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进入游戏还为时不晚。什么样的人会迟到?一种是智商平衡不足的人,一种是有自信的人。超融合发展到今天,已经有近百家企业加入其中,看起来是白刃战。尽管如此,还是有无所畏惧的人入局。那么,如果超融合是未来必然的发展方向,那么现在入市还来得及吗?笔者认为:未来什么是超融合?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超融合基础设施(Hyper-convergedinfrastructure,缩写为HCI)是一种集成了存储设备和虚拟计算的信息基础设施框架。在这样的架构环境中,来自同一厂商的服务器和存储等硬件单元与虚拟化软件一起集成在一个机箱中。该术语是源自“融合基础设施”的新词,意思是提供超越融合架构的“融合”。复杂吗?其实,通俗地说,超融合就像一个“盒子”。这个盒子将计算、存储、网络重构在一起,然后通过一个软件平台将它们关联起来。与传统的IT形态相比,可以形成更加灵活、可靠、安全的IT模式。同时,超融合产品也有不同的体现形式,有的是通过软件定义和硬件重构,相对成熟的企业级产品;有的与KVM、XEN、OpenStack等开源产品集成,优点是价格低廉,但需要更完善的软件定义和维护,以保证数据资源的安全;有的更注重产品的核心,打造无缝超融合的产品。现在进入超融合是否为时已晚?超融合架构在2016年真的很流行,我想从后端到前端统统搞定。选择的发展方向形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包括虚拟化、软件、硬件和应用程序,由IT基础架构提供商构建。进入市场还为时不晚首先,如果IT厂商具备超融合的技术基础,那么进入市场还为时不晚。企业级IT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行业。对于企业级IT初学者来说,不宜贸然进入超融合领域。超融合技术诞生于基础资源的整合。一个IT背景深厚的公司,如果拥有深厚的IT基础设施研发技术和经验,同时也拥有完善的周边生态,比如虚拟化、ISV等合作伙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此时入局也不迟。其次,从超融合本身的发展现状来看,超融合相关产品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进入市场还为时不晚。虽然超融合已经有几年的发展历史,但从市场接受度和部署来看,用户对超融合持观望态度的可能性更大;同时,也有研究机构表明,超融合在未来具有可观的市场前景。所以现在入局还为时不晚。第三,从完善IT产品线的角度来说,入局还为时不晚。如今,“生态”是一个热词。生态不仅可以指代整个IT圈的生态,还可以指代IT厂商内部的生态。如果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此时进入超融合就谈不上“晚”这个词了。笔者认为,超融合其实是私有云的升级。毕竟公有云技术在过去十年发展迅速,私有云却一直处于比较孤立的状态。超融合是连接公有云和私有云的重要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