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周收入10万!炒菜机器人成90后小伙餐厅“摇钱树”?翻锅也能实现~

时间:2023-03-17 20:26:01 科技观察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物联网智库》,作者Ada。转载本文请联系物联网智库公众号。同样是90后,当小编还在幻想着5位数的年终奖时,浙江宁波的小伙已经做到了周入10万。没错,是周收入,不是月收入!而他的财富密码是烹饪机器人——这位前不久在冬奥村惊艳外国运动员和媒体的“神仙厨师”。那么,这位宁波小伙是怎么做到的呢?据介绍,90后小伙吴万章在深圳新洲村开了一家24小时营业的餐厅,素有“24小时都市厨房”之称。店铺。店内菜品已标准化,8分钟即可上桌。店内的炒菜机器人有两种,一种是大锅鼓式,一次可以上十几道菜;另一个是智能烹饪机器人,它有九个炉头,一次可以做九道菜。正如吴万章所说,机器人不需要休息,还能保证菜品口味的稳定性。因此,他不仅节省了聘请厨师的人力成本,而且还拥有普通餐厅无法比拟的送餐效率。——送餐快,菜品稳定。从这点来看,周收入10万确实不是骗人的!冷饭机器人能否扛得住老祖宗留下的手艺,褒贬不一,而所谓的“口味稳重”也成为很多人批评料理机器人不够专业的“软肋”。”。中国人不分年龄、不分职业,对美食有着遗传性的执念。即使是在快节奏的“内向时代”,让人慢下来的,或许只是一碗家乡的牛肉面,或许是妈妈做的一顿精致手工包饺子所蕴含的情感和微妙的味觉差异是机器人难以企及的一场艺术盛宴,而炒菜只是众多技法中最常见的一种,但也是最为多样和复杂的。其一,恐怕仅仅是“适量、火候”这样的字眼就足以让机器人迷惑了某种程度上,炒菜机器人的主战场是团餐,即“大锅饭”,饭量有保障,菜量多的时候也能保证菜品炒得充分很大。因此,我在学校、企业食堂等团餐场景,机器人的编程化和标准化成为优势,同时可以保证快速补餐。但是,每个人都很难适应。团餐烹饪机器人虽然很难模拟美味消费者的家乡味道,但也应该保持专业厨师应有的基本水平。那么,一个冷冰冰的程序和一个只会翻身不知道什么是翻勺的机器人,能保证菜品的味道吗?对此,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器人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副所长闫伟新研究员指出,中餐烹饪机器人的设计关键在于锅具运动和火力控制。通过对厨师在炉子上的动作的深入研究,他和合作者提炼出了锅的各种标准化动作,比如“摇锅”,可以分解为圆周运动和直线运动的组合。在此基础上,他们开发了锅的运动学。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图片来源:上海科创在摇、摆、划、转、推、拉、提、倒等各种锅具动作中,机器人最难模仿的就是“大转弯”,这对小白来说颇具挑战性厨师的动作是将食材均匀加热,厨师需要操作锅具做抛物线变速运动,使食材可以抛、翻、落。闫伟新经过研究认为,“大转弯”标准化运动的最佳指标是“物料出锅时的最小瞬时速度矢量差”。在分析了仿真功能后,他让平移机器人在二自由度运动的情况下在计算机软件中实现。达到了“大转弯”的效果——物料能飞出锅外翻过来,落点不会落到锅外。在完成仿真分析后,研究团队进行了大量的验证实验,证明炒锅机器人能够高效再现厨师的翻锅动作。此外,在火控方面,闫伟新研发了双压力火控系统和烹饪机器人的火力视觉模块。前者可以精确控制常压燃烧器的热负荷,是实现消防数字化、标准化的关键;后者基于机器视觉技术实现对食材的实时监控,并据此调整火力和烹调时间,从而控制双压火控系统和火力视觉模块协同工作,使菜品色泽更加稳定一致和味道。随着烹饪机器人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认可,“机器人将取代厨师,厨师这个职业一定很酷”等评论出现在网络上。小编认为机器只能解放人力,并不能取代人力。做重复性工作的厨师可以专注于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配菜、调味料和菜品创新。冬奥认证,抗疫美味其实,我国第一款中餐烹饪机器人早在2006年就已经面市,而作为当代厨房新手的福音,全自动烹饪机器人的概念也得到了广泛认可。如今,机器人厨师经过迭代越来越专业,甚至出现在了冬奥村的智慧餐厅。他们一方面实现了科学防疫,减少了餐厅服务人员,另一方面也展示了中国的科技实力。北京冬奥会媒体中心“智慧餐厅”的机器人厨师24小时待命,可制作十余种菜肴,还有煲仔饭、汉堡、咖啡等。据科创上海介绍,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媒体餐厅的全自动烹饪机器人由闫伟新博士带领的团队研发,目前已研发出60余款餐饮服务机器人,包括锅具、其他工具、火力、喂食4个功能部件,已获得近30项专利授权。他认为,“智能机器人技术可以实现中餐烹饪标准化,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值得一提的是,闫伟新团队与多位烹饪大师达成合作,记录他们的烹饪食材、炉灶动作和火控控制,然后将标准化记录转化为机器人控制程序,复制传承大师的烹饪技艺,带他们走进冬奥村的智慧餐厅。相比中餐烹饪机器人,汉堡机器人、咖啡机器人、调酒机器人要简单得多,主要是通过机械臂完成汉堡和饮品的“组装”。以汉堡包制作为例,智能汉堡包机每20秒就能制作出一个汉堡包,从加热面包、刚炸好的肉饼,到搭配生菜和酱汁,全部由机械设备完成。如今的烹饪机器人已经不仅仅局限在食堂或餐厅的后厨,也飞入了寻常百姓家。美的、九阳等家电企业纷纷推出价格从100元到1000元不等的全自动炒菜机,其傻瓜式的操作便捷性也赢得好评。诚然,堪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餐烹饪是一件神秘、复杂、引人入胜的事情。适量盐、少量油、掌握火候等“加密说明”难倒了无数向往中国菜的老外,希望料理机器人能成为他们的中餐大厨。而对于国内的厨房新手来说,料理机+洗碗机的完美结合简直不要太爽?写到最后,冬奥会如火如荼。截至发稿,中国队获得了3金2银的优异成绩,暂列奖牌榜第四位。赛场上,谷爱凌、苏一鸣、武大靖、任紫薇、金博洋等运动员“滑”出东道主的自信与坚韧;赛场外,烹饪机器人、智能床等一系列冬奥黑科技在为全球运动员服务的同时,无疑彰显了我国科技实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