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引领未来战略性科技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与技术层面的突破相比,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在治理层面遇到的挑战与日俱增。近日,我国首部人工智能产业专项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正式公布,共7章73条,计划于今年11月1日起施行。巧合的是,日前,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三次会议审议了《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草案)》(简称《条例》)。全书共6章70篇文章。9月22日(昨日),《条例》获得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四次会议批准,将于2022年10月1日起实施。人工智能行业。省级地方法规。人工智能是关乎未来竞争力的“硬科技”,是上海市“集中精锐力量,加快发展突破”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全市人工智能产业整体保持增长态势,产业价值红利加速释放。但行业发展中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落地场景难、治理体系不完善等难点问题。对此,的总则、基本要素与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应用赋能、产业治理与安全、附则等6章共72条,专门针对发展人工智能行业。保障重要战略任务的实施,为上海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这部立法的名称不是《人工智能条例》,而是《关于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条例》,落脚点是促进产业发展。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闫锐表示,此次立法(《条例》)立足于弘法基本定位,注重创新引领,充分发挥作用市场有效、政府有为,采取多种激励措施,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领域,创新是人工智能的显着特征。《条例》专门设立“激发创新活力”的规定(第九条),鼓励市场主体积极创新,建立人工智能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免责名单,激发创新活力最大程度拓展人工智能的发展空间。《条例》在算力资源部分提到,市经济信息化、发改部门要加强算力基础设施规划,推进公共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相关单位开展算力研发基于自主研发的AI专用计算架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及开放应用;鼓励相关主体参与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算力资源市场化交易,引导各行业合理有序使用算力资源,提高算力基础设施利用效率等.公开数据显示,近年来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21年人工智能规模产值3056.8亿元,同比增长17.2%,是2018年的2.28倍。上海的愿景是力争基本建成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到2025年具有更大的国际影响力。《条例》的发布实施,必将支撑我市全面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助力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