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8月10日报道日前,中兴视界公告,原联通电商事业部副总裁、副总经理林建峰离职华翔联信经理,将于9月正式加入中兴视界。而如今距离林建峰离开联通加盟华翔联信也仅仅一年的时间。曾在广州联通和联通电商部工作多年的林建峰,一年也留不下来。这不是孤例,而是普遍现象。就以加入华翔联信的经营商为例。去年拿到牌照后,华翔联信先后从中国联通挖走了一大批高管,包括原联通副总裁李刚、联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秘书王永刚和宋丽梅,电子商务事业部副总经理、市场部副总经理蒋大军、电子商务部副总经理林建峰等管理人员。不过,王永刚上任仅一年就办理了辞职手续,其他多人也下落不明。去年底,爱思迪发布公告确认,高管卢保平(原中国联通客户部产品部部长)、董事张林淼(原中国联通安徽省分公司客户业务部部长)负责转售业务的负责人上任仅半年。之后,他们逐渐辞职。同期离职的高管还包括电话世界手机转售总裁蒋卫平(原中国联通温州分公司总经理)、国美集团副总裁刘承明(原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不少运营人才离开虚拟业务,已经不能简单归咎于个人问题。这显然是虚拟商业整个行业带来的问题。此前,笔者曾写过一篇名为《一封虚商高管的离职信:缺的不是漫山遍野的战斗》的文章,讲述了经营者带着理想来到虚拟商业,却面临着不被重视的现状。虽然公司在宣传上给了这些经营商很大的自主权,但是在具体业务开展的时候,他们还是会遇到各种阻碍。这些障碍不仅包括组织流程、公司战略和人员配置,还包括市场和政策问题。而这些在运营商是不存在的,运营商出来的人才很难适应这些变化。与此同时,业务发展并不顺利,公司无心开发虚拟业务也让经营商家寒心。这不可避免地导致辞职和工作粗心的各种问题。此外,奖惩机制与短期用户发展目标相结合等考核压力过大,也诱发了团队动荡。对此,业内专家认为,虚拟运营商老板在申请牌照时曾表示,三五年内不会考虑盈利问题,但在实际运营中,这种态度已经动摇。目前,一些虚拟运营商在分配给管理团队的指标中已经有了短期盈利指标。这导致虚拟运营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民营企业不考虑盈利肯定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虚拟业务在运营前考虑长远的发展目标,进行顶层设计。如果放弃长远考虑,过多考虑短期利益,管理团队的压力会瞬间增大。此外,一些转售企业现在将移动转售业务作为转型引擎,将企业转型的全部宝藏押在转售业务上;一些企业将转售业务作为资本运作的跳板,不考虑转售业务如何发展;有的完全放弃原有业务,只做转售业务,彻底实现企业转型。这些定位不同的企业,给各自的管理团队带来了不同的挑战和压力。而这些,都是之前进入虚拟运营商的人才,没有考虑在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