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于.com】作为射电天文领域毋庸置疑的“世界第一天眼”,FAST对数据存储和计算也有着“天文级”的需求。据了解,短期内,FAST的计算性能要求至少要达到每秒200万亿次,存储容量要求要达到10PB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任务的深入,其对计算性能和存储容量的需求将呈爆发式增长,数据量和计算量将“大得惊人”。FAST在设计时就规划了配套的超算中心。曙光长期在高性能计算和科学大数据领域深耕,承担了支撑FAST运行的后端高性能计算机的开发建设。一期系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可满足未来一年左右FAST观测数据存储和初步分析处理的需要。不仅在天文领域,曙光涉足地球模拟、气象环保、航天大数据、基因研究、天文探测、深度学习等各个领域。2016年2月,曙光面向下一代数据中心推出服务器新品——TC4600T高密度服务器。TC4600T采用统一的基础架构。单机箱可支持8个计算节点或4个存储节点,并可按需灵活配置,可灵活满足不同业务对计算、存储、I/O灵活配置的需求。2016年6月,曙光在第31届国际超级计算大会(ISC2016)上发布了基于Multi-Host技术的“M-Pro”架构服务器——Multi-HostedMulti-Processor。“M-Pro”架构服务器采用单核性能更高的至强E3-1200v5系列处理器和多主机共享网络技术,配合曙光已有的高密度刀片技术,设计出更高的实际应用性能和更高的性价比-effective嗯,一个更兼容的服务器。2016年9月,曙光在GTC中国大会上发布了全新的深度学习产品XMachinePascal深度学习系统。XMachinePascal深度学习系统在4U空间内放置了4个板载P100芯片。单机提供超过84.8T的单精度计算能力,板载nvlink高速连接采用与NVIDIADGX-1相同的拓扑结构。机器扩展,并能很好的兼容DGX-1系统。2016年10月,曙光正式推出曙光StackCube超融合云计算一体机。本产品采用“虚拟化软件+内核级软件定义存储软件+通用X86硬件”的架构。内核级“超融合一体机”。2016年11月,曙光面向云计算典型应用的SDC1000云服务器正式量产。云服务器的量产标志着全球云计算基础设施进入新时代,通用服务器的并发量从“万”级迈向了“亿”级,曙光依托中科院背景,一直很“学术”,潜心研究和开发,但在营销和推广方面并没有太大的进展。事实上,曙光一直在新产品研发上投入巨资,有很多新的创新,包括浸油液冷服务器,专为互联网设计的云服务器公司、超高密度服务器等等。但人们还是觉得“好酒怕巷子深”,曙光更注重技术和产品。事实上,很多专家认为业内人士表示,提到曙光,就会想到高性能计算。即使中科曙光有很多新的服务器和存储产品,也会被高性能的光圈盖过。的确,中科曙光在高性能计算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在产品推广和服务器市场占有率方面还需下功夫。关键词: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国、液冷服务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