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汛期应急通信如何保障?无人机成为受大家青睐的新力量

时间:2023-03-18 11:05:49 科技观察

目前,我国南北方已进入主汛期。随着水利部门将水旱灾害应急响应由Ⅳ级提高到Ⅲ级,各地防汛工作逐渐进入攻坚阶段。在此期间,为保障应急救援工作的有效开展,特别是应急通信的正常运维,无人机得到广泛应用,被寄予厚望。进入防汛关键期,通信问题堪忧。6月5月初以来,我国各地迎来了持续的暴雨。一个多月的超强降雨,不仅导致江河湖泊水位上涨,洪水一触即发。一些城市受到内涝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多个省市相继发布了多条暴雨洪水预警。其中,湖北等水系相对发达的省市,提高了防汛应急响应等级。针对已经发生的洪涝灾害,各省市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抗洪抢险。但是,洪涝灾害容易导致通信设施受损,给救援工作带来困难。对于抗洪抢险,通信既是灾前预警的重要保障,也是受灾群众的生命线。因为一旦通信受到影响,除了灾情进一步扩大外,应急救援工作也会陷入困境。基于此,进入防汛关键时期,解决通信问题迫在眉睫。传统的通信应急保障主要依靠人力。如我国永州联通6月出动车辆抢修120余人次;同时,广西还投入了1000多人用于基站和光缆的修复。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在效率、成本和安全性等方面显然存在不足,未来需要升级。无人机出面保障应急那么除了传统的人力手段外,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保障应急通信呢?近年来,随着5G、AI、传感器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以及应用的不断扩大和深入,各种工业级无人机的出现,为应急通信保障带来了新的策略。一方面,通过巡检无人机替代人员,人们可以在更大范围内从空中对受损通信设施进行巡检和处理,不仅可以提高传统通信维护的效率和准确性,还可以减少对通信设施的维护需求。人手。依赖性和成本。更重要的是,无人机保障了传统抢修人员的安全。另一方面,利用系留无人机临时充当通信基站,也能有效弥补通信受损带来的短板。系留无人机重量轻,携带方便,环境适应性强。只要在灾区放行,就能满足基本的通信需求。无疑是一种高效稳定的应急通信保障手段。目前,这两种利用无人机保障应急通信的手段都被我国寄予厚望。7月2日,湖南移动紧急调集一批无人机高空基站,赴宁乡灾区志愿服务。同时,湖北移动还加入了无人机进行防汛通信抢修。相信在未来,这样的情况会成为常态。对于未来应用的常态化,三个关键点不能丢。当然,无人机要保证应急通信成为常态化应用并非易事。毕竟我国工业级无人机市场才刚刚打开,无人机在技术和产品专业性上还存在不足。同时,在工业应用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一笔交易。其中,技术突破需要加快。众所周知,技术是推动无人机发展的重要基础。现阶段,无论是续航、起降、负载、噪音等,都时刻制约着无人机的商用进程。这些都是技术不够造成的。因此,未来需要在技术上不断突破。在管理方面,仍然需要不断改进。无人机作为新生事物,相关产品和行业的法律标准尚不完善,导致黑飞干扰、隐私窃取、坠机伤人等各种问题。在此背景下,我国无人机的健康、有序、成熟发展,在管理上仍需进一步完善。此外,在人才方面,也需要加大培养力度。专业飞行员是无人机应用的先决条件。无人机飞行员不仅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目前,我国无人机产业连飞行员数量的基本要求都达不到。基于此,未来需要加快专业飞行员的培养和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