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行业从未出现过互联网颠覆者。5G时代来临,将颠覆哪些巨头? 2019注定不会是互联网行业一帆风顺的一年。 2019年1月15日,罗永浩和王鑫同时发布了各自的社交软件子弹短信和厕所MT,同时向社交软件霸主微信发起挑战。然而,三大挑战者却接连败北。罗永浩旗下锤子科技被收购,王鑫创立的深圳市云歌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获30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此后一直没有消息。 2015年3月登陆A股后,宝丰集团成为一只拥有31天30只涨停神话的“妖股”。到2019年9月,暴风集团股价从高峰期的110多元跌至3元左右。曾经借助区块链概念的迅雷网络,如今股价已跌至峰值的1/5。令人唏嘘的是,以往几乎是装机必备的两款国民软件,竟然走到了这种地步。 为什么微信挑战者很难成功? 为什么曾经辉煌的颠覆性产品被无情淘汰? 本文将尝试回答以上问题。 01 为什么互联网具有破坏性? 1987年9月14日,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向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计算机中心发送了第一封电子邮件,标志着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九年后,1996年5月,中国第一家网吧出现在上海,互联网开始超越科研范畴,进入民用领域。或许当时没有人会想到,这个由“0”和“1”组成的数字网络,会给现实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和颠覆。 1999年12月30日,微软以收盘价计算的市值达到6488亿美元,成为当时市值最大的公司,也是此前历史上市值最大的公司那。微软的这次峰会,让人们看到了信息技术的力量。 此后,互联网公司开始向传统行业发起进攻,亚马逊挑战传统零售业,几乎颠覆了零售业。谷歌精准广告业务导致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行业广告收入锐减;Netflix通过互联网以数字形式出租视频节目,几乎淘汰了传统的DVD出租行业。 互联网行业为何能对传统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 除了我们经常讨论的“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之外,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理论是一个有效但容易被忽视的观点。事实上,创造性破坏理论研究的是创新对经济结构的影响。在经济学上,产业结构的更替是更本质的颠覆。 创造性破坏论认为,新经济带来的是对旧经济结构的破坏,是在生产体系中引入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从而实现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改造”。新组合”。而信息技术就是这样一个结构性的颠覆者角色。图1传统广告模式 让我们以谷歌为例,看看搜索引擎是如何改变广告业的经济结构的。图1显示了广告行业的商业模式传统广告。广告商通过媒体向用户投放广告,但广告商无法跟踪广告的效果,信息流是单向的。图2是谷歌的广告模式。谷歌通过关键词推送广告,在推送初期,它以搜索行为锁定用户,用户的搜索行为至少表明他对广告有一定的需求或兴趣,这比传统媒体广告准确得多。其次,谷歌还可以进一步分析用户画像,通过用户点击习惯、cookies等方式,进一步优化广告投放策略。sing模型将传统的单向信息流转变为多向信息流,并引入了反馈和优化的闭环。 如果我们用函数来抽象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互联网对经济结构的改变。我们用P来表示广告的价值。传统广告的价值只与推广规模(v)有关,其值为P(v)。对于谷歌带来的搜索引擎广告,规模v可以更准确地表示为有交互行为的用户数。此外,还可以加入反馈(f)的作用,其值可以表示为P(v,f)。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往往可以在一个产业中构建新的生产功能,从而实现结构替代。这就是为什么互联网可以颠覆大量传统行业的原因。. 02 为什么微信的颠覆者一定不是“微信”? 互联网行业的另一个特点是现有行业不会出现颠覆者。MichaelPorter的五力模型从五个方面描述了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如图3所示。通常情况下,企业会花费大量精力关注行业内的竞争对手,因为在传统行业中,企业往往会被竞争对手颠覆行业。例如,克里斯滕森在他的《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提到,传统硬盘和矿机的替代往往来自行业中低端市场的技术创新者。图3波特五力模型 但在互联网行业,这个规律并不适用,颠覆者往往来自不相关的领域。例如,互联网的第一个颠覆者可以看作是门户网站雅虎,它主要提供新闻信息和电子邮件服务。它的出现给传统报纸等出版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雅虎在鼎盛时期的市值一度超过了巴菲特的伯克希尔。 不过,打败雅虎门户网站地位的并不是更大的门户网站,而是搜索引擎谷歌。随着谷歌的出现,用户不再把访问门户网站作为访问其他互联网服务的入口,而是通过直接在搜索引擎上搜索来获取所需的信息。 同样,撼动谷歌入口地位的也不是微软的必应或其他搜索引擎,而是Facebook。社交网络再次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搜索引擎不是唯一的选择,熟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已成为获取日常信息的首选方式。 回顾国内的互联网行业,基本上也是一个套路。起初,四大门户牢牢控制着网络的入口和流量。之后,百度兴起,搜索引擎开始成为互联网门户。继百度之后,微信在移动端崛起,互联网的入口再次发生变化。 为什么这个行业没有出现互联网领域的颠覆者? 这是因为互联网行业比传统行业具有更显着的规模经济。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信息产品市场最终会稳定在垄断或寡头垄断的局面。这是因为信息技术产品的一个显着特点是研发成本高,而推广复制成本相对较低。因此,信息技术行业在产品推广初期的边际成本非常高。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后,边际成本开始下降,进而降低平均总成本,从而实现规模经济。 我们以微信为例,看看为什么子弹短信等软件无法替代微信。如图4所示,横轴代表一段时间内社交软件的用户数量,纵轴代表产品的成本。可以看出,微信经历了约9年的发展和推广,积累了约10亿用户。此时,无论谁进入市场,都面临着高成本壁垒,即点P1和P2,显然P1对应的平均总成本C1小于P2对应的平均总成本C2。图4社交软件的成本与用户数量的关系 目前社交APP的商业模式采用对C端用户免费,依靠广告和增值服务盈利的方式。这意味着,在初期用户数量较少的情况下,社交软件运营商只能依靠持续的成本投入来获取用户,用户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才能实现盈利。因此,在经营初期,企业的现金流非常考验。与已经产生巨大现金流的成熟稳定的微信相比,这三款刚刚诞生、没有稳定现金流的App显然不足以与之抗衡。 03 完善的管理经不起技术变革的车轮 子弹短信和马桶MT挑战微信的失败,意味着微信可以高枕无忧了?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如上所述,互联网颠覆者往往来自行业之外。从微信对抖音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即使强大如微信,也始终面临着来自外部颠覆者的强大挑战。 互联网领域强大的颠覆者,为何也被颠覆? 目前有几种主流观点,其中最著名的可能是克里斯滕森提出的“价值网络”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存在一个“大环境”,企业在这个“大环境”中确定用户的需求,并采取应对措施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应对竞争对手。价值网络决定了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在企业成功的价值网络下,只要产品结构不发生质的变化,企业的价值网络就可以高效支持创新工作的开展。当新技术改变结构时,企业现有的组织结构将阻碍需要人员和团队以新方式沟通和工作的创新。因此,当企业面对新技术时,往往难以应对,最终被新企业颠覆。 另外,《浪潮之巅》的作者吴军博士提出了企业基因学说,对这一现象也有一定的解释。企业基因理论与价值网络有相似之处,强调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个性、愿景、成功的商业模式已经成为企业的一部分,从而限制了企业转型为企业的能力。新的业务领域。因此,当企业面临新技术的挑战时,旧的结构无法改造,从而导致失败。 从主流观点来看,技术创新之所以能够颠覆老行业,主要在于企业禀赋的差异和资产的特殊性。当企业面对新技术时,旧的管理模式和资源属性不能及时调整和响应,导致失败。 具体到互联网行业,技术创新对业务的推动取决于四个变量: 带宽,即网络的数据传输能力,带宽越高,网络数据传输量越大,传输速度越快。 连接数,即网络可以接入的终端数。接入的终端越多,网络的价值就越大。 延迟,即信息从网络的一端传输到另一端所花费的时间。延迟越低,终端响应越快。 价格/成本,包括建设网络的建设和使用成本,尤其是流量成本。 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公司的颠覆,都是在这四个变量发生质变的时候发生的。饶天霖发表在知乎专栏的文章《互联网20年商业史和演变逻辑(一)带宽与渗透率》:《第一性原理的思考与实践》总结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演进史(图5)。图5中国互联网20年周期表 资料来源:饶天林。互联网20年商业史与演进逻辑(一)带宽与渗透率[EB/OL]知乎专栏:第一性原理的思考与实践 从图中可以看出,互联网行业的演进路线高度与带宽、连接、时延相关,呈现形式为:门户/搜索→音乐→下载软件→视频→LBS/共享经济→直播。 在网络发展初期,带宽和连接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例如,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对带宽的要求不高。因此,公司战略是通过扩大连接用户来创造网络效应。随着带宽的提高,网络的媒体内容更加丰富,在线音乐服务开始出现。不过此时的带宽仍然不能满足在线视频播放的需求,用户需要下载到本地观看。这时候,下载软件和多媒体播放软件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迅雷和暴风影音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佼佼者。 之后带宽进一步提升,宽带接入成本迅速下降,在线视频网站开始爆发式增长。随着带宽的增加,在线视频的清晰度也快速提升,10Mbps的带宽足以支持1080P全高清视频播放(图6)。在如今的家庭宽带中,50Mbps甚至更高的带宽已经司空见惯,而手机上的4G网络也可以提供50Mbps左右的带宽,这让视频网站可以提供与本地观影相差无几的体验。同时,由于版权保护的加强和用户版权意识的提高,用户已经习惯了在视频网站上观看正版影视作品。因此,仍然以下载和本地视频播放为主的迅雷和暴风影音在2019年遭遇危机也就不足为奇了。图6带宽与视频清晰度的关系来源:公开资料,天风证券研究所 04 2020,谁将成为新的颠覆者? 千帆过沉舟边,万木春病树前。2020年互联网领域的一次重大技术变革,将是5G技术进入商用领域的开端。我国互联网革命的前20年,网络发展的技术红利是“带宽、连接和成本”,5G网络将带来两大技术升级(表1)。一是大幅减少“延迟”。这将带来以往无法企及的应用场景的深刻变化。如远程医疗、工业控制、车联网等,需要将用户层面的时延控制在1ms以内。5G技术使这些行业的数字化成为可能。另一个是“流量密度”的大幅提升,这让大型工厂、智慧城市等需要接入大量物联网设备的系统变得可行。 可以预见,5G时代,互联网将带来更广泛领域的变革,新的颠覆者将带来新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