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第三批数字人民币试点来了!四个措施让大家会用、好用、爱用

时间:2023-03-18 13:25:16 科技观察

第三批数字人民币试点来了!四项举措让大家知用、好用、爱用成为试点城市。有序扩大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恰逢其时,具有积极意义。下一步应加强制度建设,加大数字人民币推广普及力度,打造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不断完善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从2014年启动研发工作,到在多个地区形成试点格局,再到数字人民币APP(试点版)上线,数字人民币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截至2021年底,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超过808.5万个,累计开通个人钱包2.6亿个,交易金额达到875.7亿元。从试点范围看,首批试点确定了“4+1”范围,即深圳、苏州、成都、雄安和北京冬奥场景;第二批试点新增上海、长沙、青岛、大连、西安、海南。第三批11个试点城市覆盖华北、西南、华东、华南和亚运会场。更多地区加入试点,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测试和应用数字人民币,更深入地测试数字人民币系统的性能,帮助更多人提前体验数字人民币的魅力。数字人民币是数字化的人民币现金,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作为中国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基建”,数字人民币具有不可替代的显性和隐性价值。从显性价值的角度,数字人民币在解构国内外诸多挑战的基础上,重构我国的货币和支付体系:提供一种具有稳定币值和无限法偿的数字货币,增强货币的公平性和普惠性。货币和支付系统,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此外,数字人民币还有突出的隐藏价值:更好地保护用户隐私和信息安全;更好地实现碳峰值和碳中和目标;更好地提升人民币的形象和地位。总之,数字人民币既有突出的显性价值,也有更为隐性的价值,在便利民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建议从四个方面采取措施,深化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让数字人民币触手可及,让更多人知道用、好用、爱用.一是加强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的制度建设。2020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人民币包括实物和数字形式。这将正式明确数字人民币的法律地位,为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奠定法律基础,但法律修订尚需时日。在此之前,建议央行等部门通过文件等形式,对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涉及的相关方责任和权利等问题作出更加具体明确的规定,以便为扩大数字人民币试点环境创造更好的制度。二是动员各方积极参与数字人民币场景建设。作为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九家商业银行在数字人民币场景建设和日常应用推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部分银行还应加大线上尤其是线下商户的拓展力度。互联网平台,尤其是大型互联网平台,掌握着线上线下支付的入口和流向,是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只有美团全场景对数字人民币开放。其他大型互联网平台应提升自身地位,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快速融入数字人民币生态。三是推动地方政府出台更有力的支持措施。从实践来看,不同地区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应用有所不同。深圳、苏州等城市的数字人民币试点比较好,应用场景丰富。这与地方政府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试点地区地方政府要积极行动起来,用“真金白银”开展宣传活动,以试点为契机,营造更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和数字金融发展。地方政府也要突破地方保护的小格局,政府公共服务和公共事业要带头支持数字人民币。四是加大数字人民币知识宣传普及力度。我国电子支付发达,支付工具多种多样。一方面,为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改变公众的支付习惯还需要时间。一些地方公众对数字人民币的了解不够,甚至存在误解,导致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不畅。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应采取多种方式,向全社会宣传普及数字人民币知识,突出数字人民币的独特价值和法定补偿,让公众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积极选择数字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