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电子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年来,物联网、智慧城市等概念进入各个领域后,全国各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建设了众多大中小型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的核心是机房工程的建设。为保证设备稳定可靠运行,机房必须满足机房内设备和工作人员对温度、湿度、洁净度、风速、电磁场强度、电能质量、噪声、照明、防振、防火、防盗、防雷、屏蔽接地等要求。先进合理的机房工程建设越来越重要。但在机房建设过程中,由于规划、建设单位、施工条件及各种专业场地条件的限制,设计的机房往往空间不足、机房高度不够、空调规划不合理、机房列网络和资金不足等;如果机房由旧建筑改造,同样会面临承重不足、加固方案不合理、原建筑的给排水环境等问题。因此,在机房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面对与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在建筑、结构、水暖电气等方面的配合问题。本文将针对上述问题。1与建设单位的配合1.1机房等级的确定我国规范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中,机房按使用性质、管理要求和重要程度分为ABC三级机房。经济社会中的机房。每一级机房对机房的稳定性都有一定的提升。其中,A级机房应能达到容错标准;B级机房对机房重要基础设备有冗余需求;最经济的是C级机房。但是,目前很多设计单位并没有对建设单位提出的机房等级进行指导,施工单位在建设初期普遍也没有很好地定位自己的机房等级。案件。后因投资过多,机房无法按设计成果建设,再三要求设计单位修改图纸,增加工作量。因此,在项目建设前期与建设单位沟通时,设计单位应对拟设计机房的各种因素有一定的了解,明确机房应达到的机房等级。有。在前期与建设单位沟通过程中,引导建设单位根据项目特点和投资等因素进行正确分类,使设计的机房更符合使用要求。1.2IT设备设置要求数据中心机房建设的目的是为IT设备的稳定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其中包括机房环境、动力环境、周边环境。因此,IT设备是数据中心机房的核心。但在以往的建设过程中,一般的建设流程是:选址→设计→装修→设备→IT设备。可见,IT设备的设置和操作都放在了遥控器中。究其原因,由于建筑外观、其他建筑功能等原因,机房的设计一般都在本地进行。当开始设计机房IT设备时,建筑物的所有建筑外观、机房面积和其他功能都已经确定。因此机房的设计和实施受到很大的制约,容易造成以下结果:1)机房面积不足,机房规模、列网规划不合理、承重不符合要求等,造成大量面积浪费,机房空调规划不合理,供电室位置不理想,面积不足。2)由于事先没有考虑用电问题,导致机房供电能力不足,无法满足IT设备运行问题。3)由于建筑位置和内部布局已经确定,机房周围环境和机房内部的专用水管、消防管不能很好地隔离,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机房的建设主要是为了IT设备更稳定的运行,因此,在此提出正确的机房建设流程应该是:IT设备→设计→设备→选址→装修。我们首先确定了所需的IT设备容量、运行方式和后期开发储备,从而规划好拟建设数据中心的面积、用电量、制冷量和后续运行面积。这些内容确定后,就可以规划拟建地址和室内装修设计,建设一个完全满足IT设备稳定运行要求的数据中心机房。1.3投资规划机房投资也是影响机房建设的重要因素。很多部门需要建设数据中心机房,但由于前期投资规划不合理,导致建设不完整,甚至被迫降级机房等级。因此,我们在与建设单位进行投资规划时,首先要了解建设单位对IT设备运营的整体需求。在确定机房等级并考虑为后期开发预留空间后,计算出所需的功耗、制冷量、运行面积、设置系统等因素,最终获得能够满足稳定运行的机房投资建设单位的IT设备。2与设计单位其他专业的合作问题2.1体系结构专业2.1.1机房面积机房面积直接关系到机房最终设备的数量,因此是设计中最核心的问题机房工程与建筑专业的联系。如何使机房的利用率成为需要讨论的关键问题。根据GB50174-20084.3.4的要求《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装卸设备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5m;面对面布置的机柜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2m;背靠背柜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m。所以,用什么尺寸的柜子,怎么摆放,才能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利用率,这就需要智能专业人士和建筑专业人士反复沟通。数据中心机房一般需要设置主机房(包括服务器机房、小型机房、储藏室、网络机房、安防设备房、输入输出机房等)、供电房(包括变配电房)、UPS机房、电池房等)。如有需要,还需设置空调房、电源房、气瓶房等一系列操作间。因此,需要根据IT设备所需的机柜数量,结合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的要求,向施工专业提出机房面积、尺寸要求,合理规划机房的房间。2.1.2机房层高机房层高是数据中心的一个重要指标。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中要求机房净高应大于2.6m。一般机房的层高包括机房活动地板、机房吊顶、机柜、敞开式金属桥等。因此,我们在增加机房层高时,应考虑各个由于各种可能的组成部分(例如考虑采用的气体灭火方式、机房空调所需静压箱的尺寸、机房地板的尺寸等),上述要素的清楚程度。高度和尺寸横梁穿过机房等)提出机房高度要求。2.1.3各管井的预留1)强弱电管井首先要考虑管井的位置,应考虑机房各功能区的使用顺序。尤其是上下两层的管井,应安装在机房合理方便的位置,避免大量浪费线缆。其次是A级机房强弱电管井的通讯问题。A级机房需要达到容错标准,但在过去的数据中心建设中,虽然空调、用电、甚至消防系统都考虑了容错标准,但管井是分开的。这样就会使机房系统出现单点故障。因此,如果进行A级机房设计,在管井设计中也要考虑容错标准,这样机房的可靠性更高。2)精密空调数据中心需要设置空调房和防水围堰。但这实际上会造成一定的隐患。首先是人员安全问题。一般空调的维修人员不会是数据中心的维修人员。如果将精密空调直接安装在机房内,当机房需要维修时,很容易造成机房信息泄露等问题。因此,如果有条件,建议在满足机房降温和空气流通的前提下,设置独立的空调机房,将空调检修区与机房检修区分开.这样机房在人员安全方面更有保障。然后是空调冷凝管的走向问题。在数据中心建设初期,尤其是使用风冷精密空调时,很容易漏掉这一部分,因为这样精密空调室外机的距离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需要设计人员根据所选空调的参数,考虑室外机在机房的位置和管路的位置。这里建议根据机房的制冷要求,先设置相应的空调位置或相应的空调机房,然后在相应的区域规划制冷剂井的位置,以及应规划空调的制冷剂路线。在机房没有配备独立空调机房的情况下,会存在漏水安全问题。一旦发生加湿管爆裂,仅靠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的漏水检测功能,很难杜绝因漏水引发的灾难。因此,建议在精密空调下方设置防水围堰,更好地防止漏水给机房造成损失。2.2结构特点2.2.1新建工程在新建机房设计中,结构特点应参照智能专业机柜布置要求适当调整柱网跨度。智能化专业可先根据建筑平面图设计机房最大可放置机柜数,结构专业再根据建筑特点和智能机房平面布置图制作列网平面图.柱网方案应尽量减少对机柜摆放的干扰。2.2.2改建机房加固方法对于改建机房,如果原机房的承重要求不符合机房建设相关规范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计算机各功能区房间应该加固。2.3水、热、电专业2.3.1水专业在与水专业的交流中,智能专业应明确专业之间的接口划分。通常,智能专业负责机房精密空调系统的设计,给排水专业负责进水(即精密空调给水管路)的设计用于机房精密空调系统。智能专业完成设计后,将空调的制冷量等参数提交给给排水专业,规划精密空调系统给水管道的尺寸。根据机房设计相关规范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的要求,生活用水管、污水管、雨水管等与机房工程无关的水管不得在机房内敷设房间面积。该图用于规划水管布线。2.3.2暖通专业与暖通专业合作,智能化专业也应明确各自专业的设计内容,避免重复设计或设计遗漏。通常机房新风系统由暖通专业负责,机房精密空调系统由智能专业负责。机房新风换气系统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为机房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为工作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二是保持机房外的正压差,避免灰尘进入,保证更高的洁净度。在设计沟通过程中,智能化专业将机房洁净度要求、精密空调送风量、制冷量、机房操作人员数量等参数提交给暖通部门,供暖通部门参考。机房新风系统设计。在机房新风系统设计中,根据消防要求,新风系统应安装防火阀,并可与机房消防系统联动。发生火灾事故时,可自动切断新鲜空气吸入。此外,智能化专业还应将机房天花至地面的净高要求、防静电地板高度等参数提交暖通专业,供新风系统管路设计时使用,避免机房天花板过低的情况。2.3.3电气专业由于智能专业和强电专业同属于电气专业,往往容易造成专业界面划分混乱,或者重复设计,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例如UPS配电双切箱与UPS之间的线缆遗漏或重复配置,UPS进线链开关重复配置等。因此,在机房设计过程中,机房之间的配合接口智能专业和电气专业想必很清楚。电气专业和智能专业的接口专业划分,可以使用UPS配电双联开关箱作为接口,电气专业负责设计与UPS配电双联开关箱相连的供电电缆(包括电源双开关盒)。负责UPS配电双截箱配电电缆到UPS的连接及后续的配电设计。同时,机房照明总开关也可作为接口。电气专业负责各机房照明总开关(含机房照明总开关)的供电电缆设计,智能专业负责机房照明设计机房主照明开关后。3结束语一个合理的数据中心设计对机房后期的运行和管理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前期工作到位,数据中心的设计会更加合理。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在数据中心前期的沟通和准备工作中帮助到大家,解决数据中心设计前期在前期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