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对于数据中心行业来说可以说是“痛并快乐着”。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驱动下,在5G的推动下,数据中心建设正在快速推进。但负面消息是,由于整体能源消耗水平持续上升,一线城市不得不严格控制数据中心的建设。如何破解数据中心节能“顽疾”?诚然,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曾说过,一线城市数据中心建设受限会造成需求溢出,从而带动二三线城市新的数据中心产业带逐步形成,并使他们的经济获得一定的发展水平。这么多星星撑月亮未必是好事……但要看到,全国的能源就这么多,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是一个必须长期解决的老大难问题.目前,就数据中心的节能方式而言,主要是“产品节能”和“过程节能”。所谓“产品节能”,就是通过模块化数据中心、智能服务器、液冷、间接蒸发等设备应用,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除了制冷系统,以上产品更适用于老旧数据中心的适度改造。在“过程节能”方面,从数据中心建设初期就开始考虑,统筹规划从设计、建设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实现更高效的节能管理。全机架服务器将成为趋势从服务器的角度来看,全机架服务器将成为数据中心未来演进的主要趋势。由于服务器的模块可以根据功能进行重新整合,使其功能更加集中,与传统服务器相比,整机柜服务器对机房环境的要求要温和很多,也更有利于集中供电供电和散热。减少损失,同时提高运营效率。同时,整机柜服务器在扩展维护和兼容性方面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其服务器节点、电源、风扇、管理模块均可独立维护,不停机。对于大型数据中心,运维压力会降低。不仅如此,与传统服务器相比,由于其出色的设计,全机架服务器在交付时间和成本回收方面也具有优势。除了服务器,空调和配电系统也是数据中心节能降耗的关键。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也是执着的。目前笔者接触到的主要方法,除了一些精心挑选的数据中心可以“背山引水”外,大部分都是依靠新技术的应用来实现节能降耗。减少消耗。例如,可以通过改善机房内冷热空气的混合来提高制冷效率;或部分地区可利用季节变化,提高冷源利用率,降低用电量。但是,这些仍然是“靠山喝水”的延伸,必须从数据中心选址和冷源采集入手。但对于很多没有先天地理优势的数据中心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锂电池UPS和高压直流各有优缺点。那么,既然先天“营养不良”,就需要“后天”。什么是不良补品?如果买不起液冷系统,只能从提高空调性能入手。如涡旋压缩机、变频空调等。另外,供电系统也可以多加注意。目前有两个方向可能成为主流。一方面是锂电池UPS在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另一方面是高压直流电源。与传统铅酸电池相比,锂电池具有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占地面积小、操作维护简单等优点。同时,由于锂电池的启动次数远高于铅酸电池,甚至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实现谷底储能、峰顶放电。从而有效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成本。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厂商是施耐德电气。至于高压直流电源,它能带来的好处是省去了传输步骤,从而提高了电能的利用效率。但目前市面上的IDC和企业自建机房大多采用交流供电,直流供电需要单独定制服务器,所以除了BAT应用很少。但笔者认为,随着技术的成熟,成为未来的趋势也不是没有可能。国外也有飞轮UPS等技术,但因其概念过于标新立异,稳定性存疑,笔者并不看好。人工智能运维将逐渐崭露头角。除了设备改进,通过高效运维降低数据中心能耗也将成为趋势。未来,或许人工智能会成为数据中心运维的新模式。目前,一些厂商已经推出了类似的解决方案。通过部署智能自动检测、智能数据分析、智能决策执行等智能手段,实现数据中心有效“监、管、运、控”,最终实现稳定运行和最大化利用。其中,利用AI技术对运行进行智能重构,系统将获得故障预测和自愈能力。一方面,这可以有效提高数据中心的运维效率;另一方面,对降低能耗也大有裨益。总之,未来数据中心的建设必须从大局出发,从全栈出发。从选址布局、计算设备、辅助机构部署、系统管理软件应用等方面统筹考虑。高密度、高性能、低功耗的服务器设备将成为主流;机房空调系统将向液冷、间接蒸发等多个方向发展;人工智能也将逐步主导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来到前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