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物联网已经成为国内运营商eSIM技术的“网红”

时间:2023-03-20 17:30:50 科技观察

苹果手机推动了SIM卡从大到小的发展:大SIM卡、microSIM卡(小卡)、nanoSIM卡(微型卡)。早在2011年,Apple就向美国专利商标局申请了虚拟SIM卡专利。不过,eSIM在商用的道路上比较缓慢。运营商通过SIM卡持有大量用户。可以说,SIM卡是运营商守住“地盘”的一道“屏障”。但是,运营商不愿意失去这片领土。目前欧洲主要运营商已经将eSIM商用,国内进程相对缓慢。目前,业界一直认为eSIM应用是物联网领域更好的切入点。中国联通:早在2015年,中国联通就制定了基于eSIM发展消费物联网业务的战略,打造了自主研发的eSIM管理平台;2017年初,开通eSIM平台;2017年4月,推出eSIM独立号码服务。2018年3月7日,中国联通宣布在上海、天津、广州、深圳、郑州、长沙等6个城市正式开通“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4月26日,在“中国联通2018合作伙伴大会暨通信信息终端交易会”上,中国联通携手高通、阿里巴巴、科大讯飞等产业合作伙伴,共同启动成立eSIM产业合作联盟。同时,中国联通将在终端补贴上投入100亿元,其中电子优惠券100亿元+期货100亿元;为渠道供应链提供120亿元金融资源,其中20亿元用于供应链金融,100亿元用于消费金融;为与互联网公司进行内容流量合作,中国联通将分配60亿GB的流量推广资源。据了解,未来中国联通将继续依托在eSIM领域形成的业务和平台两大优势,进一步围绕技术、平台、产品、服务四个层面和产业链展开深入合作.中国移动:推出国内首款eSIM芯片2018年5月25日,中移物联网正式启动SmartIoTChinaMobileInside计划,同时发布国内首款eSIM芯片,提供“芯片+eSIM+连接服务””。上个月,中国移动推出了最小尺寸为2mm*2mm的eSIMC2*2,并开始试商用。此前,中国移动推出了自主研发的2GeSIM芯片C216B和2G+GPSeSIMC217G,支持OTA和接入OneNET,专注于不同的市场定位。此外,2018年,中国移动还将推出NB-IoTeSIMCN18S和2G+NB-IoTeSIM芯片CN18D,以及4GeSIM。6月1日,中国移动宣布“一号双机”服务将在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成都7个城市正式上线。通过一号双终端服务,用户可实现手机与穿戴设备绑定,共享同一个号码、话费、流量套餐,对外呈现同一个号码,无论身在何处打电话或被叫,轻松享受“抬腕可达的沟通”。《免费体验》据悉,目前只有HUAWEIWATCH2Pro/Porsche/2018三款eSIM版智能手表首批支持中国移动一号双终端服务,苹果等其他品牌穿戴设备也将支持中国电信:物联网领域的eSIM平台建设已经完成2016年,中国电信表示反对现阶段手机eSIM,积极跟进国际国内标准,推动法规制定政策,并组织安全评估,但中国电信支持物联网eSIM,2016年发布了物联网eSIM规范,目前物联网领域的eSIM平台建设也已经完成此前预计2017年试点可穿戴eSIM,开展手表可穿戴业务试点,制定消费电子eSIM规范。但目前用户只能在中国电信手机营业厅申请eSIM通信服务:如果用户确认自己的设备具有eSIM能力,并且已经通过蓝牙连接到手机,在申请页面点击“立即激活”为对应的设备选择独立的eSIM服务。号码开通了中国电信的eSIM通讯服务,包括独立的语音、短信、数据包等,当然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运营商之间的互联互通,比如预先设置的证书如何统一,号码和运营商之间的连接谁来控制,空中下载过程中如何保证信息安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