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竞争,人工智能独领风骚在新一轮全球科技创新中,人工智能(AI)跃居风口浪尖。美国计算机行业协会(CompTIA)拥有约7500万设计、实施、管理和保护领域的行业和技术专业精英,推动世界经济和技术创新,并通过合作、教育、认证、推广和市场调研,形成了一个由专业人士和行业领袖组成的“信息灵通的全球互联社区”,发现和支持全球前沿技术,将前沿技术的学习和发现紧密结合,以前瞻性思维不断开展技术创新。每年年底,CompTIA都会评选出全球十大最新科技创新排行榜,2019年排行榜包括物联网、人工智能、5G通信、无服务器计算、区块链、机器人、生物识别、3D打印、AR/VRAR(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和无人机。2020年排名包括e:人工智能、5G通信、物联网、无服务器计算、生物识别、AR/VR、区块链、机器人、NLP(自然语言处理)和量子计算。短短一年时间,人工智能取代物联网成为第一,反映了全球科技创新的最新趋势和竞争。人工智能的演进,冬春交替人们对人工智能这个名词越来越熟悉。但什么是人工智能,似乎很难说清楚。简单地说,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两种含义的综合,可以理解为“人工与智能”,或“智能人工”。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系统的新技术科学。从理论和实践的起源和演变来看,人工智能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1956年确立为学科,在此期间经历了1974-1980年两次资金枯竭的寒冬和1987-1993年,但也有两个大发展的春天,1956-1974年和1993-2005年。2006年以来,全球人工智能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融合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计算能力、大数据、智能算法和人工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先进技术。近年来,人工智能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科技界、产业界、企业界和数字经济界的重视,产业界对人工智能的投资和收购也越来越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AI潜力无限,前景广阔人工智能确实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早在20世纪70年代,人工智能就被认为是与人类太空技术、能源技术齐名的世界三大尖端技术之一。进入21世纪,人工智能被认为是与基因工程、纳米科学并驾齐驱的新世纪三大前沿技术之一。在社会应用和人们的认知中,人工智能更加突出。但也要看到,目前国际上对人工智能的认识还处于初步和肤浅的状态。未来世界人工智能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或许我们知道的远远少于我们不知道的,更大的发展在未来,就像当年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一样。目前,北美、亚洲和欧洲的人工智能发展走在世界前列。2019年底,冯德莱恩就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后,最关心的是加快欧盟的人工智能研发和创新。为此,她牵头制定了欧盟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并将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定为欧盟创新发展战略。重要把柄和战略方向。美国AGFAT(Apple、Google、Facebook、Amazon、Tesla)等高科技巨头正在加速全面布局人工智能产业,我国不少企业也在加大人工智能业务布局和力度.据一些投资公司预测,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市场规模将接近16万亿美元,是全球经济科技中一块极具吸引力的蛋糕。人工智能的拓展,双刃剑的作用凸显,人工智能的应用推广大大加快。除了民用、商业、工业、医疗、教育、交通、媒体、科研等各种创新应用领域,人工智能在军事和情报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许多国家的情报机构正在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和技术进行监视和窃听等情报收集,人工智能机器越来越成为情报用户、决策者和其他自动化情报操作的目标。有人估计,依靠人工智能技术获得的全球情报数据,三年后将至少增长100万倍。在人工智能日益普及、科技日益发达的环境下,人类很难保守秘密。人工智能的双刃剑作用日益凸显,带来了诸多困惑和质疑,也引发了诸多争议。一是担心人工智能的日益广泛应用,将对人类社会的传统伦理道德、管理模式、法律法规和各种安全带来巨大挑战,甚至引发颠覆性革命和严重后果;如何及时有效地管理技术和应用,防止失控和混乱。人工智能不是万能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数不胜数。在实际应用中,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创新,带来了各种便利和好处,但也应该看到,它还不完善。有人说人工智能很神奇,似乎无所不能。它不仅可以取代人类,甚至可以全面超越人类。事实上,还有无数复杂的技术难题和社会规范与伦理道德的联系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同样困难重重。解决。自动驾驶汽车的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当下,要特别注意所谓“人工智能全能论”、“人工智能乌托邦”,以及对安全的不负责任。在军事和安全方面,人工智能系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不少组织和科技界人士强烈呼吁,应在全球范围内禁止人工智能武器系统的研发和应用,以防止这种无需人类控制就能下令主动杀戮的“杀手机器人系统”造成人类灾难。理论上,人工智能武器系统可以比人类更快地识别对手,缩短决策时间,做出更快的军事反应,从而提高军事优势。然而,人工智能系统的“设计失误”或“操作失误”、“识别失误”很容易增加军事冲突乃至战争的危险。2019年10月31日,美国国防创新委员会发布了人工智能伦理原则报告。人工智能提出建议和警示,报告强调制定五大人工智能武器系统“负责任、公平、可追溯、可靠、可控”的使用规则。在国际业务领域,包括万事达卡、软银和IBM在内的25家国际领先企业于3月25日呼吁七国集团(G7)成立新机构,帮助协调成员国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智能网络安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对缺乏保护和滥用个人信息(尤其是私人信息)表示深切关注;许多国家呼吁将人工智能管理上升到全球技术治理的高度,加强这方面的全球治理合作。中美人工智能竞争,从全球科技研发和应用来看,目前中美在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方面被公认为全球领先。但是,究竟是美国先进还是中国先进,很难得出一个全面的结论。每个都有其优点和缺点。目前,人工智能实力对比还没有完整的、统一认可的国际标准。主要国家人工智能实力对比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人工智能领先。人工智能是世界前沿技术。不是人海战海,必须有杰出人物带领。施密特被认为是美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人物。与先进技术相关的国防事务咨询。施密特于去年2月辞去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所有职务,目前全职工作,并担任美国人工智能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我国也拥有一大批优秀的人工智能科研和产业工作者,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似乎比较低。资料照片:埃里克·施密特。(视觉中国地图)二是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美国斯坦福大学今年3月发布的2021人工智能指数报告(2021AIIndexReport)显示,在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期刊的引用率指标方面,中国将以微弱优势超越美国2020年为20.7%,即19.8%。从人工智能论文发表量来看,2017年中国超过美国,2020年人工智能论文发表量占全球的18%。不过,美国在国际人工智能学术会议论文数量上仍保持领先地位,其学术会议论文引用率指数为40.1%,遥遥领先于中国的11.8%,被认为更好地体现了国家的人工智能研究。领先的结果和质量。三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具体统计数据,未来也不大可能有完整准确的统计数据。从各方面来看,中国人工智能开发和应用的数量,包括应用范围、领域和场景,已经超过了美国,因为中国的人口比美国多得多,而且商业活动,产业技术创新度很高。高的。人工智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应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在这方面,美国远远落后于中国。例如,在汽车智能驾驶和商业应用方面,国内多家人工智能企业已经广泛尝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并且由于用户数量多、场景丰富,获取的数据和能力的提升相关的应用技术也很优秀。在美国。四是人工智能创新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数量。目前普遍认为,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远大于美国,但平均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未必超过美国。中国独角兽人工智能企业并不多,国际知名企业就更少了。一些人工智能企业的相关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在人工智能企业融资方面,与美国同类企业也存在较大差距。五是人工智能的相应配套技术。人工智能不是孤立的,它必须与相应的高科技软硬件相匹配。人工智能是终极解决方案,属于终端呈现和应用的一种。它的上游必须有相应的大数据和大数据技术支撑。其核心部分的计算必须有超级计算和高精度半导体芯片的支持。其运行流畅和极速响应至少要有5G通信条件和物联网传感技术支持,其下端必须配备相应的精密仪器设备,否则无法智能安全运行。目前,我国尚未掌握精密半导体材料、制造和高精度芯片的技术和产品。如果不能尽快克服这些瓶颈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就很难走得更远、更深。六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美国媒体认为,中国对人工智能的重视程度和各种政策支持都大于美国,社会对人工智能应用的包容度也高于美国。施密特在美国众议院听证会上强调,美国若想保持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需要在未来5至7年内每年至少增加400亿美元的投入。由他牵头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关于人工智能的报告建议,美国需要将国防部年度预算的3.4%投入科技领域,并拨出至少80亿美元用于核心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拜登总统3月31日宣布了一项2万亿美元的新投资计划,其中1800亿美元将用于加强美国的基础科学研究。自上任以来,拜登多次强调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并表示其政府将大力支持美国的人工智能研发和竞争。美国认为自己落后了,呼吁中国效仿。微软公司总裁布拉德史密斯今年2月在参议院听证会上表示,美国与中国竞争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研发,而是中国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方面的发展。实际部署和利用技术的速度优势。施密特表示,中国不仅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而且在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领先西方国家“好几代”。他指责中国“缺乏隐私保护”,才得以建立大规模的人工智能应用数据库,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在医疗等领域的发展。施密特指出,美国“需要在不损害美国核心价值观的情况下解决这些问题”。他提出,美国应该效仿中国的“军民融合”做法,以应对中国的人工智能实力追赶。施密特估计,美国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领先中国一到两年,而不是五年或十年”。施密特说,“中国的崛起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竞争者,一个有实力的竞争者。”可以预见,中美下一轮人工智能竞争将更加激烈。除了政策和资金支持,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将是大赛成功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