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天地万物,无所不能?目前,这些AI都在默默守护着你……

时间:2023-03-18 14:05:49 科技观察

新冠病毒疫情严峻,但在众多新技术的“加持”下,防控手段已今非昔比几年前。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5G、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机、云计算等新技术不仅可以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还可以用于应急等抗击疫情。展示你的技能。其中,作为应用面广的“多面手”,人工智能在从一线到物流的各个领域大放异彩。疫情筛查采用人工疫情筛查费时费力,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感染风险。近日,初创公司Promobot在时代广场展示了其商用服务机器人产品。机器人未配备生物识别或温度分析传感器。它可以问四个筛选问题,比如“你在咳嗽吗?”,尽管它需要人们通过触摸屏幕来回答。Gizmodo的一名记者称该机器人“愚蠢”,因为在疫情爆发期间让人们用身体部位触摸屏幕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使用智能外呼机器人拨打疫情防控排查电话或许是更好的方式。阿里巴巴达摩院研发的智能外呼机器人落地重庆。机器人每分钟可拨打3500次电话,效率远超人力。16.8万条数据,如果交给人工分析,需要半个月,而机器人只用了4个小时左右。智能语音对话电梯等与人近距离接触的物体,可能成为病毒的传染源。杭州西奥电梯为厂区电梯新增科大讯飞智能电梯语音解决方案。员工乘坐电梯无需按任何按钮,只需说出自己想去的楼层即可。科大讯飞离线版集成了算法强、成本低、抗噪性高的语音芯片,支持全双工语音交互和精准的离线语音识别,语音识别准确率达到95%以上。此外,针对商场、医院等特定场所,还提供楼层索引功能,帮助乘客快速定位所需楼层。类似的智能语音技术有望应用于医院、酒店、会议、车辆、家庭等多个场景。消毒机器人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员工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许多公司推出了具有消毒功能的机器人。近日,丹麦UVD机器人公司与SunayHealthcareSupply达成协议,将在中国销售其机器人。UVD的机器人能够在医疗设施周围漫游,发射紫外线对被病毒或细菌污染的房间进行消毒。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机器人实验室主任KenGoldberg预测,医院、仓库、配送、食品准备和制造中可能会有更多这样的机器人。在线医疗咨询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阿里、腾讯、百度、京东、春雨医生、平台好医生等科技公司为大众足不出户提供24*7在线免费医疗服务。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百度灵异智慧推出的“智能咨询助手”。AI可以根据预检获得的信息,对信息进行初步判断,并给出初步的会诊建议,供医生参考,大大提高在线会诊效率。红外体温检测人工智能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一种方法是使用配备热传感器的摄像头来检查人们的体温。许多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都在进行实时体温检测。一家新加坡医院正在使用初创公司KroniKare的产品,在配备热像仪和3D激光相机的智能手机上安装一个用于温度检测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人工智能可以自动分析热像仪和3D激光相机拍摄的图像,从图像中识别和描绘人的面部特征,测量人额头的温度,并自动标记。如果检测到发热人员,AIApp会自动生成警报。百度AI、旷视科技等利用AI快速检测进出站旅客体温,支持实时筛查一定区域内人流范围内多人的额头温度,并能精准匹配和锁定体温异常人员及其实际对应人员。不过,AI智能测温系统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戴上口罩后,人能够识别的面部特征大大减少,会增加AI误判和漏判的可能性。此外,系统还可能受到设置位置的影响,检测结果会受到温度、风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远距离、大范围的精确检测仍然是一个难点。无人驾驶,作为交通运输在抗击疫情中大放异彩的地方,也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百度Apollo生态合作伙伴知行车已为全国16家重点医院配备了1-2辆无人清洗消毒车/无人配送车,新石器用无人车进行无接触送餐服务,京东。人力配送车用于承担部分医疗和生活物资的配送。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送餐、物流配送到清洁消毒场景,未来自动驾驶的想象空间将更加广阔。AI“智造”AI技术在工业制造领域有很多应用,可以从多个环节助力医用材料的生产。墨工智能与汇川技术联合推出MG-AIMM802全自动一拖二平面带视觉检测功能口罩机。该设备仅需一名操作人员,即可实现从卷材上料、压制成型、切割、耳带。上料机焊接、下料全自动生产流程。百度智能云结合物联网技术、AI分析预测算法,推出智能电费优化服务,降低人员日常能源消耗成本,引导工厂合理用能,迎合企业严格管控需求特殊时期的费用。百度与微一智造联合打造了“表面缺陷视觉检测设备”,可替代人眼,适用于复杂表面缺陷检测。人手不足的问题。加拿大数字健康服务公司BlueDot的疫情预测和跟踪声称,它比世界卫生组织早9天就知道中国肺炎的高发病率。BlueDot是为应对SARS爆发而成立的,它将医学和公共卫生专业知识与先进的数据分析相结合,以跟踪和预测传染病的全球传播。它使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扫描成千上万的文本,以查找有关人类或动物健康的新闻和公开声明。Metabiota与美国国防部和情报机构合作,估计疾病传播的风险。它的预测基于疾病症状、死亡率和治疗可用性等因素。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团队也在科研中运用人工智能模型预测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趋势。这个模型叫做长短期记忆(Long-Short-Term-Memory,简称LSTM),这个模型的训练数据集是2003年4月到6月的SARS流行病学数据。已经有很多研究利用这样的技术进行医学图像识别和诊断作为人工智能图像算法,通过图像代替人工进行医学诊断。此前,谷歌的人工智能声称其解读肺部CT扫描的能力超过了人类放射科医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恩度医疗科技公司和中国地质大学的研究声称,AI可以以95%的准确率检测COVID-19。深度学习模型的性能与放射科医生相当,将CT扫描的确认时间减少了65%,提高了放射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的效率。arXiv上的另一篇论文《DeepLearningforCoronavirusScreening》使用多个CNN模型对CT图像数据集进行分类并计算COVID-19的感染概率。初步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预测COVID-19、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和健康病例之间的差异,准确率为86.7%。人工智能还可以预测重症COVID-19患者的生存情况。一篇关于medrxiv的预印本论文使用了武汉同济医院的临床数据。初步结果表明,AI系统预测患者生存期的准确率超过90%。助力药物研发在抗疫研发的背景下,人工智能还可以大大缩短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时间。阿里云宣布,将向全球公共科研机构免费开放所有AI算力。腾讯云还向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所提供了大量的标准CPU算力和对象存储能力,帮助他们进行基于结构的药物分子设计离线计算任务。百度研究院宣布向各基因检测机构、防疫中心等免费发布线性时间算法LinearFold。据百度研究院介绍,LinearFold算法可将新冠病毒全基因组二级结构预测从55分钟缩短至到27秒,节省了两个数量级的等待时间。在严峻的抗疫形势下,远程教学办公可以“停课不停学”,依托百度、华为等企业提供的技术支持,企业纷纷推出远程办公。钉钉、腾讯会议等远程办公产品用户规模快速增长。比如金山文档解决了大部分协同办公软件的痛点:视频会议人多卡顿。网龙研发的AI高管和AI助手充分发挥其“智能”管理和协作能力,提供自动问答、自动奖惩、自动通知提醒等便捷功能。人工智能在各种生活服务中的应用还有很多方面。在生活服务方面,百度推出“疫情社区”地图、路况平台、迁移平台,更好地追踪疫情分布;就是利用大数据信息为大众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