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由大量设备组成,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应用程序和云计算。但它也扩展到设施基础设施组件领域,例如配电单元(PDU)、计算机房空调(CRAC)和楼宇管理系统(BMS)。因此,软件将不断发展以高效集中地完成管理工作是有道理的。它称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DCIM)。DCIM系统有助于确保数据中心的高可用性,它们以能源效率运行,正确使用容量,并有助于在预算限制内预测未来需求。DCIM不是管理IT的孤立团队,也不是管理建筑设施系统(例如加热、冷却和湿度控制)的其他团队,而是将所有内容集中在一个保护伞下。他们还没有,但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以下是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市场的一些主要趋势:1.IT和OT的融合 IT过去与运营技术(OT)完全分离。IT团队处理计算机、网络、存储和软件。OT团队处理冷却、加热、电气、各种建筑系统等。它们通常不能很好地协同工作,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协议、语言、需求和优先级——构建团队可能不想要更多的服务器,因为这意味着必须彻底检查整个配电设置。另一方面,IT团队不想被告知他们无法增加机架密度,因为冷却系统无法提供足够的容量。但Gartner表示,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这些世界将不可避免地融合在一起。2.基于云的DCIMOn-premDCIM已经成为常态已有一段时间了。但现在数据中心和云世界密不可分。每个数据中心将许多工作负载和功能卸载到云平台。出于安全或合规性原因,数据中心保留必须保留在本地的核心功能或数据和系统。其余大部分被发送到云端。因此,DCIM系统必须考虑到这个因素。这就是为什么出现更多基于云的DCIM系统的原因。施耐德电气数据中心软件总监GregJohnson表示:“虽然本地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仍然存在,但基于云的DCIM提供了独特的优势。IT数字化总体趋势的一部分。不是使用晦涩的代码和协议来模拟建筑系统、冷却或电气系统,而是将一切都带入一个开放的标准平台。SchneiderElectric的Johnson列举了一些优势如下:设置快速简便,因此用户无需浪费时间设置系统。企业可以获得对其基础设施和多个数据中心的全球可见性,并且可以更轻松地促进与移动用户设备的交互并广泛实施分析。通过从被动模式转变为主动模式,大数据分析可实现持续洞察和预测性维护。这种转变有助于避免系统中潜在的停机时间,并节省业务时间、金钱和资源。例如,施耐德电气的EcoStruxureIT软件和数字服务提供灵活性并帮助保持卓越运营,以管理弹性、安全和可持续的关键IT基础设施。通过监控、高效的规划和建模以及数字服务,企业可以减轻和预测故障风险,获得主动的洞察力和可操作的建议,并在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优化基础设施性能和成本节约。4.基础设施即代码 在开源软件社区的推动下,当前的时尚是将一切都视为代码。DCIM正在采用这一理念来简化管理和运营。“作为代码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强大的概念,可以执行令人羡慕的技巧-但现在在Ops社区中意识到的缺点是代码可能很复杂,脆弱和晦涩,”Ori的CTORickTaylor说。“该行业需要超越管理定制软件来管理基础设施,并转向宣布期望的结果并使用智能编排解决方案来交付这些结果。”趋势的一部分。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数据中心的平均寿命为12年。由于数据中心经理面临提高效率以跟上新的高效竞争对手的压力,他们正在利用DCIM和数字化来统一传统上驻留在不同IT和OT孤岛中的数据。“这两个部门之间最大的协同作用是拥有单一的事实来源,”特灵商用暖通空调美洲数据中心垂直市场负责人迈尔斯奥维尔说。因此,最新的BMS系统变得更加数字化,也更加能够向IT提供数据。有些提供类似DCIM的功能,并允许与DCIM更好地共享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