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年)》(以下简称《规划》)和《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政策》(以下简称《政策》)近日发布。
2009年至2017年,深圳市财政部门连续七年每年安排5亿元设立全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发展。
深圳市发改委昨天表示,将把深圳建设成为国际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基地。
近年来,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瞄准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技术和产业,重塑制造优势。
深圳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产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加剧,产业转型发展和低碳发展的要求日益凸显。
积极谋划和布局高端产品,加快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培育、开发和推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突破资源环境因素约束,加快推进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的培育、开发和推广。
形成“高、新、软、优”的现代产业体系。
,实现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推动深圳质量提升。
按照《规划》发展目标,到年内初步形成创新活跃、结构优化、规模领先、配套齐全、服务发达的产业体系,培育一批技术领先的国际知名企业和科研企业。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自主知识产权,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创建一批“专、精、特、新”专业企业,形成一批工业增加值过亿元的国际品牌企业,成为新时代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将深圳建设成为新时代国内领先、全球知名的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产业制造基地、创新基地、服务基地和国际合作基地。
《规划》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发展水平”、“推动高端产业集聚”、“拓展现代制造服务业”、“优化产业生态环境”五项重大任务;并确定了“工业机器人跨越式”服务机器人孵化、可穿戴设备创新、智能检测仪器培育、智能测控器件及零部件配套、智能制造成套装备升级、重大应用示范推广、传统行业智能化等8个重大项目升级;从组织、政策、资金、人才、空间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为配合规划实施,市政府同步出台配套政策。
《政策》提出,2019年至2020年,连续七年,市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设立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发展。
此外,《政策》还提出在产业核心技术研究、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引进、骨干企业发展、产业化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
《政策》另一个亮点是注重创新。
一是创新金融资金投入方式,发展多元化组合支持方式;二是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强专项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形成多渠道投资机制。
三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融入生产经营环节。
广泛应用智能化技术、工艺和产品,提高绿色化、自动化水平,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