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司属于大行业吗?我们现在所处的大行业应该归为消费电子行业。
这个行业又可以细分为通信消费品的一个衍生品类——智能穿戴行业。
可穿戴设备到底是什么?事实上,可穿戴设备作为智能穿戴行业的一个分支,只是围绕人体的智能产品的一部分。
通俗理解,它是一种可以“佩戴”或“佩戴”在人体上的智能设备;从与人体接触的角度来看,可分为外部设备和内部设备,即佩戴在人体皮肤之外的设备。
产品,以及植入人体的植入式可穿戴设备。
体外可穿戴设备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产品,主要以Google Glass和Apple Watch为首。
此外,国内不少创业者纷纷以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为产品形态进入可穿戴设备领域,成为大众最为熟悉的A类产品形态。
不过,智能手表和手环并不代表所有可穿戴设备,而只是可穿戴设备在体外的一种表现形式。
从整个人体可穿戴设备行业来看,智能手表和手环虽然起步较早,但其市场容量可以说是整个可穿戴设备行业中比较小的模块;可以说,智能眼镜、智能服装、智能鞋、智能配件、智能内衣等外部可穿戴设备中的任何一个产品形态,都比智能手表、手表要大得多的市场空间。
2、全球、国内智能穿戴行业竞争现状及未来变化趋势。
智能穿戴产业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兴产业。
一开始就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
1)。
国际主要发展趋势: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可穿戴产品已进入成熟的发展通道。
纵观IDC刚刚发布的第二季度全球可穿戴产品市场报告的几项关键数据,几家主要的公司也被确定了。
(1).目前市场上主要有哪些公司?进入本次智能穿戴产品排名的玩家主要是主流的智能手环和手表厂商。
从出货量和市场份额来看,目前排名前五的核心厂商分别是:1、Fitbit(24.3%)2、苹果(19.9)3、小米(17.1%)4、Garmin(3.9%)5、三星(3.3%)其他占比(31.5%) Fitbit 仍然是市场第一,但实际上非常被动。
首先,从销量来看,第二季度,Fitbit 销量为 1 万台,Apple Watch 销量为 1 万台。
差异本身并不大。
另一方面,Fitbit的单价和利润远低于Apple Watch。
这也说明,在可穿戴市场,很有可能会出现类似苹果、三星抢走手机市场利率的情况。
事实上,包括小米、Garmin和Fitbit在内,虽然它们的销量看上去已经接近Apple Watch,但从销量和利润来看,它们都只是苹果的九牛一毛,尤其是小米手环万台的出货量。
相比之下三星的60万台就小很多了。
其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Samsung Gear只限于三星用户,这就限制了用户受众。
(2).可穿戴市场有多大?仅从今年第二季度的数据来看,全球智能穿戴产品出货量就达到了1万台,比去年同期的1万台增长了0.2%。
除了苹果和小米的增长外,Fitbit 和“其他”品类的增长也很明显。
Fitbit去年从1万台增至1万台,增长0.8%;其他类别也从10,000台增加到10,000台,增幅为0.2%,翻了一倍多;唯一下降的是三星。
原因可能是Gear 2的销量增长疲软。
按照这个增速,明年智能穿戴产品累计出货量突破1亿并不困难。
可穿戴产品也将成为继手机、平板电脑之后最大的移动终端产品类别。
主要增长动力仍将来自前五名厂商以及华为等“其他”类别的一些厂商已经推出并推动了可穿戴产品的销售,但总量仍难以凸显。
2)。
我国智能穿戴产业特点及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外相关企业都在这些领域进行探索和发展。
比如在智能纺织品方面,来自香港大学的团队做了大量的技术研究,具备商业化量产的能力。
在植入式可穿戴设备方面,包括智能药丸、纳米细胞、电子纹身、智能避孕等医疗相关植入式智能设备,释放的市场能量极具颠覆性。
目前,无论国内外,移动终端厂商无疑占据着行业的主导地位,其中华为、腾讯等企业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资源开始瓜分市场。
与此同时,许多细分领域也涌现出一些新品牌,比如源自Android或Android Wear的“安卓智能手表”、儿童智能手表(、小天才、阿坝小镇等),以及更多垂直品类的品牌。
产品。
此外,国内一些低价智能手环、手表厂商中,出货量也不比三星小。
典型代表是华强北,他们的出货量很多都在几十万台。
其中一些公司在低价出口方面表现不俗。
虽然是低端市场,但也是国际化路线。
3、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目前来看,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无外乎以下几点: 1)传感器 可以说,智能穿戴设备能否普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感器能否采集准确的身体信息。
仅当传感器收集到准确的信息时才会收到信息。
拥有这样的功能,符合市场和消费者的刚需。
2)解决方案公司的整合能力 3)大数据 大数据的作用更多体现在数据的处理上。
随着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更多的数据层面的处理体现在大数据处理上。
4)物联网的兴起将为智能穿戴提供更大的商机和舞台。
4. 您所在行业的进入壁垒是什么?由于MTK的受欢迎,目前手机行业的进入门槛已经很低。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智能穿戴行业。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厂商使用的芯片基本上都是基于MTK的改进版本甚至直接MTK。
在这种情况下,基本上任何有一定传播基础的公司都可以快速介入这个行业。
从技术上来说,进入门槛相当低。
从资金角度来看,进入所需的财力并不是很大。
在人才方面,深圳特别是华强北提供了庞大的人才储备。
市场需求方面,目前国内市场需求正在逐步上升。
在产品方面,大多数企业都是顺应潮流,生产出无所不能的产品。
但做得好的相对较少。
5、公司面临的市场供需情况如何? (1)供货情况:国内研发公司目前正在积极与国内组装厂密切合作。
在产能方面,随着智能穿戴设备的兴起,不少传统手机组装厂逐渐与研发公司合作,开始向这一新兴行业投入大量资源。
目前,产能不存在障碍。
(2)需求情况目前,更多的需求来自于GPS儿童定位手表和户外运动手表的需求。
6、单个公司的竞争地位如何?个别企业目前受限于规模,处于市场追随者的行列。
国内最早从事这个行业的企业都是从手表、手机起家的。
就产品而言,不锈钢商务手表自产品发布以来销量一直非常好。
7、公司在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竞争优势: 1、专注和专业:专注和专业让我们在这个行业积累了良好的商誉。
2、技术:公司CEO亲自指挥技术和研发,保证研发团队的资源和效率。
3.服务:我们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我们的产品都是公司私人型号。
客户从我们这里看到的东西在其他地方是看不到的。
竞争劣势:供应链环节有待加强 8、根据公司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公司采取了哪些竞争策略和对策? A、突出优势。
及时推出新产品 B.积极与大公司合作,充分利用公司的技术实力提供ODM定制项目 C.加强公司对客户的服务。
D、采购部门加强供应链管控。
9、公司未来:智能穿戴行业仍处于相对早期阶段。
更多的问题体现在产品的功能没有满足客户的真实需求,比如数据准确性、产品续航、防水性能等,这需要通过技术进步来弥补。
同时,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用户对产品的忠诚度,或者说用户粘性。
如果一个产品的使用频率非常高,那么市场就会广阔(如果用户使用智能穿戴的频率和使用手机一样频繁,那么行业将真正进入繁荣时代)。
在满足刚性需求和提高用户粘性这两方面的问题上,智能穿戴产业和产品必将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和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