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8月8日报道,日前,工信部通信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韦乐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运营商的网络架构应该以现有交换机为基础。核心,未来转向以IDC为核心的新架构,运营商的主要流量都在IDC,从IDC切入SDN是最合适的。八字政策推动SDN发展目前,SDN正在成为一种罕见的网络热点技术,多年来一直备受业界关注,并将对整个ICT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国际上,SDN技术路线的竞争与合作日趋激烈,设备形态不断丰富,应用领域逐渐扩大。各个公司都在积极开发SDN技术。我国也迫切需要抓住当前发展机遇,整合产业各方优势资源,构建SDN产业生态,力争在SDN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成为未来网络技术的引领者。近日,来自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设备制造商、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等16家SDN产业链代表齐聚北京,共商SDN(软件定义网络)产业发展,并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建议成立“SDN产业联盟”。现阶段,SDN已逐步从技术研究走向商业部署。在商用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全产业通力合作解决:现网如何向SDN演进、网络如何支持新业务创新和灵活部署、超大规模如何运营和维护网络等等。为更好地推进SDN商用,工信部电信研究所召开本次会议,听取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华为、上海贝尔、大唐、烽火、普天、中兴、信威、迈普、新华三等16家产业链成员积极响应。会上,各方达成共识,提议成立“SDN产业联盟”。该联盟是业界首个面向SDN商用的产业联盟,旨在共同探讨和解决SDN技术在实际运营网络中的大规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促进SDN的良性快速发展。据了解,SDN产业联盟的主要任务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共同探索研究SDN的需求场景,结合实际业务需求设计完整的网络架构和解决方案,推动SDN在网络上的发展。从技术到商业之路,行业各方达成了广泛的理解和共识。二是围绕SDN整体架构和解决方案,明确网络架构和设备相关技术规范接口,推动形成统一标准,支持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不断完善和发展,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三是形成统一的网络和系统互操作规范,搭建统一的综合互操作测试平台,汇聚行业各界力量开展互操作测试,提高SDN整体解决方案的就绪性,支持快速业务创新灵活部署。韦乐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正是技术发展本身逻辑与市场需求的交叉点,SDN的发展恰逢其时,并阐述了对SDN的深刻理解和理解:首先,SDN是全球性的,颠覆性的创新技术催生了新的网络架构、方法和产业生态;第二,SDN是网络架构变革的重要抓手;第三,SDN是应对运营商收入不佳的问题,降低网络建设成本,实现业务灵活部署。第四,SDN是重塑ICT产业链和生态链的重大机遇。目前SDN产业联盟还处于筹备阶段。目前,16家SDN产业成员主要来自运营商、设备商和互联网公司。对此,魏乐平认为,仅这三个行业还有些局限,不符合SDN的开放理念。为了避免出现“盲人摸象”的情况,他建议SDN产业联盟应该更加开放,未来吸纳更多的芯片和IT企业。和软件开发商的加入。同时,韦乐平希望SDN产业联盟在今后的工作中秉承“开放、创新、协作、落地”的宗旨,发挥平台作用,推动SDN产业健康发展。运营商可以从IDC入手,引入SDN。据InfoneticsResearch预测,2014年,运营商SDN实验室技术将趋于成熟,部分领域将开始试商用。2015年,运营商开始在多个领域进行试商用,部分试商用完成转商用部署。2016年,SDN开始在全球广泛商用。2017-2020年,SDN和NFV将成为运营商的基础网络架构。事实上,国际运营商在SDN的应用上已有成功案例:例如NTTCommunications于2013年2月推出了基于SDN架构的企业云服务系统。德国电信已在克罗地亚进行基于SDN的云网络服务试验。子公司自2012年以来探索和验证新的融合网络和基础设施。美国运营商AT&T确立了一个基本发展目标:从基于ASIC的专用硬件到商用现成设备加软件控制器,基本目的是大幅降低运营成本。AT&T提出的StructureFollowStrategy理论提出,未来网络各部分的软硬件将单独采购,这将对现有内部流程产生巨大影响,可能需要10年时间才能适应新的SDN架构。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也在加快对SDN的测试评估。今年4月18日,北京电信成功将SDN技术应用于IDC网络,实现了IDC“基础资源+增值服务”的全新商业模式,并发布了基于SDN的一系列IDC新业务。此外,今年6月,中国联通在IPRAN领域实施SDN,四川联通率先发布全球首张SDNIPRAN商用网络。然而,有些问题是无法避免的。例如,现阶段广泛的SDN标准可分为三大阵营,包括大型网络运营商参与的开放网络基金会(ONF),以及大型网络运营商参与的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网络功能虚拟化网络作为主要成员。SDN标准化工作组和网络设备厂挑起的OpenDaylight组织,SDN标准化进程极其缓慢和混乱。此外,渴望在光网络和接入网络中体验SDN价值的运营商不得不面临一些现实问题:SDN控制器的南向接口标准难以达成一致,这很可能成为制约的瓶颈。SDN的发展。此外,北向接口的选择较多,造成混乱。东西界面就更不清晰了。因此,国内运营商对SDN还处于观察、研究和测试阶段。虽然有一两个领域已经探索,但SDN网络要从整体上替代传统网络,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正如工信部通信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魏乐平所说:“运营商引入SDN,将从根本上改变网络架构,它很小,但网络架构没有变,而支持手机的架构还在支撑着庞大的数据流,造成了很多无法回避的问题,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长期工程。”魏乐平建议,运营商可以率先从IDC引入SDN,“因为IDC的运营主体比较简单,网络规模小,容易作为切入点。”魏乐平告诉记者,运营商在引入SDN时要着眼长远。目前IDC流量占比已经达到30%,部分省份已经超过50%,未来可能达到80%。运营商未来的网络架构应该以现有交换机为核心,未来转向以IDC为核心的新架构。流量的主体在IDC,所以从IDC开始,然后是IDC互联,再逐步扩展到移动回传、移动核心网、传送网、城域网、接入网是最合适的和家庭网络。通讯世界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