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清华本科生特别奖学金答辩结束,投票结果揭晓。围观的网友感叹:前十名的投票者中,有的科研成果优异,有的志愿活动突出,还有一位是奥运冠军。东京奥运会夺得首金的杨茜在答辩中表示,比赛的结果并不是终点:走下领奖台后,一切都会归零,射击比赛永远会和自己进行比较.来看看投票结果:△图片来自清华大学,排名为答辩顺序,非投票数字顺序有3个计算机相关专业。他们是:计算机系白玉卓、交叉信息研究所徐海科、电子系刘昆赞。这三位学生有一个共同特点:本科期间在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让我们看看他们研究了什么。白玉琢:人工智能x人文学科△来源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白玉琢有一个很特别的研究方向,就是人工智能与Oracle的结合。她参与了“古文字识别与理解”项目,利用人工智能知识构建了现存最大的公共细粒度序列化甲骨文数据库和单字拓片数据集。继孙茂松、刘志远之后,于2020年作为合著者发表了OracleresearchonEMNLP-demo。她参与的另一项研究是大规模数据的高效利用,该研究以第三作者身份发表在ACL2021Findings上。在GoogleGirlHackathon上,她的AI与抗疫结合的自动化记录辅助诊疗项目获得最具影响力奖。除了科学研究,她还辅修了音乐工程与技术。此外,她还参与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2019年学生节主题曲的作曲、编曲和演唱。△BVnumber:BV1qJ411C7vD白玉灼被自然语言理解与社会人文计算实验室录取为博士直管。徐海科:立志做基础研究△来源:清华大学交叉信息学院徐海科的研究领域是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他与斯坦福大学校友马腾宇共同研究的非凸优化问题发表在COLT2021,麻省理工学院教授PiotrIndyk研究的高维计算几何成果也获得了ITCS2022的录取通知书,在答辩中,他还讲了一个故事。在此之前,他在李健先生的指导下研究了多臂老虎机问题,并在三个月内改进了前辈的算法。刚要投稿,就被其他论文抢先了。一开始他深受打击,后来静下心来仔细分析,找出算法的独特优势,最终发表在UAI2021上。徐海科在特等奖答辩中提到,自己致力于探索人工智能背后的根本原理,立志成为基础研究的探路者。刘坤赞:6G无线通信△来源:清华大学电子系刘坤赞的研究方向是面向未来的6G无线通信,重点研究高速、低时延、大连接的传输技术。在老师的指导下,他提出了一种用低功耗智能超表面代替大量天线的混合用户架构,被权威期刊IEEETransactionsonCommunications接收为第一作者。另一项与6G智能超表面相关的低功耗电路设计研究也发表在IEEECommunicationsLetters上。他的研究不仅停留在纸上,而且在软硬件方面均有所建树,并在2021年资本挑战杯中获得特等奖。(根据清华大学制度,答辩投票结果不作为最终评奖结果,最终获奖名单经校务处审议确定后在校信息门户网站公布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