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网络的普及,物联网趋势带动数字融合、智能分析、运动健康管理等快速发展领域,使得智能穿戴设备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2019年,各大品牌持续发布多款新款运动追踪和健康管理可穿戴设备和智能手表。
市场预测,到今年年底,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1.1亿部。
台湾地区同比增长38.2%。
多款智能穿戴设备COMPUTEX将亮相2020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自5月31日起连续展出五天,物联网、云计算等延伸创新技术将在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上展出。
展示,包括智能手机。
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最新应用,可穿戴设备继续成为大会焦点。
除了展示智能手表、运动手表、智能手环外,各厂商还推出了心率监测腕带、血氧监测手表、智能眼镜、健康指导智能手表、NFC感应指环、养老系统等产品。
它走出笼子,成为引人注目的重要亮点。
事实上,今年可穿戴设备在欧美市场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据IDC统计,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已达1万台,较去年同期的1万台增长超过67%。
其中,主打运动追踪可穿戴设备的Fitbit单季度出货量达1万台,市场份额为24.5%,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内地品牌小米凭借低价入门级智能手环受到市场青睐。
其第一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40%,达到1万台,以19%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
市场认为,智能手表整体出货量逐渐增加,但并未侵蚀智能手环的销售表现,说明两者的市场定位并不相互抵消,且两者的价格和性能相当不同,应该被视为不同的类别。
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Apple Watch 市场上有很多传闻。
据统计,苹果(Apple)Apple Watch今年第一季度出货量约为1万台,占据全球智能手表市场的46%。
表现并不理想,但在苹果春季发布会上推出。
新款Apple Watch表带以及Sport入门级Apple Watch宣布降价50美元后,市场销量猛增,可见价格策略具有激励作用。
由于第一代Apple Watch的出货表现不及预期,上游供应链对于第二代Apple Watch新机的出货情况较为保守。
据相关市场调查显示,Apple Watch的年销量约为1万台。
Apple Watch唯一触控供应商陈宏指出,2019年主要客户可穿戴设备出货量预计较2019年更为保守,主要是可穿戴设备整体使用环境尚未成熟,且预计上半年出货势头将低于2018年,同期仍对全年营收和利润有一定贡献,预计下半年会有利好消息第二至第三季度。
近日,有关第二代Apple Watch重新设计的传闻不断。
与内置S1处理器的第一代Apple Watch相比,主要是必须与iPhone捆绑在一起的低功耗定制芯片设计。
第二代 Apple Watch 预计将支持 LTE 并提升处理器性能,让 Apple Watch 可以随时独立运行,无需依赖 iPhone 和 Wi-Fi 连接。
结合GPS卫星定位功能,将让用户对步速和距离获得更精准的控制。
还有人猜测Apple Watch 2的电池容量可能会增加,屏幕尺寸可能会加大,以方便用户在户外的可视性。
甚至可能更薄、更轻,厚度减少20%左右。
不过,市场仍不看好Apple Watch后续的销售走势,预计全年销量将下降至1万至1万台。
从今年的趋势来看,未来智能手表的外观将逐渐变得与传统手表相似,用户界面将变得更易于操作,并且可以连接网络、系统和其他设备,其用途将变得更加广泛。
逐渐变得类似于智能手表。
与手机相当。
可穿戴设备的上游供应商纷纷涌现。
在COMPUTEX上,不少厂商将展示可穿戴设备的开发设备,如可穿戴设备的嵌入式系统、心电感应芯片、脑电感应芯片、柔性电池模块和无线充电设备等。
。
至于通过光感应信号的反射式心跳和血氧传感器,近年来逐渐被引入可穿戴设备中。
由于它们不受电源噪声和电磁干扰的影响,可以在许多位置进行测量,并且易于佩戴,因此非常适合心跳传感。
随着健康、运动的功能和热潮,有望向智能家居护理市场发展。
目前,反射式心率和血氧传感器根据其配备的光源可分为三种类型。
绿色LED主要用于感应心跳;而红光和红外LED则是利用两种穿透光源的不同强度来进行比较。
光学传感经过信号处理后,即可转换血氧浓度值。
其主要运作模式是通过增加IC模块和软件计算来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并通过产品测试和模拟,精度大大提高。
据Ledinside预计,到2020年,全球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的产量将会增加。
出货量将达到1.7亿颗,全面导入光学传感元件。
在显示应用部分,苹果、三星电子、LG电子等众多品牌厂商相继采用OLED显示材料。
优点,正在不断拓展新的应用领域,成为未来主流显示技术之一。
Apple Watch 使用 LG Display 生产的塑料 AMOLED 面板。
台湾厂商友达、台湾厂商和辉等也已量产手机用AMOLED面板,并为智能手表提供AMOLED面板。
至于PMOLED,价格相对较高。
其成本低、厚度薄、功耗可与AMOLED媲美。
近年来已成为中低端智能手表面板的主流技术,一度火爆到供不应求。
随着2018年VR、AR等应用备受关注,带动新一波可穿戴设备的新应用也加速进入市场,这将为OLED显示器供应商带来更多新机会,如索尼、Oculus和HTC等多家公司推出了配备 OLED 技术的新型 VR 头戴式显示器。
在AR眼镜方面,OLED微显示器也将取代硅基液晶(LCoS)成为主要显示技术。
可穿戴设备应用市场看好两位数增长。
尽管移动设备应用的开发一度被质疑为噱头大于实用,但随着产品设计的不断演进和用户体验的积累,近来各类可穿戴设备百花齐放。
例如,可以检测情绪的设备或可以跟踪用户跑步状态并检测心跳和呼吸的运动服。
Hexoskin 服装就是一个例子,售价为 15 亿美元。
通过嵌入光纤中的传感器,它可以检测心跳和呼吸,以及活动和睡眠。
,并可以将信息发送到智能手机。
Lumo Run运动服将传感器嵌入衣服衬里中,追踪用户的跑步情况,避免受伤。
三星推出的身体指南针还可以记录用户的动作或表现是否正确,减少伤害或浪费时间。
此外,Under Armour 推出的 Gemini 2 运动鞋在鞋中添加了小型传感器,用于跟踪运动并传输数据。
到App程序。
不同形态和市场需求的智能穿戴设备蓬勃发展,市场规模也有望快速增长。
据IDC预计,今年年底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1.1亿台,同比增长38.2%。
随着消费需求扩大,预计年内市场规模每年将呈现两位数百分比增长,年内整体出货量将达到2.37亿台。
至于智能手表,虽然在市场推广初期面临挑战,但预计2020年智能手表仅占整体可穿戴市场出货量的25%左右,预计也将随着智能手表的增长而增长。
到时候整体市场。
预计将挑战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