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都说iPhone有全面屏,但你知道打造一款真正的全面屏手机有多难吗?

时间:2023-03-21 11:03:59 科技观察

前几天微博上被刷了一条消息。这个消息并不新鲜,甚至是我们几乎年年都在谈论的话题——iPhone要用上全面屏,而且还是“官方实锤”。这让我害怕。毕竟,iPhone去掉刘海是大家都很期待的事情。我赶忙跑到新闻所说的AppleSupportTwitter主页的封面图片上寻找真相。乍一看,照片中两位女士的iPhone似乎确实采用了无刘海屏幕,这似乎是全面屏iPhone的意思。不过就在我以为全面屏iPhone真的要来的时候,我把画面放大了。事实上,照片中的两部iPhone都有刘海,只是反光和黑色背景“遮住了”刘海。图片放大100%,可以看到刘海还是有的。iPhone能够实现真正的全面屏,从审美角度来说当然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一款正面全面屏的手机能够给我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感。但从技术角度来说,打造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手机,并不是说说就能打造出来的。尤其是在手机这样内部空间本身就非常狭小的设备上。▲三星GalaxyNoteEdge是曲面屏手机的鼻祖。图片来自:AndroidPit手机厂商总能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所以他们也不是没尝试过在手机上做真正的全面屏。回想过去,为了用屏幕将手机整个正面覆盖,甚至到了疯狂的地步。如果不是后来的钻孔屏,说不定现在的手机就是翻盖、滑盖等各种形态。▲华为Mate30和Mate30Pro要说全面屏手机的鼻祖,就不得不提基于三星GalaxyNoteEdge的“视觉全面屏”手机。这组产品将通过曲面屏的方式缩小屏幕两侧的宽度,在视觉上让屏幕两侧接近于没有BM黑边和边框的设计。目前我们在一些旗舰机上依然可以看到这种设计,而且还升级为曲率更大的瀑布屏,用屏幕交互代替了物理交互。去年,手机圈又出现了滑盖的死灰复燃。小米、荣耀、联想都推出了自己的滑盖手机,将屏幕以“简单粗暴”的方式置于上层,达到了93%的屏占比(目前主流直板机的极限)。91%屏占比)。此外,一个机械平台用于将相机与屏幕分开,同时保持笔直的形状。像过去的vivoNEX、OPPOFind,都是出类拔萃的机械结构。随后的双屏手机更是将厂商对于屏占比的追求发挥到了极致,目的也是为了给手机正面的屏幕腾出更多的空间。▲vivoNEX从形态上看,厂商对全面屏的追求堪称疯狂,但深入分析就会发现,种种设计背后都是技术上的妥协。厂商虽然朝着真全面屏的目标迈进,但也不能忽视常驻屏幕附近的几个开孔——传感器。事实上,在扩大屏占比的同时,厂商们一直在尝试将听筒和光学距离传感器隐藏在屏幕下方,尽量减少手机正面的开孔,所以扩大屏幕和隐藏传感器是同步的。正在进行中。但是,人脸识别、手势识别等功能的加入,导致手机传感器越来越多,这让屏占比和手机功能形成了对立面。谷歌Pixel4刚出来的时候,有人认为这款手机有“大额头”,却忽略了屏幕上方有8个传感器的事实。除了听筒、摄像头、光距等部件外,这8个传感器还用于运动检测。Soli雷达和用于识别的点阵投影仪为Pixel4提供了灵敏的运动识别系统。即使去掉雷达和红外传感器,屏幕上方也至少需要听筒、光距传感器和摄像头三个开孔。当然,手机厂商从来没有将传感器移到其他地方,以至于屏幕至少有三个窄边带有影响设计观感的刘海。小米MIX的传感器全部下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过这种颠覆传统使用逻辑的设计最终还是被小米MIX3的滑盖所取代,原因可能是滑盖更符合全面屏的设计要求,但即便如此,滑盖设计也只是最终被一些厂商搞砸了。一阵风。▲小米MIX可以说是全面屏手机的经典之作。事实上,无论是滑盖还是升降设计,这些都只是厂商为了“缩小”传感器空间而推出的临时方案。更复杂的机身结构并没有增加太多,但手机的制造成本也占据了每一分钱的内部空间和气密性。虽然厂家在宣传中可以给出开合次数几十万次的数据,但实际上每个人的使用习惯和场景都不一样,机械结构自然不如传统直杆坚固耐用。你会因为更大的屏幕而放弃机身防水吗?▲OPPOFindX特别设计了电动升降平台。所以目前主流的直板手机主要是通过水滴屏、钻孔屏、刘海来增加屏占比。屏幕的实现有三种方式,前两种是为相机镜头留出位置,将传感器隐藏在屏幕或边框下方,实现全面屏设计,甚至减少传感器数量;而刘海屏目前还在兼顾功能和屏占比。唯一的问题是需要占用一定的展示空间。▲vivoNEX采用屏下感光+微缝红外设计。所以归根结底,手机能否实现真正的全面屏,不仅是手机厂商和屏幕供应商的问题,传感器技术能否做到精准屏下感应也是一个问题。从目前来看,基于OLED的屏下听筒、光线、红外传感器已经可以隐藏在屏幕和边缝中,但屏下摄像头仍然是厂商需要攻克的一道坎。在本月的未来科技大会上,OPPO展示了首款采用屏下摄像头设计的样机。借助屏幕密集像素孔透视原理,相机可以透过OLED屏幕进行拍摄。▲OPPO的屏下摄像头设计专利▲屏下拍摄优化前后对比然而,“屏下拍照”并不是推出一套专利就能解决的。从OPPO放出的样张可以看出,屏下摄像头的原片对比是普通的前置镜头。色彩和清晰度表现一般,需要后期优化才能达到对接普通前置摄像头的表现。其实这是对厂商对相机硬件和相机系统调校能力的无形考验。此外,还可能需要专门为离屏拍摄设计的CMOS元件。当然,除了OPPO之外,小米、vivo、华为也有屏下摄像头的专利,一般都是通过定制屏幕材质以及材质的透光特性来实现屏下拍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全面屏设计和屏下拍摄势必是手机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这些概念还有很多技术难题需要手机去攻克制造商与屏幕和相机供应商合作。从研发到投入至少需要1-2年的时间,才能将一款“真全面屏”手机推向市场。所以所谓的“全面屏iPhone”其实更像是一种自我推销,更不要说官方的“实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