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帮助”不仅可以化解尴尬局面,还能更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话题。今天,Emoji表情已经扩展到图片和动画。在内容丰富的同时,它们也成为当代职场年轻人的重要表达方式。7月17日是世界Emoji日,51job借此机会对数千名职场人士进行了Emoji在社交中的使用情况调查。“捂脸”是职场受访者中最常用的,占比近50%,其次是“还行”和“强”。在令人厌恶的表情中,近60%的职场受访者将“微笑”排在首位,其次是“尴尬”和“擦汗”。图片来源:微博@前场无悲51job近90%的受访职场人士习惯在社交中使用emoji等表情,超过60%的职场人经常使用,不到5%的职场人从不使用表情符号和其他表达方式。显然,这种通过Emoji表情的交流已经成为社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用来交流互动的Emoji表情,也有可能成为“法庭上的证据”?一、表情包被纳入“判决书”前段时间,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了一篇科普文章,表情包已经被纳入了判决书。图片来源:微信♂-江苏高院调取裁判文书网显示,2018年以来,全国范围内以表情符号为证的案件有158起,从2018年的8起增加到2021年的61起,可见一斑。看似能表达情绪的Emoji表情不再简单。以这两个案例为例。案例一:一起房屋租赁纠纷案,租期届满后,承租人刘某面临出租人多次催促,对方既未表示续租,也未表示搬出涉案房屋,但只回复了一个“太阳”的表述,双方意见不合后,出租人诉至法院,认为承租人基于该表述同意加租,也得到了法院的支持。案例2:在一起人格权纠纷案中,被告人马某通过微信向原告刘某发送了数个“炸弹”表情,表达自己的情绪。A道歉,双方在法院调解下达成和解。另外,就连我们常用的表达“ok”的表情包,在某个纠纷案件中也被视为同意对方的要求。在某些情况下,Emoji表情甚至指代某些类型的人和事。例如,在某些情况下,“笑脸”等符号被用来指代涉黄人员,“糖果”、“酒杯”等符号被用来指代违禁毒品和贸易,目的逃避审查是通过表达的隐喻意义来实现的。因此,在这些复杂多样的情况下,给司法认定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毕竟,同一个表达方式在不宽容的语境中表达不同的意思。例如,捂脸的表情可以表示尴尬、拒绝或无奈,其强烈的主观性让人难以判断。更何况,emoji的表达方式并不统一。每个运营商都设计了适合自己设备和系统的emoji表情,比如安卓的微笑emoji,在苹果设备上就尴尬了,显示的差异也会造成判断上的麻烦。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江苏高院《不同平台的SmileEmoji表情》不过,在江苏高院的文章中,明确表示下图中的三个表情符号已经写进了判决书中,虽然数量有限,但已经开始逐渐将Emoji表情作为判断的重要法律依据。图片来源:微信♂-江苏高院2.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早在2017年,针对互联网违法违规行为,就成立了互联网法院,比如“爱奇艺会员专属广告案”,大大小小的案件,都是通过互联网法院审理和宣判的。在处理违法违规案件的同时,对方也在不断出台新的规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19年发布《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落实互联网企业信息化管理主体责任,全面提升网络治理水平能力建设,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并将于2020年3月1日起施行。图片来源:中国网通。严厉打击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流量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新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条例,自2020年5月1日起,微信、微博聊天记录可以正式作为诉讼证据使用。图片来源:中国网通等新规慢慢出台,从网络治理到聊天记录、表情包的限制。网络文化,同时维护人民的权利。3.写在最后。没有人能想到,在1999年,由栗田嘉孝设计创作的Emoji表情,在成为一种突破文化差异的潮流语言后,也能被写入判词。图片来源:栗田守孝设计的CNN-Emoji表情。或许这是互联网飞速发展下的必然阶段。在工作场所使用emoji表情可以让交流变得更轻松、更有效,但正是其含义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标准不一致导致了这些违法违规行为。但是,在法律的推动下,表情包成为了一种合法的表达方式。网络不是非法场所,到处撒野是不可行的。以后,我不仅要为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还要为自己发表的言论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