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作为一款社交软件,拥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庞大的用户群体,毫无疑问是一款国民级的应用软件。根据腾讯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截至2022年6月30日,微信、微信月活跃用户达到12.99亿,同比增长3.8%。这个数据是所有社交软件中最好的,可见微信对用户的影响力之大。基于庞大的用户群,微信的每一次迭代更新自然都会备受关注。当微信决定做自己的输入法并推出“微信输入法”进行测试时,“微信输入法”和“微信输入法”相关的话题一直居高不下。不过,随之而来的争议也不少,其中“微信输入法占用内存524MB”成为争议焦点。为什么微信要用输入法?或许在日常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刚刚在微信上和好友讨论了某个产品,打开电商APP后就会收到精准的广告推送。按照正常的逻辑,你会觉得微信好像在监视你的聊天记录,觉得你的隐私受到了侵犯。其实也不全是微信的原因,最大的可能是跟手机使用的输入法有关。目前,应用市场上有很多输入法。用户可能会更换不同的手机,但由于习惯问题,可能一直使用同一种输入法。由于同一个账号的跨终端登录特性,大部分输入法都会学习并存储用户的输入习惯和常用词汇,用户可以在不同设备之间实现无缝体验,这就增加了对输入法的需求。依赖,“即使你忘记了,输入法也会帮你记住”,这就是它所说的。现在的智能手机非常实用,功能强大,仅仅通过微信聊天社交就可以产生大量的词汇数据。大部分输入法都是通过分析用户日常输入词汇的频率来进行精准的广告投放,号称“帮助用户获得更好的综合体验”,但并没有设置明确的开关来控制这种转化机制,反而导致用户的隐私信息得不到保护。正是基于对用户隐私信息的保护,微信决定自研输入法,再次巩固微信的安全性。但这真的那么简单吗?微信输入法还有别的用处吗?以内存消耗为代价的隐私保护从目前微信键盘的整体设计和功能来看,不可否认的是,微信输入法确实可以避免用户隐私信息的泄露,保证所产生的信息用户通过社交网络不会轻易传播微信。但是,微信键盘占用的大量内存和用户在微信平台内可能输入的文字流量也不容忽视。在最近的微博热搜榜上,有一个话题“微信输入法占用内存524MB”引发热议。博主@携智猫数码博主发布了一个155.5MB的微信键盘安装包,安装后占用内存高达524MB。远不是其他输入法占用的内存。例如:搜狗输入法安装包为60MB,占用111MB空间;百度输入法安装包73MB,占用空间163MB等,所需内存基本低于微信键盘。以消耗内存为代价来保护用户的隐私信息,自然是不能接受的。现在手机软件的功能越来越完善,随着软件越来越大,对手机内存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市面上不少旗舰都提供1TB大内存作为选配,足以说明大众的“内存焦虑症”问题。如果为了更好地保护用户的隐私信息而消耗用户的内存,实际上对用户来说是一种负担,这似乎是一种牺牲基础的做法。社交与内容的相互转化,构筑新的防线。另一方面,微信通过用户社交开发了很多内容,例如: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等,是典型的通过社交产生内容的应用软件,也奠定了微信的在社交圈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通过社交网络产生的内容并没有在平台内部得到充分转化,而是流失到了其他平台。最重要的原因是微信没有将社交产生的内容再次转化为社交,形成闭环。抖音的兴起,本质上是一种由内容孵化的新社交模式。用户通过观看、点赞、转发短视频完成社交,弥补了人与人之间基于内容的交流。这是微信所欠缺的,也是对其社交关系链的挑战。为此,微信一直在努力突破这一困境。例如推出了视频号、视频号和朋友圈可以发布自己的话题,实现了朋友圈、公众号、视频号之间的联动,用户可以跳过繁琐的步骤,分享直接满足社会需求。总之,微信正在逐步尝试将社交和内容转化为新的防线,而微信输入法是关键的一步。通过微信输入法产生的个人数据库的积累,不仅可以优化用户的聊天体验,更重要的是可以加深对用户想要聊天的内容的理解,从而孵化出更多满足需求的平台内容,从而抵御来自?等内容平台的攻击。归根结底,微信要想长久生存下去,社交和内容是两个关键要素。微信已经实现了从社交产生内容的目标,但逆向转型还在尝试中。无论是为了隐私保护,还是为了形成闭环布局,微信输入法的诞生显然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作者并不认同高内存消耗的代价。毕竟隐私保护是社交软件最基本的要求。当然,目前微信输入法还只是处于测试阶段,未来可能会进行完善,衍生出新的功能,或许会带来不一样的有趣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