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解锁”、“刷脸支付”等新业态逐渐走进大众视野,“3D+消费级智能终端”的结合将撬动巨大的市场。
然而,用于3D识别的结构光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尤其是核心部件VCSEL激光器,价格昂贵。
不过,我国自主3D视觉技术近期取得了重大突破。
经济日报2018年12月22日报道,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纳米光学芯片提供的新解决方案,可使用EEL激光器替代VCSEL,对人眼更安全,产能更成熟,已具备显着降低成本。
该解决方案有望帮助我国在消费级终端普及3D视觉技术,引领人工智能时代。
3D视觉摄像机在安防领域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 3D 的。
2D相机只能采集二维信息,目前的信息处理能力还是有偏差的。
当前形势下,安防行业正在快速发展,从“看清楚”到“懂”演变。
如果能够利用3D摄像头或者3D视觉更加快速准确的还原整个真实的三维信息,将为整个安防行业提供更好更快的发展。
3D相机利用深度传感器获取真实场景的深度数据和颜色信息,通过坐标变换建立深度数据与3D坐标的对应关系,然后利用噪声去除、匹配级别等算法去除干扰和减少干扰。
误差,最终通过3D重建获得被监控人的信息。
与2D视觉相比,除了贡献更多数据外,还内置防伪能力,精度等级高达0.1毫米。
不仅可以轻松看穿平面照片,还能带来更高的生物识别准确率。
集成3D视觉技术的3D相机还可以在不接触被测量物体的情况下进行自动化监测。
当物体进入测量场景时,自动采集并测量多个人体目标。
配对后,对光照的稳定性较强,可以适应场景的光照变化,因此也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即时性,其在安防图像监控领域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3D相机正在逐渐形成未来的蓝海。
在预测期内,相机将引领3D机器视觉市场的硬件领域。
相机被视为机器视觉系统的眼睛。
它由多个传感器组成,可以将从镜头进入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当然,3D视觉技术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应用。
限制因素来自硬件技术的复杂性、算法的复杂性以及缺乏合适的应用场景。
此外,用于 3D 机器视觉的相机传感器高度专业化,因此比普通相机更昂贵。
这些问题亟待3D视觉技术行业人士解决。
但可以肯定的是,3D视觉技术的蓝海正在慢慢崛起,等待爆发的机会。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预测数据显示,3D相机市场保持快速增长,预计今年将达到1亿美元。
随着数字化的到来,3D机器视觉相机的变化悄然发生,增加了高质量图像、存储容量和内置处理单元等功能。
结论:3D视觉技术的突破将为安防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维度,带动3D摄像头的发展,帮助安防开辟更广阔的AI应用空间。
对于安防行业来说,3D视觉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人脸扫描”的准确性,还可以帮助摄像头等设备更好地“看”世界。
未来,随着技术的成熟,3D相机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