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微信支付积分重出江湖,腾讯为何强调与信用无关?

时间:2023-03-17 00:06:58 科技观察

微信近期推出了具有信用评价功能的“微信支付积分”,目前只能在特定渠道开通使用。与腾讯金融体系的其他产品一样,微信支付积分的宣传力度并不大,也没有全面放开。不过,在征信体系建设上经历波折后,腾讯此举还是让市场感到疑惑。建立生态后,腾讯是否会利用微信支付打造信用闭环?面对已经在市场上经营了四年的先行者芝麻信用,以及后来者微信支付,它为什么要分一杯羹?有趣的是,对于市场的猜测,腾讯一直没有正面回应。而是一再强调,微信支付积分与征信征信无关,只专注于线下租赁等生活场景应用。微信支付又出现了。为何腾讯这次要强调与信用无关?1、腾讯的征信之路坎坷。,腾讯征信浮出水面。当时的通知要求腾讯征信有限公司、芝麻征信管理有限公司等8家机构开展个人征信业务筹备工作,筹备时间为6个月。编制了近三年的腾讯信用报告,本着“为每个腾讯用户打造属于自己的信用报告”的理念,这份信用报告与用户所在的群体相关联。彼时,腾讯征信总经理吴丹认为,一个人的社会关系会体现一个人的信用,而用户所在的群体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用户的信用状况,这些都会被纳入腾讯的征信体系。不过,这个想法刚刚在QQ用户身上付诸实施,还没来得及传出去就遭到了马化腾的反对。马化腾关心的是用户信息和隐私保护,并以此为由要求产品停止开发。腾讯征信的坎坷之路还在继续。2017年11月16日,腾讯“票码小程序”在广州地铁全面上线,腾讯信用评分宣布开通摩拜免押金功能。这是腾讯信用评分在微信上的发布。直到2018年1月29日,腾讯征信宣布开启全国公测,一天内紧急下线。腾讯的信用之路的曲折更加暴露在公众面前。但信用对于业务场景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波折之后,腾讯并没有在这件事上放弃。2019年1月9日,在广州举行的微信公开课Pro活动上,微信支付分部公开亮相。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低调的微信支付支线目前仅在小电科技和街电两家充电宝上线。用于租赁场景。从腾讯征信到微信支付积分,如果你不了解这段历史,似乎这两个东西没有任何关系,但这恰恰是腾讯探索出的最适合你的交易方式与自己和监督一次又一次。信贷发展路径。同时,微信采取这样的策略也在意料之中。腾讯的掌门人小马就是典型的粤商。在商业中随处可见,这也算是小马哥各大产品的主流特色。这不禁让人想起马化腾在2016年两会上的发言,“我们的作风一直是‘完了再说,完了再说’。其一,所以你看不到。”聪明如潮汕人的马化腾,在央行指出要有效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的当下,只做空谈才是妙招,监管保持口径不变,可以悄悄发展自己的业务。2.逆袭芝麻信用就够了吗?说到信用体系,不得不提的是中国商业征信龙头——芝麻信用,也有很多市场分析将两者进行对比,有没有可比性?第一,评分系统谁更好?根据网上公布的数据,微信的评分依据支付积分主要来源于身份特征、支付行为、合同履约历史等,与芝麻积分相比,综合考虑了个人用户的信用记录、行为偏好、履约能力、身份特征、p等五个维度人脉关系,微信支付的评分好像简单多了,那么到底谁好谁差呢?我们不妨用李克特五点法和雷达图做个对比。根据信用体系评分对比图,我们可以发现:在身份信息层面,芝麻积分几乎收集了一个人的学历、单位、职业、驾照、车辆、房产、公积金、etc.和微信唯一的实名制相比优势太大了。在信用记录方面,微信支付积分的主要优势在于微信转账和红包交易,而芝麻积分则是支付宝交易和信用卡还款记录。相比之下,微信支付积分更多以社交交易为主,而芝麻信用积分则以多关联金融交易的信用衡量略胜一筹。在个人行为层面,微信支付的积分主要与微信支付的行为有关。这场PK是双方的现场。目前,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在场景布局上基本相似,市场占有率不相上下。至此,双方打成平局。在合同履约能力上,由于双方都是在比较水、电、煤等城市日常生活的履约情况,在城市服务方面,微信和支付宝的城市服务体系可以说是不相上下。一步到位,维度和数据更加丰富。在这方面,芝麻信用略胜一筹。在人脉方面,这部分原本是微信的强项,但是微信支付的评分没有包括社交关系,结果在这方面完全失去了分数。在最终的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微信支付与芝麻信用相比,仅在评分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二是发展阶段是优势还是瓶颈?从发展阶段来看,2015年上线的芝麻信用属于早熟产品品类。四年的积累,让芝麻信用有了先发优势。这是一项不惜一切代价的投资。如今的芝麻信用已经实现了购物、租房、住宿、回收、出行、通讯、便民、金融等全方位的覆盖,已经成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信用生活方式。这种先发优势在互联网行业只会不断加强,不会轻易削弱。不过2019年微信支付积分来的比较晚,虽然背靠着微信这棵大树,但是随着现在流量红利时代的结束,想要在短时间内超越芝麻信用确实不现实。而在征信行业全面从严监管的背景下,腾讯此时做征信业务也不是什么好时机。面临更大的业务合规压力,想要复制芝麻信用的发展优势。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这需要腾讯走出一条新路,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第三,微信支付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从芝麻信用的发展历程来看,免押金是一个难以攻克的难题。根据芝麻信用公布的数据,芝麻信用目前为用户免除超过1000亿存款。元。说实话,这些存款在给消费者带来好处的同时,也确实冲击了原有的??商业模式,让很多业务回归本质,不再依赖存款池、资金池来产生收益。从这个角度来看,信用的本质是为B端服务。不管是哪种信用免押金服务,其实都有一个根本的前提,就是B端企业对这个信用体系的信任,因为对于企业来说,如果这个征信系统不能让自己完全放心,企业就很难对这个征信系统投下自己的信任票。毕竟,一旦企业使用了这个系统,就必须要支付真金白银的保证金以及随之而来的收益。既然是B端服务,阿里巴巴系统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在阿里操作系统中,信用可以说是一个底层产品。如此大额的无偿存款背后,是一个完全成型的企业信托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芝麻信用无疑构建了自己的护城河。对于微信支付来说,相比C端相对容易的扩张成本,B端的业务突破可以说是压力山大。如何获得企业的信任,让企业认可自己的信用体系,对微信支付来说仍然是一个挑战。一个巨大的难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看到腾讯给出答案。3、路漫漫其修远兮,微信支付评分还需上下搜索。从整体分析来看,微信支付积分目前更像是一种支付积分,而不是信用工具。除了考虑监管因素,微信支付积分阶段可能也没有底气称自己为信用体系。信用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以央行征信报告为例,包括个人征信报告在内的征信报告中的信息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公安部身份信息核查结果、个人基本信息、银行征信交易信息和非银行信用信息。信用信息、个人陈述和异议标记以及查询历史信息。显然,这比微信支付积分要严重得多,从微信支付的交易状态来确认分数。在众多金融业务的打造中,腾讯产品似乎带有“游戏”基因。微信旗下最成功的支付产品,终于在一场“红包大战”春节游戏中成功,但信用不是游戏。刷积分切入信用体系难免不太严重。也正是基于此,网上有媒体调侃,如果微信支付评分只考虑微信支付的交易行为,那么大家的评分未必“比得上微商”。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国信用江湖将何去何从?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