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以标准引领行业中国安全企业参与国际汽车信息安全标准

时间:2023-03-15 23:56:50 科技观察

2017年,国家汽车信息安全标准法规建设进入实际实施阶段。  1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召开“汽车信息安全标准与法规研讨会”,与多家汽车厂商和信息安全厂商探讨如何参与国际汽车信息安全标准建设和章程,最后选出华人代表。参与联合国WP-29提案(UN/WP-29:UnitedNationsWorldForumforHarmonizationofVehicleRegulations)。  3月初,ISO与SAE联合工作组第二次会议在美国召开,中方代表参与了产品项目讨论。目前,ISO会议已经成立了四个项目组,分别是威胁分析与风险评估管理、产品开发、运行/维护、过程评审。这四个项目将在各自的小组中进行讨论,形成草案,然后汇总形成标准的总体草案。  在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汽车信息安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一家信息安全厂商频频亮相并冲锋在前,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就是东软集团。记者近日采访了东软集团副总裁兼网络安全事业部总经理杨继文、副总经理卢娜、物联网研发中心主任陈景祥,了解中国参与物联网发展情况。国际汽车信息安全标准及未来规划。  肩负荣耀与责任  东软集团不仅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信息安全供应商,更因其在安全领域的卓越表现最终被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选为中国代表车载信息产业安全领域。参与WP29国际法规建设,作为国内唯一受邀单位,代表国家参与联合国汽车信息安全标准建设的各项工作。  目前,联合国汽车信息安全工作组基本完成了工作组职责范围(ToR)的规定,主要包括:网络安全、数据保护和软件空中升级OTA。东软车载信息安全提案提到在汽车行业开展网络安全相关工作,包括:考虑定义汽车信息安全的关键风险和威胁,统一和定义应对关键风险和威胁所需的原则或目标,定义详细的指南或方法,可能包括基于上述原则和目标的程序方法和技术手段。  在ISO和SAE联合工作组工作期间,陈景祥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工作人员代表国家出席了会议,并参与了产品开发工作组的工作。并将继续参加日本工作组第三次会议。  安全技术需要适应恶劣的汽车测试环境  当信息安全加冕在汽车行业之下,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它与通常意义上的信息安全的内涵有何不同?记者问出这个问题后,杨继文大大摇头,表示太不一样了。汽车行业的测试环境非常恶劣,信息安全同样如此。他举了一个例子。在一年数千次的测试中,一家汽车公司在按了三下智能启动按钮后没有启动点火。为此,公司将意大利供应商调往北京解决这一问题。因此,无法实现量产。  陈靖祥对此也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东软对汽车信息安全的部署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终端安全,二是网络安全。  他首先谈到了终端安全,“在汽车行业,系统资源的成熟度还不完善,没有现成的技术可以直接复制。”他还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在汽车IT系统中,信息安全空间很小,有时只有4K,而且只有32位计算级别。面对同一个标准的安全需求,东软技术团队最终选择重新设计算法,改造,通过其他技术实现。  网络安全也面临着重重挑战。陈景祥告诉记者,安全开发周期要与汽车的设计周期相匹配。很多安全模块在实验室工作正常,但部署到车上后会受到其他电气模块的影响,需要不断调整和测试。对于汽车检测的严格要求,他也深有体会。“以前宝马是用来测试收音效果的,工程师绕过欧洲好几圈,在不同地方测试收音机信号,我们的网络传输状态也是一样的。”  记者了解到,东软集团与宝马联合研发了一款协议,基于东软自有算法,可实现车内外数据的安全传输。陈景祥透露,这一协议未来也将适用于其他汽车厂商的合作。“安全技术也可以帮助车企明确责任,当然不同环境下的技术实现点不同,这是一个调优的过程,在未来的车联网环境中,安全是不可或缺的。”  Luna表示,东软积极参与国际汽车信息安全标准的制定,希望打消车企对当前测试部署是否符合未来标准的顾虑。应用场景。  选择了最艰难的道路  采访中,鲁娜坦言,在车载信息安全产业联盟会议上,一位专家告诉她,东软选择了最艰难的安全防御之路。“汽车上的信息安全最难从内到外保障,因为要将安全嵌入到车内系统中,需要从设计之初就考虑如何将安全融入其中。相比之下,从外防这相对简单。”  杨继文也深表赞同。他告诉记者,东软在车载信息安全方面的发展思路是主动安全机制。“从外部部署汽车信息安全确实更容易,但如果连互联网的网络传输安全都不稳定,车联网在云端的应用安全如何保障?”他表示,之所以选择汽车行业作为切入点,是因为东软在信息安全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此前,东软凭借丰富的编写经验多次获得国际认可,受邀参与国际标准的建设和提案,希望能推动我国车载信息安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他还表示,东软现在思考的是如何尽快落地汽车信息安全标准并产生价值。他也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国内信息安全厂商加入进来,大家共同提供高水平的安全防护解决方案,推动国内汽车电子产业在全球的发展速度。  通过采访,记者对汽车信息安全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记者由衷期待中国汽车信息安全标准早日结束提案阶段,最终成功成为国际标准,在全球舞台上展现更多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