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机器人偷偷“生娃”吓唬大家?

时间:2023-03-21 15:41:58 科技观察

中央广播电视网北京12月7日电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超链接》报道,近日,美国佛蒙特大学和美国塔夫茨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新的生物繁殖方式,这一发现已被用于创造它声称是第一个可以自我复制的活体机器人Xenobot。去年,研究团队利用非洲爪蟾早期胚胎的皮肤和心脏细胞组装了一种新的生命形式,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活体机器人。今年,活体机器人被宣布具有繁殖能力。许多人对此感到担忧,认为一旦这种不属于自然界的活体机器人流入自然环境并继续繁衍,可能会造成难以预料的生态灾难。活体机器人是如何制造出来的?活体机器人真的可以自我复制吗?活体机器人的发展是否存在给人类带来灾难的隐患?什么样的机器人才是活体机器人?说到机器人,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形象都是金属或塑料外壳,冰冷无生气。所谓“活体机器人”,研究人员利用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活细胞,将这些细胞以新的结构方式重新组装,形成新的细胞团。在这个过程中,细胞的组合方式是通过算法设计的,因此最终形成的细胞簇具有自主执行某些动作的能力,因此,这些细胞簇被称为“机器人”。对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结构生物学家、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叶盛表示,不同细胞的组合可以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器官,这启发了科学家们将细胞与算法结合起来,活体机器人不同于以往的机器人,它类似于生命体,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生命体。叶胜说:“活体机器人既不是传统的机器人,也不是已知的动物物种。相反,它是一种活的、可编程的有机体。”自我“繁殖”就是“生育”吗?叶盛认为,活体机器人Xenobot可以自我复制的观点并不准确:“活体机器人产生新个体的过程不是繁殖的过程,而是复制的过程。活体机器人被放置在培养干细胞,活体机器人可以将干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新的细胞团,而这个新形成的细胞团的形状与这个活体机器人相似,因此活体机器人具有自我复制的功能。”与复制不同,繁殖意味着有一个生长过程。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从大自然中获取各种原材料,将原材料的分子分裂,用于构建自己的身体。通过不断的重复,生命体逐渐成长。不过,叶胜指出,活体机器人Xenobot并不是产生一个需要外界能量和物质滋养才能生长的未成熟的小个体,而是将其他干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自己的一个副本。因此,用“复制”来描述这一过程更为恰当。惊人的科学研究会不会成为对人类的震撼?目前,叶胜认为,不必过分担心活体机器人带来的灾难。会给人类带来的。首先,有生命的机器人是不能进化的,它在形成新的机器人的过程中不进行任何信息继承,不存在遗传和变异。因此,叶盛指出系统进化的可能性活体机器人的体积非常小,同时活体机器人Xenobot的复制过程过于依赖原材料——非洲爪蟾的干细胞,研究人员诱导非洲爪蟾的干细胞成为表皮细胞和心脏细胞,并结合形成活体机器人Xenobot。无论是人工制造活体机器人,还是通过复制形成新的机器人,大量的非洲爪蟾干细胞都是n作为原料积累成细胞团。不过,叶胜说:“自然界中并没有干细胞大量自然积累的情况。”这意味着自然界中不存在允许活体机器人自我复制的环境条件。其次,活体机器人的能源供应问题也限制了活体机器人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活体机器人无法从外界获取能量转化为细胞活动所需的葡萄糖,无法实现能量自给。目前,为活体机器人添加循环系统非常复杂。这样一个可以自我复制的“活”机器人的诞生,让一些围观者想起了一些科幻小说和电影中描绘的场景。有网友评论称,害怕科学家制造出可以毁灭人类的致命生化武器。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王晓伟看来,这种担忧虽然带有浓厚的“科幻气质”,但焦虑本身却是真实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