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表示,中国人不关心隐私,这可能是互联网反垄断性和效率的开始。这样的表述,再加上一些断章取意的传播,引起了轩然大波。显然李彦宏在百度上的敏感身份,给网友们一种你看不惯我,甩不掉我的错觉。 另一方面,泄露用户隐私的罪魁祸首Facebook在英美10家报纸上购买了整版广告,并刊登了马克·扎克伯格的道歉信。因为看不懂他们的国外用户,他们差点把Facebook翻了个底朝天。5000万用户信息泄露事件将Facebook推到了关键时刻。 1890年,谢尔曼法案打破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的垄断;经过20年的发展,互联网行业已经进入垄断阶段,虽然高科技行业的高速发展和激烈的竞争让大家觉得巨头公司在互联网上的地位并不稳定,但是无论是从巨头公司以资金和流量优势控制初创公司,或从巨头公司通过损害用户利益获取超额利润,全球互联网公司已进入垄断市场阶段。 所以今天我们不讨论东西方文化在对待隐私方面的差异。我想讨论的是如何利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打破垄断,让用户的隐私权和数据的控制权回归到用户手中。 先来回顾一下脸书的活动。 2004年Facebook成立,打开了互联网从匿名虚拟网络到真实用户身份网络的大门。马克·扎克伯格最初描述的是利用用户的真实行为数据更有效地开展广告宣传。经过近10年的努力,在2014年,Facebook的股价从上市初期的10多涨到160,并推动全球新闻流量广告在2015年超过搜索广告量。 作为硬币的另一面,在利用真实的用户行为数据提升广告投放效率的同时,也造成了对用户隐私的侵犯。这一矛盾爆发于近期剑桥分析公司利用Facebook数据操纵美国大选,号称影响Facebook生存的重大事件。 当然,这个问题不仅限于Facebook,包括Google、LinkedIn等众多互联网巨头。他们的主要商业模式来自广告。他们一直不得不在用户隐私和商业利润之间找到平衡点。.谷歌的Don'tbeevil原则也在2015年被修改为Dotherightthing。 Facebook隐私丑闻可能代表着主导互联网的广告模式的终结。 2018年3月以来,以下用户隐私数据引发社会问题的重大事件爆发: 2018年3月,CambridgeAnalytica被发现利用用户行为数据操纵美国大选。此次泄露5000万用户信息,Facebook面临高达2万亿的潜在罚款,而2017年GDP排名全球第九的意大利只有1.9万亿。后来,很多用户发现Facebook已经收集了他们多年的电话和短信记录; 2018年3月15日,一篇文章《大数据“杀”你没商量:住同样酒店,你就得比别人贵》报道携程和滴滴利用大数据对用户进行不同定价; 上述新闻报道涉及的公司,Facebook、滴滴和携程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垄断地位。经过多年的快速增长,他们不得不采取更激进的方式来解决市场份额增长的天花板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在保护用户利益和追求更多利润之间的平衡中,我们不得不向利润倾斜以牺牲用户利益为代价的增长。 解决冲突的方法是什么?我认为区块链可能会提供一个解决方案。 对用户数据隐私的保护体现在用户数据的获取、通知、使用和审计上。用户数据隐私保护的反面不是不共享数据,而是用户有知情权和控制数据使用范围的权利。 相对于目前数据库解决方案的完全不透明,基于区块链的解决方案具有数据存储透明性,用户控制自己的数据。只要用户授权,任何主体都可以访问和使用数据,数据访问记录可以公开审计等优势。 以Facebook为例。如果用户的隐私数据被加密存储在区块链上,任何需要访问用户数据的公司都需要获得用户的授权。用户可以选择授权访问明文数据或加密数据。在2009年CraigGentry的论文中,同态加密的全同态加密技术取得了突破。数据使用者可以直接对加密数据进行数理统计运算,任何对用户数据的访问和授权都可以审计。记录。 需要数据的企业可以提供一些数字货币奖励,以激励用户分享数据。Facebook作为平台,为了弥补广告收入的损失,作为平台提供商,可以分一杯羹。Facebook可以开发更好的产品和完善数据平台,发现用于数据共享交易的数字货币,开发智能合约,促进交易。二次元合作场景。 更上一层楼来看整个跨平台数据交易市场,各个数据生成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易一直非常活跃,因为融合后的数据更有价值。例如,Facebook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其出售用户数据的firehose产品;中国存在大量的数据交易,使得各种电话诈骗猖獗。 然而,2017年我国用户隐私保护条例出台后,以数据堂为代表的数据交易市场受到重创。在国外,数据交易市场也一直存在争议,一直通过诱导用户签订数据共享协议来规避。法律上的限制。中国的数据交易公司正在借鉴国外的这种模式。在我看来,中国的大数据交易应该直接过渡到利用区块链实现数据交易虚拟经济市场。 是指用户的行为产生数据,数据经过用户加密认可,数据平台方接入数据交易市场进行数据交易。 在技术方面,以Facebook、谷歌为代表的行业领导者可以像3w一样组建行业开源协会,开发数据公链,定义行业标准数据交换的智能合约,发行数据交易的数字货币,分配货币基于数据的数学和定性贡献。每个平台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定场景开发自己的侧链。 也可以采用自下而上的路径,首先各平台公司针对自身场景开发自己的区块链,再由第三方数据交易市场公司开发跨链交易。 如果这种长期发展下去,可以预见,未来数据生产平台公司和数据使用公司很可能会分离为两个行业。正如WhatsApp创始人布赖恩·阿克顿所说,互联网公司如何利用用户数据谋利?这方面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和优秀的工程师。这些宝贵的资源本可以用来提升用户的产品体验。 希望未来的互联网通过引入区块链进行数据治理,将用户数据生成平台和利用用户数据的商业平台有效分离,解决左右手的冲突,消除现有平台公司的数据垄断孤岛让数据能够流动和融合产生独特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归还用户隐私的所有权,保护用户对自身行为数据的收集和使用的知情权和控制权。 所以互联网解决的是信息的传递和连接,而区块链提供的是价值的流动和连接。通过区块链底层技术,个人数据可以由用户自己使用,享受超值收益! 田鸿飞,远望资本创始合伙人。整合码农圈、网络圈、链圈、VC圈、金融圈、币圈六大圈人才:1996年接触互联网,成为程序员;2002年,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金融;2005年,甲骨文致力于安全;2012年接触链圈和币圈;2015年进入VC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