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错岛 最近智能穿戴设备有点鱼龙混杂。
一方面,无论是CES还是美国的SXSW艺术节,最突出的都是来自可穿戴设备。
例如可充电手袋、发现时尚的Google Glass应用程序等等,独特的可穿戴技术产品层出不穷。
中国也对国产可穿戴设备能否退烧存在严重质疑。
例如,图曼手表就遭遇了用户的投诉和退货。
作为一名智能穿戴设备的爱好者,以及拥有众多堡垒级智能穿戴设备的人,我想说,目前关于智能穿戴设备的很多观点都是错误的。
我称之为“不可靠”: 不可靠1:智能可穿戴设备5年内不会形成巨大的市场。
智能穿戴设备不是对传统硬件行业的洗牌,而是颠覆。
我认为这种颠覆的具体点是品类颠覆,也就是说未来很多硬件,用户首先会选择的品类是:传统硬件和智能硬件。
Juniper预测2020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1.3亿台。
我认为这个数字还是保守的。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任何五年的预测都是不可靠的。
从未来的角度看现在,而不是从现在的角度看未来。
例如,2018年中国电视市场销量为1万台。
创维、TCL、海信、长虹四大黑电巨头占据了国内60%的份额。
乐视和小米智能电视销量分别为30万台和1.8万台。
。
但传统电视还有未来吗?不靠谱2:智能穿戴设备属于小众产品。
我想说,所有流行的产品一开始都是小众产品。
苹果一开始就是一个小众产品,小米一开始就是一个非常小众的产品。
比如我用的谷歌眼镜绝对是小众产品,国内0的价格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不过,只有体验了Google Glass,你才能感受到这种体验的颠覆,甚至未来可能会秒杀屏幕。
苹果用手指代替了鼠标,而谷歌则用眼镜代替了鼠标。
我最近发现了一个应用程序:FashionDiscoveryLabs。
只要你戴着谷歌眼镜看到一件你喜欢的夹克,它就能通过照片识别功能告诉你这件夹克的品牌和其他细节。
您甚至可以通过这个应用程序购买。
夹克。
不可靠之三:智能可穿戴设备是一大陷阱。
在中国,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初创公司,智能可穿戴设备经常会遇到交货延迟的情况。
我订购的Cuptime水杯本来是要3月10号发货的,昨天据说要推迟一个月。
而且,国内还缺乏明星级的智能可穿戴产品。
我想说,智能穿戴设备最大的陷阱就是没能找到用户的痛点。
比如说智能手环,我尝试过很多款智能手环,最终爱上了MISFIT。
为什么?它解决的最大痛点就是太漂亮了。
戴在手上,首先,它是一款非常有科技感的首饰。
其次,软件体验很实用,还可以看时间。
再比如,我尝试过的Livescribe智能笔非常无聊。
为什么?它解决的最大痛点是手写书法的数字化,而且以一种非常酷、快速的方式,甚至可以一键同步Evernote。
很多人问,在纸上写字和拍照有什么区别?差异是巨大的。
所以,只有一个建议:专家说的都是错的,只有找到用户最大的痛点才是最好的办法。