通信行业将率先拥抱新的市场。在重新洗牌的行业中,未来10年,与其看对于杀手级应用,我们会先找到下一个苹果。《链接》一书中,提到了“枢纽节点”的概念,即正常语境下的“关键节点”。实际上,每个“无标度网络”都有中心节点。对于通信行业来说,核心和灵魂是其举足轻重的节点。在最新版的三国之恋游戏中,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的关系网。核心是指芯片,灵魂一般是指操作系统。无论PC时代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都在围绕主流芯片架构和主流操作系统争霸。Win-tel、Apple、ARM、Qualcomm,这些掌握了核心和灵魂的企业,掌控着时代的发展,也是最赚钱的企业。目前,中美两国人工智能芯片创新非常活跃,传统IT巨头布局未来,同时推动CPU和类脑计算领域的拓展。实力较弱或新兴的芯片厂商将集中研发,抢占人工智能芯片制高点。总的来说,下一代人工智能芯片的竞争不仅仅在于自身的性能和功耗,更在于可以结合的软件生态和应用场景。至于形成1-2套统一成熟的物联网系统,还需要时间。随着新一代半导体企业的崛起,在国内有望争夺下一个时代霸权的企业中,华为是最有希望挑战谷歌、微软、英特尔、英伟达、IBM的企业。关于华为的布局,网上已经有太多的讨论了。华为基本上占据了5G基础设施建设的方方面面。芯片以麒麟、升腾为代表,鸿蒙是为今年火爆的物联网开发的系统,辅以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华为在5G时代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最大的。亮点和要点。当先发优势越来越成为压倒性优势,5G发令枪打响,华为需要全力冲刺,甩开起跑线上的对手。但需要注意的是,任正非多次强调,华为必须摒弃狭隘的世界观,变得更加开放。不能脱离产业链闭门造车,什么都自己开发。在加强自主研发能力的同时,也要融入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生产链。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仅该协会的一家芯片制造商就需要16000家供应商来写,其中8500家供应商在美国以外的全球供应链网络中。据吴军博士评价,其竞争对手苹果从产业链上下游包揽一切。遇到问题,没有人能帮助它,甚至不愿意帮助他。产业链其他环节可以相互依托,抱团取暖。苹果在PC互联网时代输给了微软,在开创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同时也输给了谷歌。面对IoT物联网,苹果早已失去了在起跑线上的先发优势。任正非近日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华为与美国的下一场较量将在物联网和智能工厂领域展开。任总预测,一旦华为成为物联网行业的领头羊,特朗普政府届时将把注意力转移到这个行业,对物联网发起打击。去年工业物联网的行业估值在3000亿元左右,并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华为一直试图争夺技术市场的主导地位,并建立了庞大的技术联盟。尽管他们愿意在技术创新上投入,但他们仍然要为整个过程的曲折做好准备。基于5G的基础设施是下一个杀手级应用可能出现的地方。根据赛迪智库无线电管理研究院和《通信产业报》全媒体联合发布的《5G十大细分应用场景研究报告》预测,VR/AR、超高清视频、车联网、联网无人机、远程医疗、智慧电力、智慧工厂,智能安防、个人AI设备和智慧园区将是最重要的十大细分应用场景。物联网时代的故事每个时代的变化,都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才能体现在我们面前。就像今天一样,便捷的移动支付已经成为很多行业信用数字化的基石。查理·芒格说:“我们必须接受宏观,观察才能有所作为。”对于一个即将被变革的行业中的每一个从业者,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更早地了解其中蕴含的小趋势。在床单被“植入”芯片之前,很多商家势必会抵制,因为这虽然有利于消费者,但无疑会增加酒店的成本。但是,敢于率先使用的酒店也将最先体验到下一代技术带来的好处,比如用户口碑提升带来的品牌效益。稿子还没写完,我们就了解到武汉这家公司的床单打印材料有问题,现有的材料无法打印二维码。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估计今年就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