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试点期告一段落虚拟运营商静待风来

时间:2023-03-18 15:18:34 科技观察

中国IDC圈1月25日报道移动通信转售业务两年试点期告一段落,新角色虚拟运营商(以下简称虚拟运营商)也经历了第一轮市场洗礼,移动转售用户规模突破2000万。作为民营资本进入电信行业的重要一环,在工信部看来,这份两年答卷“基本达到预期”。但这离假冒商家的目标还差得太远。2016年虚拟商人将何去何从?在昨日举行的2016移动转售业务全球发展峰会暨虚拟运营商太湖论坛上,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政策标准司司长谢玉琪介绍了虚拟运营的最新发展情况在我的国家。进步。截至2015年底,我国虚拟运营用户规模已达2050万。尤其是最近三个月,每月新增用户超过300万。自2013年12月26日首批企业获牌以来,共有42家企业获得虚拟运营试点牌照。自2014年3月31日虚拟运营商170细分市场第一位手机用户诞生以来,已有39家正式发号,7家企业用户数超过百万。其中,跑量最快的用户规模已突破400万。你觉得这个成绩单怎么样?谢玉琪指出,移动转售试点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她表示,近两年,民间资本主导的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总体实现了顺利开局,为下一阶段的正式商用进行了有利探索。她特别表示,对于转售这个新业务,应该给予更多的包容和理解。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规划院电信产业研究室主任许立东指出,经过两年的发展,转售公司在通信服务、业务捆绑、交叉等方面的创新与尝试——边境一体化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鲶鱼效应正在显现。“用户数量不是试点的目标,主要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打造更完善的生态环境,这个目标基本实现了。”据中国虚拟运营商产业联盟秘书长邹学勇介绍,为期两年的试点让“虚拟商”这一新角色快速成长。虚拟商户对手机转售业务的定位更加清晰,从最初的困惑到企业自身的优势,不再是为了配号而配号。失去的诅咒被打破了。同质化竞争只能走向死胡同。但2050万用户规模占全国移动用户总数的1.5%,与三大运营商相比只是九牛一毛。蜗牛移动CEO陈彦坦言,大家没有达到预期的销量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虚拟商户作为一个新角色,被寄予厚望,成为民营资本进入通信行业的突破口。经过两年的发展,行业心态发生了明显变化。试点一开始非常火热,造假业务受到各方势力的追捧,但随着各种问题的暴露,行业趋于平静。试点的42家虚拟商户表现也参差不齐。乐鱼通信、公交在线遭遇挫折,连连科技也遇到业务收缩调整的难题。170号段虽然成长速度快,但底子太薄。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虚拟企业正在经历“成长的烦恼”。大家集体烧钱。如何找到健康的盈利模式成为普遍痛点。不过,好消息来了,假商家亏本赚的困境被打破了。公交在线CEO王先树昨日表示,公交在线已实现盈利,2015年毛利超过1000万元。据悉,公交在线在移动转售领域的投资已近1.5亿元。此前,共享传播董事长姜志祥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公司已进入良性发展轨道,2016年有望实现盈利。不过,对于大多数虚拟商家来说,盈利之路依然漫长方式。在工信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陈金桥看来,虚拟商家的眼光绝不能局限于传统电信市场,同质化竞争可以说是死路一条。差异化竞争是虚拟商家这两年最大的经验和共识。“会不会有那么多创业企业成为先烈,就看转型的快慢了。”部署方面,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已于2015年底结束,计划于2016年全面向民间资本开放。不过,从试点“游击战”到全面“运动战”,虚拟商家和众多有意入局的民营资本势力都在等待商业政策的出台。谢宇奇透露,工信部目前正在综合总结评估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正式的商务政策,力争尽快出台。“作为行业权威,为转售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是我们正式商业政策的重点。”蜗牛移动CEO陈彦希望工信部对虚拟业务的发展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也希望基础运营商更加开放包容,共享发展,打造市场——面向虚拟业务的土壤。独立电信分析师傅亮指出,如果找不到商业模式,2016年一半的试点企业将被淘汰退出市场,龙头企业之间的分化将越来越明显。但王显树认为,今年虚拟业务确实会加速分化,但不会掉队。在他看来,经过前期的探索,大家都已经找到了贝。在许立东看来,转售业务的市场环境会越来越好。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批发价格调整的指导意见》上线,解决了困扰虚拟商业发展的“批零倒挂”问题。从行业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市场环境将越来越有利于虚拟企业。徐立东预计,2016年移动转售新增用户将达到4000万以上,市场份额将达到3%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