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物联网技术如何让冷链物流飞向分支机构,成凤凰?(医药)

时间:2023-03-20 10:06:21 科技观察

我们常说的冷链物流一般指的是食品的冷链物流,因为医药冷链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接触不多,似乎很难感受到它的存在。但不管我们是否感觉到它,它就在那里。因为疫情的影响,人们对冷链物流和疫苗的关注和重视,而这些都与医药冷链有关。而随着我国医药流通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本作为医药流通供应链补充的医药冷链的发展受到更多关注。图片来源:pexels然而,医药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物流成本高、物流技术设施落后等问题依然严重。那么医疗冷链在物联网时代将如何发展?对温度和湿度要求特别苛刻的医疗冷链,估计对物联网情有独钟。一、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医药冷链作为物流行业的一个分支,是指冷藏药品实体的生产者和使用者之间以预防、诊断和治疗人们的疾病为目的的过程。系统工程,包括其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等一系列环节。通俗地说,冷链物流就是通过温度控制,使疫苗、细胞因子、酶制剂、血液制品等对温度敏感的药品从生产到临床使用过程中不发生变质的过程。由于对药品储存条件的要求非常高,仓储仓库和冷藏运输车辆的建设和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使得医药冷链物流从建设到运营的成本远高于传统物流成本。物流成本高是医药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之一。医药物流成本占销售总成本的12%,是美国的四倍。面对如此高成本的行业,许多小型医药物流企业在同行业竞争中难以取胜。大多存在降低成本的现象,使药品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其次,医药冷链物流体系的不完善也是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与体系完善的发达国家相比,冷链物流行业规模小、分布杂乱。医药行业上下游缺乏统筹规划,缺乏监管体系,缺乏医药冷链物流人员培训体系,都是制约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障碍,这使得医药冷链物流的流通效率低下。值得一提的是,医药冷链物流“断链”问题非常值得关注。归根结底,这是医药冷链物流技术和设施落后的问题。图片来源:pexels据了解,我国现代冷链物流中各点无法实现信息共享,阻碍了冷链物流的进步。其中,多数企业在药品运输过程中采用人工检测和记录温度,使得温控数据不连续,缺乏药品全程温度监测和反馈技术,药品在转运过程中存在温度损失过程无法准确维护。药效大打折扣。由于中国没有像国外发达国家那样完善的冷链物流标准,很多存放药品的仓库达不到标准。由于小企业在生产、储运等环节技术匮乏,设施落后,药品的疗效得不到保证,生产出来的药品甚至危害人们的健康。强烈要求建立全程温控的冷链物流系统。当然,虽然这些问题依然存在,但如果我们从历史的长河回望,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与进步也不容忽视。国家高度重视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近年来积极制定相关行业标准。2009年,《医药生物冷链物流运作规范》、《医药物流服务规范》等5项冷链国家标准获批立项。2011年,商务部发布《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同年,新版GPS也正式上线征求意见;2018年我国新增冷链物流相关国家标准5项。医药冷链物流技术也正在兴起。科技的发展使一些新技术得以应用在医药冷链物流运输中,如RFID、配备温控系统的GPS、冷链GPS和实时温湿度监控等技术。同时,一些有实力的医药电商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整合社会资源,为用户提供专业贴心的医疗服务。物联网等新技术的运用对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至关重要。毕竟人的生命危在旦夕,医疗冷链断链引发的社会事件的负面影响依然深远。物联网能否改变这一结果?2、物联网技术如何让医药冷链物流不间断?近年来,我国药品安全事件频发,药品电子监管引起广泛关注。2016年3月的山东疫苗事件被曝光。由于疫苗在冷链运输配送环节缺乏监管,未经冷藏的疫苗通过非法渠道流向24个省市,涉案金额达5.7亿元。图片来源:pexels且不说涉案金额,单是由此造成的生命安全威胁就足以触目惊心。毕竟,疫苗是一类特殊的药物。它们含有经过人工加工处理的病原体成分??,既保留了其可被免疫系统识别的特性(抗原性),又破坏了其杀伤力。疫苗作为生物制品,对温度敏感,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疫苗的使用。从疫苗生产到疫苗接种,要经过多个流通、运输、储存环节。为了保证疫苗的稳定性和抗原性,整个冷链极其重要。未严格按照疫苗贮存要求贮存的疫苗,可称为超温疫苗。正如新闻所说,超温疫苗最大的问题是失效。但是,如果接种的是过热狂犬病疫苗,对人体并不能产生有效的保护作用,万一感染狂犬病病毒,那可就真的要命了。对于整个人群而言,无效疫苗的影响在短期内可能并不明显,但长期的潜在风险仍然巨大:想象一下,如果大多数人对一种或多种疾病都是空白,那势必会大大增加疾病大规模暴发或流行的风险,这是此次恶性事件的更大后果。早在2017年,在深圳物联传媒举办的第九届深圳国际物联网博览会上,浙江悦禾科技有限公司CEO刘健就曾表示,“近年来疫苗的一系列问题被曝光。都是冷链脱节、监管失控造成的。”无法对疫苗等药品进行全程温控和追溯是问题所在,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让医药冷链物流不间断、可追溯呢?目前,医药冷链中传统的监控方式市场主要以监测环境温度为主,监测点与单个被测物体之间的距离较远,难以建立有效联系,形成监管漏洞。而基于RFID技术的感温标签可能是其中之一打破这种局面的方法,在疫苗最小的包装上贴上带有标识的被动温敏标签,并以此为数据采集点,将监管从环境温度细化到物体本身。温度感应标签是嵌入标签内的无源UHFRFID温度感应芯片,长3mm,宽2mm。除了物联网的智能识别功能外,它还是一款微型无线温度传感器,具有重量轻、无电池、高精度、远距离测温等特点。图片来源:pexels同时,温度传感器标签还可以通过实时数据通信实现实时采集、实时预警、超温报警、全程溯源,防止数据篡改、欺诈等,将事后检测转为预警,使企业在降低冷链运输成本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产品损耗率,支持全过程监控数据向所有用户公开。用户可以通过微信扫码清楚了解自己接种的单品全生命周期情况。借助物联网RFID技术,通过RFID标签实现药品的全程追溯功能,同时也实现了疫苗的全程温度对象监控,解决了医药冷链断链问题连锁物流。尽管医药冷链物流还存在诸多未知因素,但其前景依然看好。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我国对冷藏药品的需求量快速增长。以疫苗产品、针剂为代表的主要医用冷藏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他的得力助手也将受到更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