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武汉5所高校被曝砍光缆反映运营商竞争混乱

时间:2023-03-21 02:09:19 科技观察

中国IDC9月14日报道:9月前后,各地高校三大运营商“三国杀”竞争地突然加速。随着大学新生的到来,一场通信运营商之间的“热战”正在武汉上演。为了争夺这个有限但素质高的消费群体,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运营商使出浑身解数。日前,一起“武汉5所高校通信光缆当天被切断”事件将这场“热战”推向了高潮。火车站门口打响的“战争”来自山东的大一新生李培(化名)正在为一个小而重要的选择而苦恼。“学校给我发了一张联通卡,但很多学长学长用的是中国移动的卡。”她说。说:“不过,用联通的卡会很划算。”李培考上了武汉的一所大学,主修英语。“手机卡是和录取通知书一起寄来的,卡里还有30块钱。”回忆起开学第一天的情景,李培说:“他们像打仗一样打,看得我头晕目眩。”和其他大学新生一样,李佩也是三大运营商争相抢夺的潜在客户。三大运营商的战场从车站一直延伸到校园宿舍。从8月下旬开始,三大运营商纷纷在武汉几大车站广场“站龙”。他们通过为大学招生办公室现场团队提供免费休息时间来接触潜在客户。其中,学生流量最大的武昌火车站前空地,早已被运营商瓜分:中国电信“天翼”绿色帐篷在西站入口北侧,美观醒目武昌站,与中国联通的“WO”校园里,WO享有一组“橙白相间的帐篷”,而西站入口南侧的空地则由中国移动“掌控”,播放的视频广告在“先发制人”。“从武昌火车站出来后,我们被安排上了校车,车上还有卖手机卡的人。”李佩无奈地说。显然,作为一名大一新生,李培裴女士并不知道,卖手机卡的基本都是她的“学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校务员”告诉记者,很多学长都是运营商临时雇用的,“因为只要我们成功卖卡给新生并激活它,我们可以获得7元到15元不等的佣金。而做同样的事情,营业厅的员工只能拿到5块钱的提成。”或者说,“帐篷大战”、“人海战”、“价格战”只是运营商之间竞争的常规战术。“武汉5所高校通信光缆当天被剪断”事件将这场“热战”推向了舆论的顶峰。9月1日,中国联通武汉5所高校通信光缆被剪断。包括中国地质大学在内,同时被剪断。”经调查,当晚21时许,工作人员发现架空光缆中的2根12芯联通光缆已被剪断后缠绕用黑色胶带,然后放回原来的路径。花了三天时间才找到断点。小时”。一位接近中国联通的武汉电信业内人士表示,事发当天,中国联通已经向公安报案。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可能是联通的竞争对手所为,“不然,谁来闹?”针对此事,记者联系了湖北联通相关部门负责人,希望想了解一下最新进展,经过沟通,回复短信如下:“谢谢。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省通信管理局(编者按:湖北省通信管理局)的领导下,要有和谐竞争。说不上来,大家可以上网搜索一些资料。”据事后报道,上述事件导致武汉联通约5000名用户通讯中断,“影响数万名学生上网。校园里原本干净的地方竞争这么激烈吗?湖北移动工作人员刘良(化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解释了原因:“大学生本身就是一种优质的潜在客户群体,他们的消费能力普遍较强,而且易于培养,成为公司未来的长期目标客户。“运营商的判断不无道理,据武汉某机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90后”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显着变化。其中,手机聊天、短信等通讯类消费,而且上网已经增加了,已经成为生活中比较大的一部分。报告显示,30%的大学生每月通讯费在50元左右,40%的花费在80元以上。”另外,超过23%的大学生估计每个月个人通讯费要100到200元,相应的网络流量费也要交。”由于对校园市场的普遍看好,各家运营商纷纷投入大量资源,为这一消费群体“淘货”。一些明显带有攻击性的营销语言经常出现在校园里。新生录取通知书中携带学校所在地的SIM卡等“不被允许的行为”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据《中国青年报》了解,湖北咸宁学院在今年《新生招生简章》中表示,校园卡不仅是手机卡,还是校园信息卡。食堂就餐、借书、身份认证、进出宿舍必须使用此卡。但“同时,这张校园卡必须安装在中国电信的CDMA手机上才能使用,其他手机不能使用。”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下,各运营商纷纷想方设法寻求与高校的合作,开发新客户。刘良说,“为了备考新生市场,整个8月我和同事们几乎没有周末,跑遍了武汉的各个学校。”湖北多所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了这一点。新生报到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都会联系我们,希望在开学的头几天支持他们的工作。”事实上,工信部在今年7月就出台了相关规定,以应对多地出现的运营商竞争乱象。《意见》明确了基础电信运营商在开展校园营销时不得从事的五种行为,包括与学校签订排他性协议(含口头协议);诽谤竞争对手;电话用户识别卡(SIM、UIM卡等)、业务宣传资料等;收购竞争对手上网用户的电信终端设备(包括手机电池等)、手机用户身份证等;在进行校园信息化建设项目时,强制校园用户使用指定的电信服务或终端设备,均属于禁止行为。从目前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看,上述政府文件正在成为一纸空文。“这样一来,学校就会安静很多,我们也不用日夜操劳了。”刘良对自己和同事的处境感到无奈。同质化竞争严重作为国内高校人口密集区之一,武汉在校大学生超过百万。据当地某院校最新统计,约有70%的大学生使用手机,其中超过半数拥有自己的电脑。由此可见,学生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高校也成为运营商争夺的重点领域。一位长期关注武汉通信行业的媒体人表示,几年前,校园市场基本被中国移动垄断。“国家发放3G牌照后,市场格局发生了一些变化,越来越激烈,中国电信也吸引了很多教师群体。”在当下的武汉,中国电信的“天翼3G校园套餐”、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校园V网”和中国联通的“QQ版套餐”正在难分难解。“只要其中一家推出某项新的资费标准,其余两家就会迅速跟进”,最大限度地留住公司的客户。对于竞争对手的发展趋势,中国移动老员工刘良深有感触。“我们的校园市场份额过去在90%以上,现在市场份额在75%左右。中国电信的份额在15%左右。中国联通正在努力抢占学生中的高端消费群体。因此,在校园市场,中国移动现在处于重点防御阶段,而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则积极进攻。”刘良进一步解释说,虽然公司强调客户质量和数量并重,但在三大运营商内部,“公司对校园市场份额肯定也有一定的要求”。层出不穷的营销活动、不断扩大的网络建设、不断完善的客户需求、各种考核指标……这一切都让刘良和他的同事“感到压力很大,工作量做不完,就得加班,周末不是培训就是被“培训”。“公司内部有系统的考核制度。小组下达的任务分解到省、市、区三级。每一层级都要承担相应的绩效考核任务。但是,在近乎残酷的考核体系下也有相应的激励计划,每开发一个客户成功就会得到奖励,团队每个月都会选出前三名,然后公司会根据表现给予个人一定的奖励团队的。”刘良说。对于目前三大运营商近乎“肉搏”的竞争局面,上述两位通信行业人士坦言,主要原因是企业提供的产品过于同质化。扩大用户规模,保障公司业绩。”就在三大运营商积极备战新生市场之际,中报陆续披露。财务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国内三大运营商中规模最小的中国联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9%,而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分别为8.8%和11%。%分别。从一个指标来看,中国移动新增用户占比下降趋势依然存在。“2008年,中国移动月均净增用户超过730万户,约占当月新增移动用户数的80%。2011年,整体份额下降到不足50%”,这表明国内通信行业“三足鼎立”的格局正在形成,尤其是在3G新用户市场,三大运营商基本平分秋色匹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