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闰秒被正式取消,网友:没有什么能让Linus与谷歌和微软达成一致,唯独

时间:2023-03-20 14:49:55 科技观察

本文经AI新媒体量子比特(公众号ID:QbitAI)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出处。决定了!这一刻,程序员不用再继续了!国际度量衡会议正式宣布:废除闰秒。消息一经官宣,不少人都喜出望外。毕竟,各大互联网公司及其背后的程序员们都饱受闰秒之苦:今年7月,谷歌、Meta、微软、亚马逊联合提议废除闰秒。外界戏称,除了闰秒,Meta、谷歌、微软等巨头能与暴躁的Linux之父LinusTorvalds达成协议的,无一例外。无法抗拒的“闰秒”闰秒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类使用的标准时间计量工具原子钟,一天有86400秒。这个数字与地球自转的实际日期并不完全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错误会减慢缓慢增加。为了使我们使用的时间与真实地球的自转保持同步,1972年引入了闰秒。即:在每年的6月30日或12月31日,通过加减一秒来进行误差校准。如果要加一秒,就在同一天的23:59:59再加一个23:59:60。如果要减一秒,直接跳到当天23:59:58的00:00:00。截至目前,本次回调共进行了27次,均为增秒操作。最近的一次发生在2016年到17年的除夕,闰秒的调整确实让人类的生活节奏与地球保持了同步,但是却给科技行业带来了不小的麻烦。阿里云在2016年12月的公告中明确提示,相关调整可能对客户应用或业务造成一定影响,希望客户阅读相关调整方案,做好风险评估:主流的解决方案是把多余的秒分成很多小段,在不影响运行的情况下插入时间,把多余的秒“抹平”。GoogleMeta等大公司都在使用这种方法。当然也有人选择直接暂停NTP(NetworkTimeProtocol)服务一秒来多加一秒。不管用什么方法解决,归根结底还是系统中的计时程序牵一发而动全身。每次有调整,各公司都会派出大量的技术运维来调整时间(比如暂时关闭NTP等),修改程序,避免bug影响业务。其中,发生意外也就不足为奇了。2012年,Reddit因闰秒导致系统崩溃,持续了半个多小时。一组运行开源Linux操作系统的机器无法正确处理添加的闰秒,导致一系列服务器关闭。Linux之父LinusTorvalds曾经向媒体提到过这个话题,也表达了他对闰秒的无奈:实在是太烦人了,而且在正常环境下很难测试,所以必须交付给用户。闰秒还导致Cloudflare的服务器崩溃。2017年新年,多出的一秒导致公司DNS代理软件崩溃并切换为负值,引发“软件恐慌”。虽然当时程序员已经提前编写了响应程序,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是出现了问题。不止一两个,浏览器Mozilla、LinkedIn、评论网站Yelp和Qantas都曾因闰秒出现过问题。因为闰秒实在是令程序员头疼的事情,今年7月,谷歌、微软、Meta、亚马逊联合提议废除。他们还请来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和国际度量衡局(BIPM)为其背书,证明“废除”的合理性。取消,但不会立即取消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该决议计划于2035年生效,并一直持续到2135年。同时,计量部门也将努力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与会决策者补充说,即使原子钟测量的UTC时间与地球自转时间相差超过一个世纪一分钟,公众的物理感知也没有差异。但并非所有国家都同意这一决定,比如俄罗斯。他们的定位系统GLONASS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重新设计,所以他们希望推迟到2040年取消闰秒。而且该决议需要与国际电信联盟(ITU)达成一致,谈判时间预计到2023年底,最后要说的是,闰秒的取消虽然对码农有好处,但是落地时间是2035年。也就是说,闰秒取消的时候,即使是2000年的码农就是35,目前各大厂商的程序员还需要继续和闰秒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