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飓风高性能曙光E级超算预研项目启动

时间:2023-03-19 15:35:04 科技观察

今天,曙光在其举办的“2016曙光技术创新大会(IDIC2016)”上宣布,E级高性能计算机(简称“E级超算”原型系统项目正式发布。  中国三大超算军团力争抢占E级高地  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各国在超算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在“太湖之光”将最快计算机的连续计算速度刷新到93PFlops之后,E级超级计算机已经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战略制高点。  目前,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提出了各自的百亿亿级超级计算研发计划。我国也将百亿亿级超级计算机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写入了国家“十三五”规划,希望在2020年前后实现这一宏伟的研究计划。在国家“十三五”高性能计算专项中,中科曙光、国防科技大学、江南计算学院同时获批牵头E级超算原型系统研制项目,形成国内“三大E级超算”正面交锋的局面。  E级超算“原型系统开发”是E级超算项目正式进入进度前的预研工作。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云泉表示,原型系统的研制可以验证一些关键的技术假设,测试和改进一些关键技术难点,为政府构建完整的系统扫描。为扫清障碍,避免出现重大技术错误和问题,类似的预研项目“非常必要”。  对于E级超级计算系统的建设,在计算速度和能耗比方面都有国际公认的标准。那么,国产E级超级计算机究竟可以采用怎样的架构和技术路线呢?能否实现10万节点的扩展能力?能效比能否有所突破?李军表示,基于样机的开发和测试,类似上述问题的答案将一一揭晓。  聚焦技术,深耕曙光开启“E级路线”  曙光副总裁沙超群在讲话中对曙光E级超算原型系统项目规划和研究路线进行了详细讲解。他在会上汇报了曙光预研项目的任务目标:完成E级样机系统,验证E级整机研制的关键技术和路线图,形成E级完整方案。机,为国产E级超级计算机的研制奠定了基础。技术基础。  按照这一目标,中科曙光将依托其在高性能计算领域20多年的丰富经验,从架构、计算、存储、网络、系统软件、系统冷却和可靠性。有用探索。  在架构方面,曙光提出了超融合自适应并行处理架构(HCAPP)。“节点内的异构架构仍然是未来超级计算的主流。”沙超群说道。同时,“先进的6D-Torus高维网络架构和分层网络体系,使系统具备10万节点的扩展能力,并可稳定扩展至E级规模。”  原型系统采用的存储系统是基于曙光承担的863项目“曙光EB级云存储系统开发”的研究成果。沙超群指出,分层多协议高性能存储系统具有超EB级的扩展能力和支持千亿级文件的存储能力。  在节能方面,曙光拟采用最高效、最先进的服务器散热技术——全浸没式相变液冷技术。沙超群说,绝热制冷剂的相变潜热是比热的一百倍,换热效率高,安全性好。制冷剂与加热装置直接接触,一次性解决所有部件的散热问题,可以大大改善系统。可靠性。  超算E动力助推全球发展  此外,曙光E级高性能计算系统样机在完成E级系统关键技术验证的同时,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广泛的应用适用性。沙超群表示,该原型系统能够很好地支持高性能计算、深度学习、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应用,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为支撑我国高科技发展发挥重大作用。-性能计算行业。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和技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沙超群指出,“中科曙光样机作为工业标准的高性能计算系统,不仅可以为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基础保障,也将推动中国高性能计算取得的成就。产业走向世界,推动全球基础科学研究、产业转型升级、数字产业发展,为全人类进步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