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年轻设计师找我聊天。在聊天过程中,不难发现一些同学对设计感到焦虑和迷茫。设计路上的一些建议,私聊的时候我也给了他们一些建议。在此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助一些年轻的朋友更加明确自己的方向。关于我自己其实在学生时代,我就明确表示要从事设计工作。毕业后一直在做设计工作,能把自己的兴趣和工作结合起来,我感到很幸运。虽然兴趣是最好的导师,但更多的是坚持和热爱。只有真正热爱它,才会花时间研究它,做好它,而且这种爱不是一时的,需要持之以恒。即使过程不一定一帆风顺,但坚定的目标可能会帮助你不断进步。我分几个阶段说说我的阶段。在学生时代懵懂无知的时光里,很多事情都没有想太多,看到好的东西就去学习。这段时间养成了很多好习惯,比如:自学、整理分类、团队合作等等。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有很多时间。我更喜欢阅读有关教程的书籍。还记得Photoshop和CorelDRAW是靠看书自学的。而当我开始学习设计时,我每天都在各种设计网站上度过。有时候,要看一整天。每次看的时候,我都会整理收集别人的作品,将每一类作品分入文件夹,定期检查学习。这段时间也有几位热爱设计的同学互相学习,共同成长。我们会定期和学生们一起完成一些大大小小的项目,各自负责不同的内容,共同合作实施我们的作品。PhaseII——毕业由于学校和学历的关系,其实那时候我们并没有得到一个特别好的平台去打拼,更别提像BAT这样的大公司了。毕业后1.5年内主要从事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品牌VI设计。原来的公司是一家比较小的创业公司,但是也因为公司比较小,人不多,所以其实各方面都受到了很多的关注。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公司愿意给新人一些锻炼的机会,控制一些新的项目。第三阶段——换方向工作一年多,感受到互联网设计的火热趋势,果断寻求转行到新的职业方向——UI设计。确定了新的方向后,决定利用业余时间自学UI设计,包括:图标设计、界面设计、网页设计等诸多方面(当时看一些习题有点恐怖,但是这也是一个沉淀的过程。)。经过1-2个月的学习,我发现靠业余实践很难提升这方面的能力,于是我决定从之前的公司辞职,找一家互联网公司继续我的设计之路。到新公司后,我们现阶段迎来了提升设计能力的爆发期,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多锻炼。这时候的我就像一块海绵,对各方面都充满了求知欲,进步的跨度非常大,而且当时的领导对我的进步也很肯定,所以大概半年后,我得到了负责主体项目的机会,并担任该项目的主要设计师。在这个阶段之前,我一个人负责从零到一设计4个APP。第四阶段——质变这是一个全新的职业阶段,与你目前从事的工作相同。因为朋友的内部推荐,我得到了在腾讯工作的机会,我也把握住了这个机会。这是对我前一阶段努力的肯定。刚来鹅厂的时候,我也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想去大公司多学习,学习真正的设计之道。试训期间,我超强的适应能力很快融入了团队,团队对新学员的接纳程度一开始也超乎我的想象。在这期间,我学会了很多不同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设计过程,设计也有了质的进步。试用期间最大的感受就是:在大公司大团队之下,总有一种奇妙的力量在推动着你前进,而且是一种超越竞争的力量。整个团队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在腾讯的前3-4年,我参与了很多大大小小的项目,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质的提升,基本补充了我作为视觉设计师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图形、界面、运动效果。、demo等,期间多次作为主设计参与重大项目的设计。但是,长时间做一件事情,很容易形成固化的思维模式,这对设计师来说是致命的问题。所以,这个时候,我又主动求变,争取到内部调动的机会,来到一个新的团队,在这里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而这一次我更加明确了自己追求的是什么,主要有有二:一是提升设计思维,培养自己系统的设计思维;二是求变,开阔眼界,接受新挑战。在新领导的帮助和新项目的培养下,我们不断总结和积累,现在基本形成了自己系统的设计思维模式(以后有机会再分享)。总结一下,这就是我接触设计以来的四个阶段(我只能通过文字简单说明一下,很难长篇大论)。在每个阶段,我都会非常清楚自己的不足是什么,并从中做出一些取舍,寻求下一阶段的提升空间。或许从文字的表达上感受起来平淡无奇,但过程的体验往往只有当事人才是最深刻的。我在过去的时间里给自己定义了一些关键词:自学、突破、改变、进步、沉淀、坚持学习、保持初心。一些建议其实无论你是年轻的设计师还是从业数年的设计师,在设计探索的道路上都会有不同阶段的迷茫,只是每个阶段的要点会略有不同。而这种迷茫多是我们进入下一阶段的外在表现。因为心中有太多的选择,所以无法做决定,变得纠结,难以平衡。以下是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提出的一些建议。1、确立目标越是迷茫的时期,越要明确目标,然后摒弃一切干扰性的信息内容,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我的习惯是先确立一个大目标,然后再拆分成多个小目标。小目标完成后,大目标几乎形影不离。比如我从平面转向UI的时候,我的大目标是成为一名UI设计师,而UI设计师需要具备的基本内容包括:平面设计、色彩设计、界面设计、动态设计、demo设计等.还有更多),这些基本内容自然成为我学习的小目标,只有把这些内容吃透,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UI设计师。因此,在确立了目标之后,就需要清楚地了解实现这个目标的内容或方法。2.学会说话。倾诉可以帮你化解短期的纠葛,敞开心扉。几点建议:在沟通之前先弄清自己的不足,尝试做一些思考,找到一些解决办法,然后找一些朋友告诉他们,这样别人才会给你更有针对性的建议;自己比较好的人说可以去找他们的上级,他们的上级,或者一些比你厉害的设计师,因为他们往往比你看的更全面,更能帮助你克服阶段性的困难。遇到这种困惑,我会主动和领导或主管面对面沟通,征求意见,基本上每次这样的沟通都是有效的。找上级沟通有两个好处:上级肯定是工作中最了解你的人,知道你的综合综合实力,可以给予更明确的指导;通过与上级的沟通,可以了解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让自己更有针对性。3.相信团队。相信团队的力量大于个人的力量。一个团队中必须有各种能力的人。因此,我们可以保持一颗平常心去学习每一位伙伴的长处。只有多交流,多学习,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也才能促进团队合作的默契。对此,分享2个日常工作中经常做的行为:在群里分享你的设计,收集朋友的建议。因为每个设计师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一个设计,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不同的解决方案,然后再结合朋友们的建议输出一个多方案的设计。当你遇到设计瓶颈时,不要苦思冥想。及时找群里的小伙伴一起解决,说不定能从和小伙伴的讨论中得到一些新的启发,让事情变得更有效率。4、敢于改变当你发现现在的状态有点太舒服或者有点不舒服时,敢于跳出现有的框架,尝试一些改变。大的方面:当我们在一家公司长期没有进步的时候,不妨考虑换一家更好的公司,继续努力。通过这样的改变,我们可以给自己一个真正的缓冲,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小的方面,比如在设计风格上,如果我们工作中的大部分项目都是比较硬的,那么我们可以在业余时间尝试一些软设计,或者在实际工作中多做一些不同的风格。尝试找到其中的平衡点,更多地打破以往对现有事物的认知。5.多沉淀建议在日常项目中,多做总结,帮助自己回顾项目中的过程,积累所应用的知识点和设计技巧等。除了项目的总结,还可以整理一下专业知识,建立自己的整体知识结构。对我自己来说,其实在这方面应该属于反面教材。前三四年的工作,几乎没有实际的项目总结,导致中间有一段时间知识结构比较零散,而这两年,我会越来越关注这方面。感觉就像一个项目的结束。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没有时间对这方面做一个总结,或者觉得这不是一个很大的设计不需要总结,但其实完整的设计思路都是从总结中拼凑出来的这些小点。下面说说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小习惯。养成碎片化记录的习惯,可以借助各种工具(QQ文档、有道笔记、手机笔记等),已经初具规模。我个人的笔记倾向于使用微信小程序版的QQ文档。我可以在看微信的时候随时记录下来。总体控制,先提纲。在写总结或沉淀文章时,先以点为单位记录大纲,然后将较大的点分解成较小的点进行延伸,这样可以快速完成大部分的文案输出。我平时使用的结构大概如下图。抓住细枝末节,阐述深入,系统全面。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很多都是非常细化的设计思路。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小点去深入设计思维,或者我们在设计内容本身的时候是否要综合考虑各种设计方案。提出自己的观点,写一些设计知识点,整理相关文章。最怕的就是听别人的话。写一篇完整的文章对其他人来说可能看起来很熟悉。所以,在写之前,你应该想想自己对这方面设计的理解,可以自己画2-3条线再做决定。6、培养审美作为设计师,培养自己的审美是很重要的一环。如果审美不好,即使做的再仔细,也会有所欠缺。在设计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设计网站得到很好的提升。另外,一些跨界的审美训练也很重要,比如电影艺术、服装、时尚品牌、家居、游戏等,我们都可以关注方面的内容。7.多方案思维在设计输出时,建议设计多方案,而不是用一个设计方案来讨论。多方案设计不仅可以帮助您拓展设计思路,还可以提高设计稿确认效率。这里分享一下我日常多程序输出中常用的几个方法。多概念表示是基于一个内容,试图用不同的方案来表达不同的概念。整体概念需要贴近原产品的世界观或主要设计方向。这种方法非常适合在设计初期确定大方向时使用,有助于提高确定方向的效率。穷举法尽可能多地尝试可能的解,最后投票决定最优解。它属于一种比较发散的思维方式,常被应用在图标或标志图形的设计中。甚至在一些细节方案的打磨上,我们可以采用穷举法来达到多方案多试的目的。风格差异风格差异可以包括多种方式,例如:面板结构差异、图形风格差异、纹理差异等,打造多方案设计。风格差异大致可分为大差异法和小差异法。下面用两个例子来简单说明。后面会出一篇多方案设计的文章,这里重点介绍几个。8、培养业余兴趣。设计师不仅要专注于设计本身,更要有生活的乐趣。培养业余兴趣,让业余时间更不一样,找到业余时间之外的生活满足感。我身边的设计师有很多不同的爱好,比如滑板、定制皮具、美式理发、时装设计、舞蹈、主机游戏、音乐、收集球鞋、收集模型等等。当然,你也可以把这个兴趣分为长期的和短期的。例如,我的长期兴趣是收集一些龙珠手办。虽然数量不多,但每次收藏新的还是觉得很满足。一个相对短期的兴趣是留辫子。这两年,每年8月左右,我都会编一个辫子,留半年到八个月再剃掉。我最近的一个爱好是学习理发师,帮一些熟悉的同事理发,自己剪头发。这为我节省了很多钱。以前去理发店至少要200块钱,现在心里不舒服。.转眼间,2020年已经过去了一半。您对过去六个月的进步满意吗?写这篇文章有几个目的:希望能对自己的整个设计历程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分享给一些朋友描述自己在设计中的一段心路历程;总结一些建议,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