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正在毁掉开源,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华为华为外包芯片的渠道。除了硬件,华为在软件层面也面临着“安卓断供”。华为去年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后,不能再使用谷歌的一系列服务和应用。尽管此后临时通用许可证已多次延期,但也于本月到期。虽然华为方面回应称即使没有GooglePlay也会继续更新手机系统,但这依然是悬在华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让鸿蒙系统再次备受期待。其实,“Android砍掉”并不是一个准确的说法。因为安卓系统是开源的,美国政府根本无权干涉,但华为还是会受到谷歌的限制。图片来自:unsplash这是因为谷歌多年来一直在掏空安卓的开源部分,让这个全球最大的移动操作系统一步步从开源走向闭源。因此,华为并不是唯一受到影响的厂商。Android:开源外壳,闭源核心这又是一个屠龙武士变龙的故事。2007年,发生了两件事,开启了智能手机的新时代。一是苹果iPhone的发布,二是Android的诞生。与iOS不同的是,Android系统部分使用了LInux内核,而且谷歌还以开源的方式将Android公开授权给所有厂商。图片来自:VoxGoogle此举其实是为了对抗闭源的iOS系统,利用开源系统让Android迅速扩大规模,而且Android的大部分API也支持iOS系统,这对用户来说非常有吸引力。开发商。“安卓之父”安迪鲁宾当时曾说过:如果谷歌什么都不做,我们将不得不接受一个非常可怕的未来,一个没有选择的世界:同一个人,一家公司,一部手机,一家运营商。得益于开源战略,Android系统在2010年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称霸手机市场十余年的诺基亚Symbian系统,成为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但此时,安卓的开源对谷歌来说已经不再是增长引擎,而是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风险。由于Android开源许可,其他厂商可以基于Android源代码开发新的系统来替代Android。这样的例子在开源世界并不少见。另外,如果Android遵循Linux内核的GPL许可,意味着所有对源代码的修改都必须开源,这将使得使用Android的硬件厂商不得不公开硬件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的源代码。技术公开。于是谷歌采用了另一种开源许可ASL来绕过这个问题,因为ASL许可规定第三方可以自由使用源代码而无需开源。正因如此,Linux内核项目维护负责人GregKroah-Hartman在2010年宣布将从Linux内核代码库中删除Android代码,暗示Android并不是真正的开源。而这只是安卓闭源之路的开始,之后谷歌逐渐将安卓一分为二。一部分是Android开源项目(AOSP),它提供了Android的基本框架代码,所有厂商都可以免费获得上述开源代码。另一部分是谷歌移动应用服务(GMS),包括“谷歌三件套”在内的一系列应用和API,GMS是闭源的。手机厂商要想使用GMS,除了要通过谷歌的硬件兼容性测试外,每部手机还必须向谷歌支付0.75美元的授权费。问题是,为什么厂商宁愿接受有很多限制的GMS,也不使用免费开源的AOSP?Google给出的答案是让AOSP越来越难用,让厂商越来越离不开GMS。虽然AOSP不是谷歌公司,也没有人能拿下一个开源系统,但谷歌可以停止更新AOSP中的大量应用和API,将升级后的版本转移到闭源的GMS中。在Android11测试版中,从搜索、音乐到短信等应用,谷歌逐渐清空了AOSP中的应用和API,取而代之的是GMS中的应用和API。AOSP中的旧应用程序和API将不再升级。几个版本之后,就逐渐变得鸡肋了。这样一来,虽然AOSP仍然是开源的,但只剩下一个底层外壳,竞争的核心部分都在GMS中。谷歌还可以通过垄断功能牢牢控制Android,保持对硬件制造商和开发商的控制。影响。Android的本质,如本文所述:大家都以为Android是手机世界的Linux,但实际上它是一个代码,让大家看到代码,允许部分人修改分支代码,并且只谷歌自己可以修改主线。代码窗口。如果您不能使用完整版的Android,真的没有关系吗?上面说了,只有同时使用AOSP和GMS才是完整版的Android。如果使用阉割版安卓,会有什么影响?对于手机厂商来说,这意味着产品竞争力的下降。就像如果iPhone不能用微信一样,在中国的销量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在欧美国家,如果手机不支持YouTube、Gmail、谷歌地图等应用,大多数消费者也不会接受。自去年美国宣布华为禁用谷歌GMS服务后,华为手机海外销量一直下滑。根据Canalys数据,今年二季度华为手机海外出货量同比下滑27%。余承东也曾表示:由于谷歌GMS安卓系统的停产,以华为手机为主的消费者业务确实存在漏洞。当然,对于大多数中国用户来说,他们早就习惯了没有谷歌服务的安卓系统,“谷歌全家桶”在国内也有替代品,但是没有GMS会不会影响我们的用户体验呢?很明显不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产安卓手机都被诟病死机、发热严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无法使用GMS消息推送服务。无论是iOS还是原生Android系统,都有一套系统专属的消息推送服务。第三方软件可以在不启动应用程序的情况下向用户推送消息。应用不需要长时间在后台运行,系统会更流畅。但是国内Android系统的推送平台基本上依赖于各个厂商,因为不同的厂商对系统和应用权限的管理标准不同。如果要保证消息的及时推送,后台驻留的应用数量会增加,大大增加存储的压力。.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容易卡顿,耗电快。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国产手机把运存增加到8GB,但是流畅度可能不如国外4GB运存的安卓手机流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17年,工信部牵头成立统一推送联盟,为国内Android消息推送服务建立统一标准。华为、小米、OPPO、vivo、三星等主流安卓手机厂商纷纷加入,并逐步完成适配。前段时间,统一推送联盟在OPPOFindX2Pro上测试了系统级统一推送通道,结果显示手机待机时间提升高达43%。虽然目前国内的统一推送标准还没有完全普及,体验上和原生安卓系统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未来国内安卓生态的体验确实可能会有很大的提升。与安卓闭源作斗争的不仅仅是华为。为了应对安卓停产危机,华为推出了华为移动服务(HMS)来替代GMS。余承东还表示,鸿蒙可以随时在手机上使用,一两天就可以完成迁移。除了华为之外,过去也有一些厂商试图绕过被谷歌牢牢控制的安卓系统。亚马逊的KindleFire虽然依然采用Android架构,但也推出了一套服务和应用来替代GMS,搭载了自己的产品,包括应用商店、浏览器、云存储应用等。然而,当亚马逊试图将同样的想法应用到手机上时,却失败了。最终,亚马逊不得不砍掉FirePhone业务,其1.7亿美元的投资也付之东流。此外,与谷歌合作的原始设备制造商不能生产不兼容安卓系统的设备,否则谷歌有权撤销制造商生产任何安卓设备的许可。2012年,宏碁与阿里巴巴合作发布搭载阿里云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时,收到了谷歌的警告,称如果宏碁使用阿里云操作系统,谷歌将终止与安卓产品的合作关系。合作与技术授权,最终发布会也被迫取消。即使没有谷歌的禁令,手机厂商想要从零开始开发新系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三星和英特尔联合开发的Tizen操作系统就可以看出。Tizen原本被三星寄予厚望“主要专注于高端手机市场”,但一直难以吸引开发者为这个生态系统开发应用。现在Tizen主要运行在三星的新兴市场。低价机型,以及智能手表、智能电视等设备。这些自研操作系统遇到的困难,也是鸿蒙等国产操作系统未来面临的问题。中国开源软件促进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鹏曾表示,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可能就像造原子弹一样。还是很难。开源改变了互联网,未来还将继续。1985年,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的程序员理查德斯托曼提出了自由软件的概念。他想开发一套像GCC这样源代码可以自由使用的操作系统和编译器。来自RichardStallman的著名开源工具。RichardStallman开源运动对Internet具有重要意义。正如霍炬所说,如果没有开源运动,可能就没有Linux、Android、浏览器……整个互联网可能都不存在。开源运动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系统下,用不同的语言,共同创造了一堆属于全人类,每个人都可以自由使用的工具。.但是开源的自由今天正在受到一点点侵蚀。除了Android走向闭源,全球最大的开源代码托管平台GitHub也于去年开始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封禁开发者账号,以配合美国的贸易制裁。这引起了很多开发者,尤其是中国开发者的关注。目前GitHub上聚集了超过4000万开发者,中国开发者贡献的仓库数量仅次于美国。日前,工信部宣布,码云Gitee入选建设“中国自主开源托管平台”。尽管开源世界充满挑战,但开源软件的诞生就是为了打破各种束缚和限制。如今的大型科技公司,无论是苹果谷歌、腾讯、阿里,还是华为,都建立了大量的开源项目。在引领下一个时代的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开源将作为加速器存在。开源的深度学习框架可以降低人工智能技术的门槛,加速相关产品的落地。小米首席架构师崔宝秋在演讲中提到:开源可以验证模型的好坏,AI巨头可以通过开源快速占领市场,占据先机。就像当年的Android一样,谷歌现在也通过开源软件库TensorFlow逐步确立在AI领域的影响力。小米的Cloud-ML平台是基于TensorFlow等开源平台的架构产品。在开源生态还不成熟的中国,能否孕育出Android这样的世界级大型开源项目尚属未知数,但这无疑将是中国开发者努力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