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发布Q2季度财报。
从中可以看出两个关键词,远超预期、稳定增长。
它再次用数据打了“否认”的脸。
据百度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本季度百度营收1亿元,同比增长32%,净利润64亿元,同比增长45% 。
移动收入占比77%,高于去年同期的72%。
。
财报表现远超分析师预期,导致百度股价盘后上涨4.58%。
此前,多家资本机构曾给予百度“跑赢大盘”、“买入”或“增持”评级。
财报中的亮眼表现与百度的“All in AI”不无关系。
准确地说,它正在成为百度加速增长的双引擎:一方面,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搜索、信息流等基础业务增长强劲;另一方面,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搜索、信息流等基础业务增长强劲;一方面,百度AI业务本身已经开始在商业层面稳步推进。
搜索+信息流的“新生态系统”。
百度信息流业务是在年底才推出的。
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它不仅成为百度新的增长引擎,还与搜索业务结合形成了新的生态系统。
从数据来看,百度移动端营收占比进一步提升至77%。
作为移动端信息流和搜索服务的重要载体,百度APP 6月日均活跃用户数为1.48亿,同比增长17%。
这意味着百度在移动端的基础得到了进一步巩固,用户体验方面的AI创新也不断提升:百度首个搜索结果中37%直接满足需求,38%的搜索结果来自熊照溢价。
内容,超过1/6的搜索PV涵盖高质量视频结果。
互联网公司的业务本质上是“流量”业务,流量分配的效率自然决定了最本质的竞争力。
“搜索+信息流”通过主动搜索+智能推荐实现内容分发创新。
这在百度此前的财报中已有体现。
在二季度财报传达的信息中,百度的流量分布更加精准,优质流量进一步向百家号、熊照、好看视频等产品集中,在商业方面无疑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实现。
而在不久前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发布了智能小程序,意在用开放策略打通微信小程序的“墙”,完成百度移动生态的又一块拼图。
尤其重要的是,百度绝对开放的态度打破了不同应用之间内容和服务的孤岛。
在强化百度入口优势的同时,也为合作伙伴提供了夺回流量、服务用户的新途径。
总之,过去百度的重点是纯粹的流量分发,但在搜索+信息流业务取得成功后,百度开始为用户提供“推拉组合”的内容和服务,不仅可以“寻找信息”,同时也是“信息寻找人”。
这是持续优化用户体验的必然,也是百度抓住的AI红利之一。
人工智能商业化的先发优势早在2017年,李彦宏就提出“人工智能是互联网的下一步”。
随后擅长技术的百度开始向人工智能转型。
当然,认知度领先给百度带来的不仅仅是基础业务和人工智能的融合,还有百度版图的扩张。
前面提到,百度的新兴AI业务已经开始在商业层面稳步推进,比较典型的就是Apollo和DuerOS。
7月初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DuerOS 3.0正式发布,业务共享模式正式启动,试图打通支付环节,形成业务闭环。
截至今年6月,搭载DuerOS的智能设备激活数量已超过1万台,月活跃设备数超过1万台,合作伙伴数量超过1.6万家,开发者数量超过1.6万家。
与此同时,DuerOS的语音唤醒次数突破4亿次,短短三个月时间就翻了一番。
6月份推出的百度小度智能音箱也创下了90秒售出0台的记录。
可见,百度在AI业务的商业化上并不急于取得进展。
首先提前抢占巨大的流量入口,然后逐步寻求变现解决方案。
特别是DuerOS 3.0提供了20余种跨场景、跨设备解决方案,包括屏幕设备解决方案、蓝牙设备解决方案、行业解决方案等,在占领C端市场的同时,也在积极开拓B端市场。
寻找应用场景,比如DuerOS在酒店、汽车等垂直行业的不断渗透,流量积累和商业变现正在加速。
百度的Apollo业务也是如此。
实现L4级自动驾驶的小巴Apollo已量产下线。
首批公交车即将前往北京、雄安、深圳、平潭、碧桂园、武汉等地进行商业运营。
还将联手金龙客车、软银集团旗下自动驾驶公司SB Drive,向日本出售“阿波龙”,成功完成自动驾驶商业化的第一步。
无独有偶,阿波罗与新石器联合打造的无人作业车也已经量产。
相比于C端业务或大众使用的“阿波龙”,与新石器的合作旨在解决B端市场的问题。
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此外,阿波罗还将与北京环卫集团合作打造量产中小型扫地机,实现从生产到运营的全产业链,在B端市场多举措。
事实上,百度在AI方面的布局远不止于此。
二季度财报列出的百度大脑、“昆仑”芯片、百度云等只是冰山一角,但不难看出百度的野心所在:用AI技术驱动升级转型传统业务,牢牢占据移动互联网旧规则下的入口优势;另一方面,深耕智能家居、自动驾驶等领域,继续在互联网的下一个场景中发挥主导作用。
因此,Q2财报的表现可以视为百度AI转型的里程碑。
至少它已经完全掌握了自己的战略节奏。
基础业务的大量现金流提供了AI时代制胜的“粮草”,而AI技术和业务的不断创新、数字化的稳步推进也让外界看清了AI时代勾画的未来。
百度到一定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