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工信部频频下架侵犯用户权益的APP,它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

时间:2023-03-19 15:49:09 科技观察

近日,豆瓣等106款机型因损害用户权益被下架。这不是工信部第一次出手整治违法APP。近年来,知名APP因违规被处罚,频频登上热搜。数据监管成为我国立法的重点,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其中包括《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在使用APP过程中,不得收集超出必要范围的个人信息,以及《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规定不同类型的APP可以收集的功能和信息。很快,各大知名APP响应政策,纷纷调整功能。以微博为例,在不可勾选的隐私栏底部增加了三个文件。又比如抖音,用户已经可以选择关闭“个性化推荐”。在强有力的监管下,不少APP开始规范自身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但是,在持续推进的APP侵犯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中,仍有不少APP屡次警告后超范围收集用户信息。可见,不少企业还是在冒险。有些人可能会对数据收集的监管加强感到困惑。看来App非法收集个人信息并没有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正如李彦宏很久以前所说:“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取方便。”大多数人不会感到任何问题。如今,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21年新媒体发展蓝皮书》的数据显示,数字经济占我国GDP总量的比重已经达到39.6%,已经是相当大的比重了。数字经济分为几个部分: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价值和数据监管。近年来,互联网平台的垄断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不仅打击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损害了用户的权益。互联网平台的垄断,正是因为这些平台掌握了数据。用户浏览、点赞、转发、评论的内容,将被平台以数字形式记录下来,最终通过特定的算法和大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资产,从而提升产品竞争力,压倒竞争对手,逐步形成垄断。当然,我们也以牺牲个人信息为代价,交换了服务。我们可以看到更多我们喜欢的内容,看到我们可能需要的产品的广告。但是,如果这种行为不受法律法规约束,任其肆意生长,势必会加速平台垄断。虽然垄断不一定会影响经济增长,但一定会损害用户的权益。在数据驱动的垄断背后,用户往往对权益受到的损害没有太大感觉。之前曝光的大数据杀戮和二选一的问题上了热搜,大家意识到之后才??发现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严重损害。但在那之前,我们没有任何感觉。由于个人用户很难察觉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也很难维权,因此需要监管部门来解决这些问题。尽管各大APP在强有力的监管下逐渐规范了自己的行为,但要保护个人信息的隐私和安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