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程序员转运维,每天都被逼得想走,最后...

时间:2023-03-20 20:57:47 科技观察

当我是程序员的时候,我觉得做操作一定很容易。转做运营之后,我曾经每天都想着离开。用了一年时间,终于适应了运营的角色。这一年的经历改变了我对运营工作本身的认识,也改变了我以往对个人成长、职业发展、学习、自媒体等领域的一些看法。希望这篇总结能给对运营岗位感兴趣的朋友一些参考,也给其他岗位的朋友一些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什么是运营,运营的基本工作是什么?运营岗位有很多种:产品运营、用户运营、市场运营、新媒体运营等。我从事的是用户运营&内容运营。做开发的时候,各方都在求我们满足要求。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执行方。当时我们觉得对产品和运营的要求太不合理了。当我成为提出需求的人时,我发现提出一个好的需求真的很难。在工作的前两个月,我不断受到领导、产品、设计、开发、财务、法务的质疑和批评。“这个用户体验肯定不好”、“这个能给产品带来什么”、“这个需求有什么价值”、“如何规避这个风险”、“如何保证你的钱能带来这个结果”、“规则有法律风险吗”……我沉浸在之前的思考中,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给我丢脸,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我不想丢脸?每个流程、财务、法务、风控都不要给我,不然墨迹久了,宝宝觉得苦。直到被diss了无数次,才稍微明白了一点。需求没有计划,想到就出来。为什么你需要帮助我进行产品和开发?小需求的紧急上线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但时间久了,你只会得到一个臃肿的、拼接的产品,后期还得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重构和减去产品,这就是比开发一个新系统成本更高甚至更大,得不偿失。一次又一次的快速迭代,也会让开发疲惫不堪,无法实现任何增长。这点我在做程序员的时候深有体会,现在作为请求者却忽略了这一点。运营是结果驱动的,但我只看到结果,忽视了用户体验,忽视了风险,忽视了产品的长远发展,忽视了发展的成长……想了想,回过头来看,会议室里的纷争以及流程的严谨程度也在情理之中。回到岗位本身,写好mrd(市场需求报告),思考业务方向,考虑业务目的&风险点,协调各方完成这件事情,你就已经是一个合格的新人来运营了。这时候,一个有上进心的傻瓜肯定会问:我在敖丙之上什么都能做,还算什么好操作?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成为高级运营商呢?运营了一年,我想我可以简单的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因为自己还是个菜鸟,下面的能力大部分是我不具备的,更多的是我向身边的大佬们学习思考总结出来的。用户觉得所有的产品和活动最终都会以用户为中心,所以用户体验、同理心、活动机制、人性捕捉,都是一个优秀运营应该具备的。与其设置不合理的机制,忽视用户体验,去追求一个不好的结果,你得到了这些用户,你就永远失去了这些用户。比如:很多hacking(以前的hacking和现在的hacking不一样)。在需求迭代的过程中,产品思维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要有产品的想法,而不是为了眼前的需求,盲目地迭代添加产品,还应该考虑公司的长期目标和运营的预期结果。产品思维是一种综合思维,通过用户思维和数据思维发现问题,通过本质思维分析问题,通过效率思维解决问题,将问题的解决方案商业化。例如:人们随时随地打车是一种需求。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它。许多打车软件已经将解决??方案产品化,简单的留给用户,复杂的留给自己。为了用户少,为了用户效率,多留给自己。这就是我理解的产品思维。数据运营要学会在日常数据中寻找不足弥补不足,发现增长点放大增长点,学会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建立自己的运营框架,达到增长的目的。大家肯定都认为程序员在这一点上是有优势的。毕竟他们会写SQL,也只能是小小的优势。知道你想看到什么数据比如何得到这些数据更重要。我觉得商业思维是我最缺乏的。比如你遇到过很多数据,结果证明是非常好的商业行为,或者是做工精良的产品。你有没有想过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做?商业的本质是持续提供用户真正想要的东西。病毒裂变不仅仅是在界面和宣传上,用户想要什么,如何让用户心甘情愿地完成你的商业目标,自愿帮你再次分享,放大你的商业成果也很重要。领导能力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非常重要。作为项目中的masterR,我们应该承担哪些职责?怎样才能让大家愿意和你一起持续高效地工作而不抱怨?如何以最简洁的方式让上级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如何过滤信息,传达最关键的内容?以前总觉得做ppts是作秀,不如我们的实际工作,但是现在找了这么多资料,不得不把产品对全年和未来的长远规划放在一个十几页甚至几页ppt。只需十几二十分钟,就可以让别人知道你在做什么,你有什么样的计划,你有什么样的问题,以及你相应的解决方案。表达清楚也是一种非常非常强大的能力。接受新事物股票、区块链、元界、短视频、网红等这些词我第一反应也是,割韭菜,假大空,极低股确实有时间割韭菜,短视频,互联网名人也有低的,现在的虚拟宇宙确实是假的。但不影响大家去理解、去思考、去理解,去为自己寻找更多的尝试。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网络时代,发现任何不确定性对你我来说都可能是一个机会?很多东西肯定是泡沫,但是不影响他有自己的市场和商业价值。普通人能不能参与进来,分一杯羹也值得商榷,但还是要谨慎!那么我们要注意:风险控制和风险控制。上述种种背后,我们更应该思考他的风险点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遵守法律,防止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规则和法律的漏洞来薅羊毛,破坏制度。风险无处不在。职场上:裸辞、职业方向不明,生活上:购买超出自己能力的商品,做自己可能无法承担后果的事情,这些都是风险,不可忽视。每个人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相应的风险意识,尤其是在这么大的环境下!就我这一年的收获工作来说,我可以做好市场调研,写mrd(市场需求报告),找产品,设计,开发,法务,财务来协助我完成我的需求,我也可以利用我以前的程序员身份带来工作。可以自己写爬虫分析主流视频网站的热门视频相关数据,在提需求的时候也知道很多开发相关的逻辑。生活中,我把数据、产品、商业思维能力用在职业规划和自媒体上。但是,我也深陷在KPI的漩涡中,认为拿到好的结果和业绩就证明自己做的好,而忽略了过程和方法。当我一味追求结果迷失自我时,领导说:结果真的没那么重要,325还是375,比起一个数字,一个指标,个人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你不会在公司呆一辈子,但如果你离开时只带走工资,那就太可惜了。把这种心态放到我的生活中,我发现很多事情突然变得清晰起来。比如自媒体,我以前把拉粉、破圈当成自己最重要的任务。我觉得博主应该多更新,多收粉。我一直盯着回放和阅读计数着急。挤出休息时间,继续输出(20年,全年会有2天更新)。想了想,我不再盯着数字犹豫了,更新慢了下来,留给自己更多的时间研究。我意识到,如果我不成长,我的内容和认知仍然会停滞不前,职场和自媒体的瓶颈很快就会到来。但是我及时想到了这一点,我想很多年后,我的岗位级别工资和粉丝数可能还是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我想我走的每一步都会很稳。一点回应有人问我为什么做运营,为什么偶尔会输出程序员的内容?今天刚来回答,我的回答是:我为什么要放弃我的优势?我不是一个伟大的程序员,我也没有在我的工作中投入足够的精力,但是我能通过成为一个会写代码的操作员来显示我的优势吗?自己不是很擅长自媒体,但是可以在程序员之间做一些视频。这也是我的优势吗?内容、营销、运营是我擅长的,这些优势我不用抛开,这些对我也有帮助。这样的工作会让我更愿意投入自己的热情去做,也会让我更容易获得成就感,生活和工作都能不断给我正反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