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网络上演变革实战 宽带讲究精耕细作

时间:2023-03-18 14:44:39 科技观察

骨干核心网新一轮升级迫在眉睫全光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兴起,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的建设带来了总量的增加网络信息量大幅增长。思科在2015年发布了一份预测报告:从2014年到2019年,每年的IP流量将增长两倍。推动流量增长的因素包括全球互联网用户、个人设备和机器对机器连接的增加、更快的宽带速度以及高级视频服务的发展。总的来说,这些将使全球IP流量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3%。到2019年,全球IP流量将达到每月168EB,较2014年的每月59.9EB大幅增长。网络流量的增长对骨干传输网和网络核心节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传输网络来看,过去10年容量增长取得了很大进步,从单通道10G、40G到现在的100G,通道数也从8、16、32增加到当前网络。80通道容量和160通道容量同时具备,持续旺盛的业务需求将进一步推动和推动光通信的发展。大进步。100G技术已经在骨干网规模商用。在城域范围内,LTE回传、数据中心互联等业务对带宽的需求逐渐增加。预计未来2~3年城域核心层将逐步引入100G技术。值得注意的是,IEEE、ITU-T和OIF都在开展100G以上技术标准的相关工作。从目前的技术研发和商用产品验证来看,400G将成为高速传输领域的新热点,原型设备多样,测试和试点应用广泛,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从节点技术来看,高端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等节点设备也面临着新的变化。一方面,路由器仍将保持合理的速度,不断演进,在继承历史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容量和能力的不断提升。从目前情况来看,龙头厂商推出的产品已经达到400G,单框端口容量可达6.4Tbps。未来1T、2T甚至4T单板可能会逐步商用。因此,摩尔定律在高端路由器的容量增长方面仍然有效。但另一方面,网络架构的变化对高端路由器的影响会更大。虽然在WAN上,SDN的引入策略会相对保守,尽量不触及路由器的转发平面,在控制平面尽量保持兼容性,但从发展轨迹来看,未来分布式路由器上的控制平面将逐渐转移到控制器集中运行,通过分层控制器和合理的北向接口,实现软件的全自动化。(柯文)今年“全光网”建设风起云涌,“全光网”一词一下子成为通信网络建设的热词。三大运营商争先恐后推进全光网络建设,多个省份宣布成立全光网络省份。在这股建设热潮的背后,是“宽带中国”战略的加速实施。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未来几年我国宽带发展的具体指标。到2017年底,全国所有设区的城市和大部分非设区城市的城区住户均具备100Mbps光纤接入能力,直辖市等主要城市宽带用户平均接入率省会城市将超过30Mbps,2015年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其他设区城市和非设区城市城区宽带用户平均接入速率达到20Mbps;80%以上行政村实现光纤到村,农村宽带入户率大幅提升。对于全光网城市和全光网省,其建设标准将远高于国家确定的宽带指标。以家庭平均接入速率为例,这个指标可能高达50Mbps甚至100Mbps。同时,不仅在城市地区,在广大农村地区,宽带接入率也将得到大幅提升。四川、浙江、河南等省份建设的全光网省,得益于当地政府政策的引导和运营商、设备厂商的全力支持。这种全光网络建设模式正受到更多地区的关注,成为典型模式,并逐步在全国推广。专家分析,在“互联网+”时代,宽带作为国家战略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政府对宽带发展政策的支持力度也逐年加大。尽管我国固定宽带普及进程加快,全光网络建设步伐也越来越快,网络容量和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但“数字鸿沟”仍在加剧,对宽带建设的方式没有得到充分保障。尽管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宽带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与城市和东部地区的差距正在拉大。特别是农村宽带建设成本高、收益低,已经出现明显的市场失灵。此外,我国宽带建设的先行权仍未得到充分保障。选址难、站场建设难、老旧小区改造难、重点场所准入难等问题依然普遍。同时,公众对基站电磁辐射的认识存在误区,导致基站“搬迁”问题越来越突出。有关专家建议,政府要完善配套政策,加强组织实施,将宽带网络设施纳入城乡规划、国土规划等,保障网络建设的通行权和用户的选择权。在宽带发展方面,如果地方政府能够将宽带纳入经济规划,宽带进入难等问题将在政策支持下得到解决。(姚传福)光纤光缆产业由大变强随着4G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和全光网络的推进,我国光纤光缆市场迎来新一轮发展。从近三年的数据来看,我国光纤光缆产销量已占全球市场的5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光纤光缆大国。当前,我国光纤光缆产业格局不断优化,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与日俱增。从市场规模来看,我国已成为全球光纤光缆市场“No.1”。据CRU(英国商品研究所)预测,2015年全球光纤需求量将达到3.52亿纤公里,其中中国光纤出货量将达到1.85亿纤公里,占全球的一半以上。全球市场。2014年全球光纤出货量3.17亿芯千米,全球光纤出货量首次突破3亿芯千米,其中中国光纤出货量突破1.5亿芯千米。事实上,中国业界对出货量的预期要高于CRU给出的数据。在前不久召开的2015亚太光纤光缆大会上,长飞光纤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庄丹预测,2015年我国光纤光缆需求量将达到2亿芯公里,超过55%。占全球市场的百分比。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我国光纤光缆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也得到显着提升。目前,长飞、恒通、中天等多家光纤光缆企业已经掌握了光纤预制棒的制造技术。光纤预制棒技术是光纤光缆市场的核心技术,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长期被国外厂商垄断。如今,我国光纤光缆企业在光纤预制棒技术上取得突破,为我国光纤光缆产业在全球市场赢得了更多话语权。值得一提的是,在光纤预制棒技术创新的基础上,我国领先的光纤光缆企业仍在加快创新步伐。一方面,他们向上游延伸,探索光纤光缆原材料技术的突破;适应市场需求的FTTH产品,以及提升工程建设能力,向民用市场拓展,推出光电光缆新产品。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光纤光缆产业整体实力显着提升,在全球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015年9月,CRU在武汉举办了2015亚太光纤光缆大会,这是CRU首次在中国举办全球光纤光缆大会。鉴于中国市场的重要性,CRU甚至宣布明年的光纤光缆全球大会也将在中国光谷举行。可见,中国已成为全球光纤光缆技术和产业交流的重要新平台。在实力提升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光纤光缆企业将目光投向了海外。目前,长飞、烽火、亨通、富通、中天等光纤光缆企业正在积极推进海外市场布局。业内普遍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光纤光缆企业将加快“走出去”步伐,在全球市场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黄鱼)SDN商用元年即将过去,2015年无疑是SDN商用元年。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即将到来的2016年,SDN有望迎来加速商用。SDN作为一项颠覆性和革命性的技术,肩负着改造传统电信网络,抢占“互联网+”机遇的使命。然而,尽管SDN已被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厂商广泛认可为未来网络演进的方向,但其商用也充满挑战,注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此,工信部通信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魏乐平早在2014年底就预测,2015年将是SDN商用元年,2016年将是SDN商用元年。世界将开始看到更广泛的商业部署。2017年至2020年:SDN将成为网络基础设施。2015年之所以成为SDN商用元年,中国三大运营商功不可没。2015年12月,浙江联通与华为成功完成T-SDN(软件定义传送网)商用部署,并在杭州城域传送网实现BoD(按需带宽)政企专线应用。这正是中国联通推进“CUBE-Net2.0”战略的重要一步。此前,在SDN/NFV演进方向下,中国联通提出CUBE-Net2.0架构体系:围绕“用户”和“数据”两大中心,以超广网络和数据中心为载体,充分体现云网协同,需要具备适应性强、灵活的三维网络的优势,才能实现“网络即服务”的理念。此次政企专线应用商用部署,只是典型的应用场景之一——满足集团客户快速部署新业务、按需提供和调整带宽的需求。中国电信的SDN/NFV商用战略本着业务驱动优先的原则,从云端开始,端到端,按照“先控制后转发”的节奏部署网络部分。对此,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陈云清强调,中国电信将以DC为中心,在SDN/NFV基础网络上构建云应用,以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截至2015年12月,SDN/NFV已在中国电信部分重点省份的云数据中心落地。“三步走”是对中国移动SDN引入战略的形象描述。具体来说,数据中心首先引入SDN技术,其次是骨干网,最后是传输网。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研究所承载网技术经理黄璐认为,电信运营商引入SDN的诉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效运营,二是业务提供灵活,三是低价。成本操作。黄璐强调:“之所以把成本因素放在最后,是因为技术发展初期的引进成本肯定会上升,但如果坚持下去,就可以实现成本优化。”客观地讲,已经拉开商用大幕的SDN,未来的大规模商用取决于产业的成熟度,必须通过开放合作来实现。事实上,SDN的初衷就是要打破传统网络设备厂商的“垄断”,实现网络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的解耦。相应地,全球产业界围绕SDN技术开始了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包括典型的标准组织ONF、ETSI、IETF等,以及现有的开源联盟OpenStack、OpenDayLight等。(姚哥)在我们告别之际到了2015年,回首这一年电信网络的发展,变革无疑是令人难以忘怀的关键词之一。改变需要很大的勇气。SDN/NFV作为公认的网络演进方向,对传统电信网络乃至电信运营模式提出了极具颠覆性的挑战。相应的,SDN/NFV也在2015年拉开了商用的大幕,非常难能可贵。改变也需要扎实稳健的积累。从光纤光缆到宽带建设,从全光网络到核心路由器,每一个环节都在2015年深耕细作,实现新一轮升级发展,支撑业务发展的网络基础更加坚实。变化将让网络乃至宽带的2015年充满精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