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了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表销量统计数据。
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为1万台,较去年同期减少51.6%;今年第三季度智能手表销量为1万台。
这并不是全球智能手表销量第一次下降。
IDC公布的第二季度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表销量为1万台,比今年第二季度的1万台下降了32%。
也就是说,本季度销售额的降幅比上季度更大。
智能穿戴领域,尤其是智能手环,近年来蓬勃发展。
不过,从目前的市场表现以及IDC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来看,介于手机和手环之间的智能手表似乎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当然,IDC的统计数据仅作为参考,并不代表真实的行业趋势或行业发展。
关键原因在于其统计口径和覆盖面并不全面,但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通过IDC数据看智能手表销量下滑背后。
从IDC公布的数据来看,智能手表出货量下滑非常明显。
这其实并不奇怪。
造成这种现象的关键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产品属性比较特殊。
很难将智能手表与智能手机或智能手环进行比较。
智能手表是一种跨界产品,既具有传统手表的属性,又具有物联网“钥匙”的属性。
这导致了未能有效地专注于智能手表在应用领域的探索和发展。
至少与智能手机、智能手环相比,技术应用的探索方向相对多元、分散;其次,前一阶段智能手表的增长速度太快。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上面提到的智能手表是一款跨界产品。
钟表、IT、珠宝等领域的推动,促使其市场在短时间内较快爆发。
这就像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一样,前几年GDP增??速过快之后,基数迅速扩大。
与庞大的基数相比,其增速有一定程度的放缓,这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必然现象。
;第三,产品体验落后于消费者期望。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智能手表应用领域的探索过于分散,导致产品体验未能跟上消费者的期望。
例如,在智能手机方面,全球IT公司正在朝着相对集中的方向发展,以提高产品性能;智能手环也是如此,产品功能相对集中。
不过,智能手表进入市场的企业相对多元化,这些不同领域的企业之间跨度也比较大。
最重要的是,每一个都代表了自己公司对智能手表的理解来打造智能手表。
这对于一个公司来说非常重要。
在一个从0到1的行业中,各个企业的投资资源已经过度分化,这就导致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产品的使用体验和应用领域与消费者的期望之间存在差距。
出现了偏差。
这种偏差的出现,不仅影响了市场的培育和消费者意识的建立,而且核心大数据不仅无法实现商业价值,甚至成为排挤服务器的“垃圾”资源。
智能手表在应用领域的价值有待挖掘。
不过,目前智能手表的状况在我看来并不严重。
这是一个正常的、必然的现象,也是任何行业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
从整体趋势来看,智能手表的前景和空间肯定远远大于智能手环和智能手机。
也可以理解,目前的智能手环和智能手机只是智能手表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替代产品。
本质上,智能手表更像是万物互联时代连接人与物的智能钥匙。
是人类生活另类特征数字化的重要载体。
但从目前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整个行业仍然缺乏团结。
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理解。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传统手表领域的人们对智能手表的理解与IT领域、医疗领域或者时尚行业的人们的理解和认知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
这种现象的存在和出现可以说是智能手表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要解决的问题,即如何定义智能手表,如何统一对不同差异的认识,建立差异化的手表。
一样的,而不是现在的情况。
一种在差异中创造统一的方法。
在行业目前还不成熟的情况下,这并不是一个理想的事情。
就智能手表行业本身而言,目前最需要的是建立基础的硬件产品平台和软件开发平台。
当然,软件开发平台目前使用Android较多,硬件产品平台需要弥补。
只有硬件平台解决了之后,产品的应用延伸才能凸显其价值,比如医疗领域的应用、支付领域的应用、社交领域的应用、汽车领域的应用、工业领域的应用以及在管理领域的应用、在家居领域的应用等。
这个应用领域的价值一旦被发现,将会给我们这个时代带来颠覆性的认知,也将标志着人类将真正进入物联网时代。
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